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委员专职化”优势初步显露
时间:2004.03.13

去年“两会”期间产生的19名全国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是公众所关注的人物,近来,本报和其他媒体对他们的访谈和调查表明,一年来,“专职委员”的优势已经初步显露:

一、专业的优势。19名“专职委员”要么是学术界的精英,对于许多现实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要么是行政机关的领导,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一方面,人大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专才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他们的专业能力,也有力促进了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如社会保障专家郑功成委员就提出了由流入地政府解决民工子女就学的主张,该意见得到国务院的采纳,并成为了全国性的政策。还有,国家海洋局原副局长倪岳峰在常委会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对海洋管理的优势,大力推动我国海洋立法工作。可见,“专职委员”极大增强了常委会的专业优势。

二、职业化的优势。去年,19名“专职委员”基本上把主要精力都投在人大工作上,职业化力量的出现提高了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的效率。如郑功成委员,去年他就参加了常委会几乎所有的活动。而倪岳峰委员去年也参加了大量调研、检查等工作,今年,他的工作安排已经排到了六月。职业化有利于提高人大立法质量,密切人大常委会与公众的联系。

三、活力的优势。19名“专职委员”基本都年富力强,工作态度和状态都非常好,正如吴邦国委员长所说,“(他们)给全国人大机关注入了新的活力”。的确,例如郑功成委员一年来提出了好多建议,虽然许多建议没被采纳,他却依然乐观。再如袁驷委员曾提出,常委会过去关于人事任免审议的内容非常简单,通常是免去谁的职务,提请任命谁的职务等很简单的两句话,对于被任免的人的背景交代的比较少。结果常委会接纳了他的意见进行了改革。可见“专职委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已经成为常委会改革与进步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常委会工作将更加民主、科学、透明。

四、一年的检验已经证明“专职委员”的尝试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下一步,应该是考虑正式建立“专职委员”制度的时候了,这样的制度应该包括许多方面,如选拔机制,选拔更多优秀的政界、学术界人士进人大常委会,甚至可考虑将选拔面再宽一点,让工商界,文化界的人士也能有机会参与。如激励机制,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些“专职委员”在进入人大后工资大幅度下降,这是值得关注的,常委会工作繁重,“专职委员”的辛劳应该得到物质上的认可。如考核机制,既然是专职,应该有一套业绩评价体系对常委的工作进行量化,并给予奖惩。这些机制一旦的建立,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大大丰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来源:《新京报》)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