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做客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党委宣传部 社会与人口学院
时间:2023.06.03

6月1日下午,国际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先生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之邀,做客中国人民大学,以“几何人生 人生几何”为主题,与到场的师生展开对话,畅谈他的数学人生。本次圆桌论坛活动邀请了四位学者与丘成桐先生展开对话,从不同学科视角阐发丘成桐先生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的多元魅力。




论坛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会见丘成桐先生和与会嘉宾,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参加。


林尚立向丘成桐先生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近期学科发展和未来规划,感谢丘成桐先生多次到中国人民大学指导,对中国人民大学和全国数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进入了大数据和数字时代,数学是其中的奠基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要跟上这个时代步伐,本次活动将有助于促进数学与社会学、哲学、文学等多门学科的对话与交流,开阔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希望丘成桐先生继续为中国人民大学分享真知灼见,为数学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可能性,助力中国人民大学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丘成桐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组织本次活动,他表示,自己多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对人大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突出成绩感受深刻。他就数学学科发展以及数学与社会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流融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副院长林勇、副院长王小芳,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副院长邬荣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付保华参加会见。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冯仕政,明德书院副院长、哲学院教授刘玮,数学科学研究院教授龚新奇,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白生在论坛中与丘成桐先生展开对话,刘玮主持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各学院、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人大附中共200多名师生参与交流。



丘成桐表示,数学研究与在人生中碰到的事情是高度相关的。社会生活让他能够不停地累积经验,晓得学问应该怎么做。父亲的学术研究和言传身教、中国哲学和历史的自主学习都让他体会到,人要“顺其自然”,善于顺势而为,善于借助自然和历史趋势所产生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在困难中学习怎么面对环境,在环境中学习进步。家庭的学习氛围让他了解了在社会上应当怎么做人,知道人应当保持求真、求美的理想,这是他能与优秀的同事、朋友一同做研究,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重要原因。人生的志愿如果能够与社会、与环境很好地配合、形成共鸣,生活将会非常愉快。

“顺其自然”不仅能运用在生活中,在数学研究中也需要这样的思维。要善于“顺着大流得出做学问的感觉”。学问发展到一定地步以后,自然有一定的感情和条理出现,只要赶快抓住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做大学问。我们要不停地注意学问的流派、学问的规律是怎么走的,多听、多看人家在做什么东西,从历史的大势和脉络中建立自己的想法。但同时,顺其自然并不表示不努力。顺其自然并不表示你不下工夫,相反,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克服困难、跟上大流。

丘成桐提醒年轻师生,做学问要带着浓烈的、丰富的感情,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他回忆攻读博士时从相对冷僻的问题上打开局面,奠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学术问题,感情必须非常浓烈和丰富才可能有突破,遇到困难时才不会觉得费劲、产生退缩。

丘成桐认为,学习研究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浅尝辄止。找到对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方向感后,还是要花工夫去计算、花工夫去找材料。越是做研究,越是需要不停地去改进工具,直到满足需要。数学是有实在内容的,要从实在内容里摸索前进的方向。

丘成桐还与现场师生就科学家性格特点、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话题进行了互动。


冯仕政介绍了这次对话缘起,以及他作为一名社会学家阅读丘成桐先生自传之后的思考。社会是人与人“从连结到团结”反复迭代的过程和积淀,今天的论坛产生“连结”,演化出“团结”,将数学与看似遥远的社会学、哲学、文学等学科联系在一起,是一次极具想象力的学术活动。自传最令人赞叹的特色之一,是它坦率、真诚而又富有洞见地道出了数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反复纠缠,让人们对思维过程背后的社会过程,对知识创造背后的社会逻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正如论坛题目所言,几何与人生是一体的,不能只看到前面的几何,看不到后面的人生。自传深刻地阐述了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数学家”与运行在思维世界中的“数学”是怎样迭代递推和相互成就的,令人感动、感慨和感谢。

龚新奇回忆了与丘成桐先生共事并在其带领下开展学术研究的经历,他介绍了先生倾注心血培养学生的动人故事,并就一个学者怎么提升自己、培养学生从奋斗走向卓越与先生交流。


赵白生从“3C”,即职业生涯(Career)、个性气质(Character)和人格魅力(Chrisma)三个角度谈了对丘成桐先生自传的看法和评价。他认为,丘成桐先生这本自传,不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最有特色的是它有血有肉地展现了先生正直、坦率、大智大勇的独特气质和人格。


胡百精表示,大师和大先生最重要的特征有两样:一是他们离真理比普通人更近,二是他们对人生的掌握比普通人更强。坚持真理和人生的不二性,正是大师之为大师、大先生之为大先生的能力、魅力和感召力所在。不是每个人都要研究数学,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丘成桐先生的境界,但每个人都应当把对学问的研究和对真理的追求含纳到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体系中,不是把真理视为向外求索之物,而将生命的展开过程视为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如此就不会觉得学习是困难的、学问是沉重的、真理是渺茫的。希望大家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近身领略大师的风采,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不断拓展人生的境界。


刘玮表示,丘成桐先生关于天才的讨论,关于顺其自然的讨论,关于打好基本功、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这些讨论对于在座的每个同学和年轻的老师都是莫大的激励。对话的这一天正好是六一儿童节,在学问面前每个人都是儿童,我们始终要面对这样一个宽广、宏大的世界,在其中汲取知识。

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丘成桐先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





嘉宾介绍


丘成桐,国际著名数学家。现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终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丘成桐先生是公认的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工作深刻变革并极大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以他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获得维布伦几何奖、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拉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等奖项,是第一位获得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的华人。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丘成桐先生在人大对话:几何人生 人生几何

编辑:林泓帆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