请输入关键字
【光阴人大】我在读书:守定兰台,但闻墨香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4.09

在这方精致的人大校园,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在发生新鲜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轻声诵读,有人在谨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刚刚结束通宵的奋笔疾书站立窗前眺望远方,有人站上讲台翻开书本谈论古今天下,有人围坐一圈热烈讨论话题……这些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年复一年,镶刻在人大地图里。

有很多人,值得歌颂;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库建言、协创平台、百村调研、同辈关怀、法律援助、公共服务……每个故事都有人来了又走,都充满自信、惊喜和欣慰,也流淌着不安、失落和泪水。

本学期人大新闻网继续推出《光阴人大》系列稿件,讲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心路和足迹,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这一段难忘的光阴故事。

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25期光阴人大为您推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兰台读书会的故事,聆听兰台学子的读书心语。

500

兰台,汉代宫内典藏图书档案之处。每每读到这种历史描述,总会让我有一种如蓬莱仙山一般仙气缭绕的错觉。东汉班固曾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后世人们把档案或史官称之为兰台。我上课恰巧碰到一位兰台令史,让我迈入了兰台读书会的大门。

一个人的兰台

初进校没多久,就听说了这个名字,一个读书会的名字。不知是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加入了这个让我感受到浪漫而有意义的地方。那时的兰台读书会大概已经有二十多人加入。我坐在那里,还不太认识这些成员,就听着大家分享着寒假看过的书,顿时感到我的整个寒假都被自己荒废过去了。于是,阅读成为了在课业之余十分重要的事情。

那时候经典书目还尚未诞生,如何挑选书籍成为了我相当头疼的问题。从课堂上的推荐书籍开始,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新历程。我曾经的阅读,除去教科书,就是堆在家里那上百本半月刊的《读者》、《意林》。每天几则小短文,日积月累倒也真是看了不少的文章。只可惜,问我看过什么样的书,我只能回答《窗边的小豆豆》,一本我小学二年级看过的儿童文学著作。

11

书籍的阅读和我曾经看的小短文有着明显的差异。书的连贯性要求我记得前面发生过什么,但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是我一开始的阅读状态,就像小孩子的蹒跚学步一般。懊恼地翻回去再看一遍,进度的缓慢,让我在阅读的开始过得十分艰辛。凭着一股韧劲儿,我还是按时完成了我的阅读。

兰台中的人们

加入读书会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依旧小心翼翼地读着。我会遗忘前半部分,但是已经开始渐渐把握了读书的要诀。

在读书会的分享会中,我渐渐认识兰台读书会的成员们,虽然还不一定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但是看见他们的脸,就会有一种亲切感。热爱阅读的人们,我想都是心胸宽广的——愿意去包容不一样的思想,愿意在讨论之中达成共识。大家会微笑着告诉我,你这次的阅读分享做得很好,也会苦笑着说最近真的好忙,看不完书。这种阅读氛围,是我没有接触过的。不是为了语文成绩变好,也不会面临着淘汰,只是单纯地读着书,和大家分享着心中的一喜一怒,一伤一乐。

131

后来,我们有了推荐的经典学科书目大集合,也有了章程,读书会开始走向正轨。成员在慢慢地增加。和我相识的同学朋友们渐渐地出现在了讨论的教室里,会在平日里下了课相互问一句:“你书看到哪里?读书笔记写得怎么样了?”我开始感受到,当读书成为一种学习氛围,一项生活必需品,我们会在互相督促中渐渐成长。

一个人·许多人·兰台

麦斯威尔·莫尔茨曾经提出过“28天习惯论”,即坚持28天,就可以养成一项习惯。仔细算来,我加入读书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阅读的习惯确实也已经养成。看了多少本书我不知道,但是我却知道我在这一年里,至少对历史、哲学、文学和经济学多少有了一点点的了解。

这些学科经典,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尤其是面对着奇奇怪怪的翻译。刚开始我并没有对这些内容有太多的思考,因为能看完读懂已经颇费功夫。但是一篇读书报告,却督促着我寻找新的突破口。于是,我开始在书中找寻自己生活中的影子,试图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时候我甚至会联想到有关于其他书目阅读分享中书友们所讲出的精彩内容。当然,在平日里,大家也会时不时地讨论一番最近读书的感想。读书会上,一些其他学科的老师也会出现,与我们一同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分享他们睿智的见解。

我曾经在看一则娱乐节目的时候,听到主持人问:各位嘉宾最近都在学些什么?这些忙碌的娱乐明星,也不禁愣住,思考一下如何回答。有的说自己正在为新角色学唱京剧,有的只能转移话题说说自己曾经学过什么。于是我对坐在我旁边的母亲说:你看啊,你还在学写字,别人问你你都有话可答,多好啊。

226

那段时间,母亲在学习硬笔书法,本来她很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她人到中年才开始学习写字,但从那时起她却突然愿意每天像个高考生一般,坐在书房里写上一两个小时的字。现在练习的时候,她都会很开心地告诉我,这两天进展如何,进步很大。

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学好专业是我的工作,就像演员去演戏就是本职。但在此之外,有的人或许还在不断丰富着自己,而我,如果没有尝试了解其他学科,真的就没有再学习什么了。终生学习或许并不受到所有人认可,因为最近听到一位老师讲,终生学习是人到中青年过渡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心理需求。但我想说,无论如何,终我一生,我可以做到:

“你最近在学些什么?”

“我在读书,读兰台书。”

兰台笔记

世界总是多元共生的,却又存在一种“归于一”的内在动力和冲动。或许永远无法归一,却不能停止这个理想追求。……有时候,面对繁华世界,平凡众生似乎对于任何生存方式和价值理想都报以极大的宽容,用盲目的尊重完全替代了应有的批判,这也使自我在红尘中混沌庸俗下去了。对于普通人,我们似乎要在这两者间去寻找一个平衡点,成为安身立命的根据。所以,最终好像又回到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对世界既要有所尊重,也要有所坚持!

——2012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白云读《西方哲学史》

3

阅读时,无论是对中国的历史还是钱穆先生,我都充满温情和敬意。

——2012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何劲读《国史大纲》

原本以为这本竖排繁体字的史书会很枯燥,但是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事实却非如此。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启迪民智的典籍,触动心灵的作品,可谓“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作者的引论部分尤其精彩,每一次阅读我都觉得钱穆老先生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我们的当下,让我从内心深处佩服先生的智慧像暴晒下灌顶的冰水,让人感到读史竟然也能如此酣畅而尽兴。

——2012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晓菲读《西方哲学史》

“已经发生的未来”,大数据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能做或许只有尽可能地去了解它,在使用这样一个工具的时候,铭记人性之本。

——2010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罗乾生读《大数据时代》

在此必须感谢徐拥军老师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这种不善读书的人也能静下来慢慢阅读;也要感谢兰台读书会的全体会员,是他们读书的热情、喜悦与智慧感染了我,让我也产生了“好读书、读好书”的劲头。

——2012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翠芹读《代价论》

中国究竟能否继续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作者所说:“这是长期痛苦思索、阅读和反省的结果。” 由此启示我:在大学阶段就一定要树立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又应当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戚戚相关;要勇于担当起道义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毕竟,即便是身处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忧患!

——2012级政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李成伟读《吾国与吾民》

事实上,我们都渴望被人信任,却又害怕信任别人。那么究竟什么是信任?为什么要信任?怎么才能信任?信任和背叛之间的心理距离到底有多远?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像一个追风筝的孩子,跌跌撞撞的想要寻得答案,寻求解脱。

——2012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加小双读《信任论》

加入兰台读书会这半年多以来,我已经养成了规律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正确阅读方式,并且在每一次的阅读和分享中完善了自己的知识构成,充实了自己的灵魂,在一次次的阅读后,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慢慢积淀。

——2013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倩读《全球通史》

《光阴人大》专题第25期团队

总策划:王宏伟

策    划:高燕燕

编    辑:谢天武  孙浩爽  阴志璟

文    章: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叶茹雨

图    片:网络新闻社 姜东昊

美    工:姜东昊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