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光阴人大】倾心人大•真情沟通:记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学子•彩虹计划”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4.09

在这方精致的人大校园,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在发生新鲜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轻声诵读,有人在谨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刚刚结束通宵的奋笔疾书站立窗前眺望远方,有人站上讲台翻开书本谈论古今天下,有人围坐一圈热烈讨论话题……这些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年复一年,镶刻在人大地图里。

有很多人,值得歌颂;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库建言、协创平台、百村调研、同辈关怀、法律援助、公共服务……每个故事都有人来了又走,都充满自信、惊喜和欣慰,也流淌着不安、失落和泪水。

本学期人大新闻网继续推出《光阴人大》系列稿件,讲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心路和足迹,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这一段难忘的光阴故事。

第35期光阴人大为您讲述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学子·彩虹计划”的故事。

彩虹计划-m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7月22日,在2014年“两岸学子·彩虹计划”送别晚会上,近300名两岸学子含着眼泪与笑容唱出了这首经典老歌《朋友》,歌声里饱含两岸同学间的深深情谊,勾起了今年夏天“彩虹计划”,在北京、在人大、在骄阳下无数的欢声笑语。

真情沟通,增进了解,凝聚情感,加深友谊。这是两岸青年大型交流活动“彩虹计划”的初衷,也是这一活动的魅力所在。“彩虹计划”在浅浅的海峡上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友谊之桥,通过这座“彩虹之桥”,两岸学子真心相印,深情相通。

彩虹,连结两岸学子心灵的桥

“两岸学子·彩虹计划”活动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99年人民大学牵头策划并组织的“海峡两岸研究生学术交流团”项目,该项目是两岸第一个高校研究生交流活动。那一年,两岸青年学生第一次直接面对面交流,最初彼此的眼神里尚带有些许的距离感。但举办座谈会,互访两岸名校,参观名胜古迹,两岸同学在一起共同交流,很快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1

此后,人大各类对台教育交流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2008年7月,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两岸学子·彩虹计划”活动正式推出。活动每年邀请来自台湾高校的师生到北京与人大优秀学子进行7至10天的文化交流,每期活动约有数百人参与。如今彩虹划过天空已经七年了,近2000人次的两岸学子通过“彩虹计划”的平台相识相知,建立起紧密联系。“彩虹计划”也已发展成为两岸明星品牌交流项目,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大陆,“彩虹计划”连续多年获批教育部、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组织经验为大陆多所高校学习;在台湾,“彩虹计划”的良好口碑广为相传,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与喜爱,每年吸引了众多台湾学子争相报名参加。

2014年7月16日至7月22日,来自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逢甲大学、辅仁大学等12所高校的近200名师生和人民大学的70多名优秀学生志愿者相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学子▪彩虹计划”活动在传承与创新之中再次启程。

志愿者们的付出,美好了整个夏天

7月的北京,是一条条胡同中传来的阵阵吆喝声,是北海白塔倒影里荡起的双桨,是故宫角楼旁绽放的晚霞,是后海水面上跳动的水滴。故宫、颐和园、长城、国家博物馆、南锣鼓巷……在北京各个地标性景观,都能看到一个个身着彩虹文化衫的志愿者们在其中穿梭。

4

为了让参与本次活动的台湾师生能够充分了解北京,圆满完成活动,志愿者们经历了长达数月的筹备。5月,“彩虹计划”志愿者们便通过邮件、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与参与本次活动的台湾师生联系,介绍活动相关安排并温馨提示注意事项,帮助台湾师生做好行前准备。7月16日,全体志愿者全天在首都机场接机。虽然参与活动的两岸学子此前从未谋面,但台湾同学抵达后志愿者们都可以直接喊出对方的名字。台湾高雄师范大学陈凯群同学后来说道,“其实我是有些怕生的,但是一从机场出来,看到在大厅等待我们的晓娟师姐、竞优、芝衫、杨梅还有孙震,让我感到无比亲切,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你们的热情,让我原本冷冻的心融化了”。

在北京停留的短短七天内,两岸学子要在没有导游和专业解说的情况下游览北京的各处名胜古迹。如何让他们不虚此行,在北京真正收获成长,对于志愿者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偌大的故宫、琳琅满目的博物馆并非是闭门造车可以了解透彻的地方。环境学院本科生孙震是本次“彩虹计划”志愿者之一,被台湾同学赞誉为“最佳讲解员”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俗语。

盛夏的北京酷暑难耐,孙震专门提前从家返京,奔波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详细查阅各处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提前进行实地参观记录,以做好接待准备。他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彩虹计划”的正式行程中,孙震以讲述典故趣闻的方式阐述着每一处古迹的历史,叙说着每一个景点背后的故事,向台湾同学展示了北京的传统文化与丰富的历史人文,也进一步增进了台湾师生对北京的认识与感情。

5

“从这些精心的活动安排,可见主办单位的用心与努力。”2014年“彩虹计划”参与者、台湾大学曾显尧同学评价道,“这让我们有机会在短短的七日内,将北京从古至今的历史与文化一网打尽,体验人民大学的厚重与多彩,我们感谢所有志愿者的辛苦筹办以及全力付出。”而曾经参加过“彩虹计划”、来自文藻外语大学的林姵妤同学在她的“彩虹日记”中这样描述人大的志愿者,“对于他们的付出,我心中的这份感谢,不是用文字三言两语就可以表达得出来的,我相信这份感谢会一直留在我心中,陪伴着我成为跟他们一样好的人。” 

从北京到台湾,永不隔断的情谊

从北京到台湾,短短七天的相会,带来的情谊却多年连绵不断。彩虹计划已经成为两岸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无数台湾同学通过“彩虹计划”认识大陆,了解大陆;无数人大学生也通过“彩虹计划”与台湾结缘,书写下与台湾的一个个新的故事。

2

7月20日晚,由人大学生自行策划主持的两岸学子圆桌论坛在人大校内举行,为两岸学子提供了一个正式而不刻板、学术而又活泼的沟通平台。第三分论坛的主题是“老北京遗失的玩意儿”,来自台湾中正大学、世新大学、致理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与人大学生一起,就传统文化、民族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措施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激荡碰撞出不少思想火花。论坛上,人大学生还设计了现场表演、实物介绍、播放短片等形式多样的环节,向台湾师生展示了毛猴、泥塑兔爷等老北京特色手工艺品,抖空竹、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体验更是令台湾同学亲身体会到了老北京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两岸文化的同根源流。“圆桌论坛为我们提供了很棒的机会,来了解过去的、珍贵的传统文化,为自己增加了新的知识与体验”,台湾致理科技大学的萧怡菁、林亚德两位同学认为圆桌论坛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台湾辅仁大学的曾奎谕同学因参加“彩虹计划”而被北京、被人大深深地吸引。“彩虹计划”为他打开了了解大陆、认识北京、熟悉人大的一扇窗,令他意犹未尽。活动结束回到台湾后,他报名参与人民大学与辅仁大学开展的校级交换项目当中,到人大进行了一学期的交换学习。随后,他又努力考取了人大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曾奎谕认为他与北京、与人大的缘分还在继续:“北京,这个我长期努力耕耘的一块宝地,给予我历练的机会,奋斗的目标,等待我在此实现自己的价值。至于机会是什么,价值是什么,还必须透过自己亲身经历才能发觉其中的真谛。”

与曾奎谕相似,还有许多参与过“彩虹计划”的人大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后续回访项目踏上宝岛,在学术交流与生活体验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台湾、了解台湾。他们切身体会到两岸交流成果的珍贵,也成为了参与两岸交流的中坚力量。

彩虹是多彩绚丽的,它寓意着两岸美好的未来,而两岸美好的未来,就在两岸青年学子的手中。

《光阴人大》专题第35期团队

总策划:王宏伟

策    划:高燕燕

编    辑:谢天武 孙浩爽 阴志璟

美    工:刘丹怡

文    章:港澳台办公室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万佳艺

编辑: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