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宋彪 班主任工作领我走上教师岗位
时间:2012.07.29

2001年博士毕业后,按照法学院党委的指示,我承担了2001级法学2班的班主任工作。经过几年多的磨练,我逐步感受到:班主任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这份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我自己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接受班主任工作那天起,我就立志要做好这份工作,我给自己订下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但是,我觉得,从学生身份转换成教师,不是在学生称呼你“老师”的时候,而是在你自己是不是真正在学业、品德上具备了“为人师表”的时候。所以,尽管我怀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决心,但是,干好它需要什么条件,会遇到哪些问题,我并不清楚。尽管在大学时期我做过学生干部,也被评过市级“三好学生”,尽管也有过2年的社会工作经历,但是,面对63人的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我感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不是一个善于和人交往的人,面对63人的团队,一个组织,作为教师、班主任,我能奉献给他们什么呢?我能把为师的哪些品行传达给这些渴望知识、怀抱未来的年轻人呢?我不清楚,至少在正式接触这些充满希望和活力、又带有明显时代优越感的独生子女们,我不知道我面对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追求、他们的世界。毕竟,我是比他们大一个时代的人,比他们接受了更多传统教育的人。我怀着传统的思想和信仰,而迎面扑将而来的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小皇帝”。我心底里对“小皇帝们”存在一种陈见,一种在独生子制度实行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偏见和忧虑。我隐约感觉到,我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一种新旧观念的挑战,一种需要改变自己,又需要自己去改变的挑战。对于一贯固执、直率的我来讲,这是在检验我自己,是在挑战我自己。做班主任,是在培养我做教师的素质,是在考验我是否胜任这份职业,是在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新时代的教师。经过2年的实践,我渐渐感受到了这些,至少从今天看来,它是我难得的一笔财富。

在承担班主任工作之前,许多人把大学班主任工作比作“放羊”,有些学生在网上讨论说,大学期间,见班主任比见校长还难。我觉得这话有一些偏激,但是多少反映了一些问题。“放羊”也是有学问的,既要让羊儿吃好草,又要让羊儿一只也不少,因此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事情。至于见班主任比校长难,恐怕主要原因还在班主任本身。所以,我承担任务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让学生经常见到我,我要把自己的“羊儿”放好。所以,在新生报到的当天,我就拿着名单,在新生接待处一个一个迎接、核实,在1天多的时间,我面对面的见到了我们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和护送他们的父母、亲属,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许多家长说:“有你们这样负责的班主任,我们就放心了”。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很温暖,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一种责任感,这些责任来自于家长的嘱托,来自于为师的职责。正如院党委李练红老师讲: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承担起为父母、为师长的责任。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准确认出全班63个学生,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几个班的同学混合住在一个宿舍,我首先要分清他们属于哪个班级;一方面,学生不可能一直呆在宿舍,我在探望宿舍的总会扑空。为此,我将学生名单放在衣服口袋了,按照宿舍顺序一个一个背诵,并且努力回忆他们的特征,比如籍贯、民族、专长等;另外,利用办理身份证的机会,我反复翻看学生交上来的旧身份证,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直观的了解,这样,在不到7天的时间里,我基本能够认出所有的学生。认出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证和同学经常见面,我最初一周要到学生宿舍2—3次,63名学生分住在21个宿舍,每走一遍大概需要2-3小时。和同学聊天,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疑惑,生活上的不便,思想上的疙瘩。以至于后来我自己都觉得是不是到学生宿舍过于频繁了。其他班的同学暗地里和我班同学讲,你们班主任老师是不是太闲了,怎么老到宿舍看你们?这话尽管听着不太舒服,但是我知道我的工作见了一些成效。其实,“闲”是自己挤出来的。如果从心底里热爱上这份工作,我相信我们是愿意“忙中偷闲”的。通过频繁地接触同学,他们的真实生活、真实的内心感受、真实迷茫和困惑,像一幅摊开的青春画卷,在我面前一一呈现。我看到的、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读大学时候的大学氛围:他们的自私,父母的宠幸,社会灰暗面近距离的影响,家庭的不幸,就业压力的担虑,网络沉迷等等。在我眼中,这不仅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班级,还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我面对的不单纯是学生,还有家庭,社会。我需要从学生身上去了解家庭和社会,又需要在发展的社会和家庭中去解读学生。可以说,这是一大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我还通过一些网站或者论坛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直到现在,我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天地人大上看看学生讨论的帖子,他们对学校、社会上近来发生事情的看法。网络是一个“掏心”的工具,学生不愿意直接和老师的讲的事情,可以在帖子中不客气、无保留地写出来。所以,利用网络,我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

由于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出生于80年代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自我中心、要强、心理依赖性强、信仰困惑。而他们的父母,很多是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中的竞争上岗、福利改革、分配改革等大风大浪的人,应该说是社会经验和精神创伤很多的人,他们很多人丧失掉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而把几乎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大多数学生就生存在心理“夹缝”中:一方面沉溺于现实中自我中心的优越,凡事争强好胜,喜欢自我表现;一方面困惑于未来发展的选择,父母的期望,社会的竞争。这种困境是他们父母和我都无法真正体会的。他们面临新的问题,而且要自己去解决。对于一个即将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力图塑造一个完整、健康的专业人才、社会人才而言,这一挑战既是学生自身要超越的,也是教育工作要协助、引导学生去超越的。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学生个性的人才问题上,学生和教师是矛盾的统一体。我认为,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沉陷入更多的困惑;没有学生自身主动的实践,教师的引导也会带来更多的徒劳。所以,从学生、从社会出发,创造性地采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式,是我需要在工作中摸索和体会的。我的基本思路是,在工作中要尽可能做到:确立学生正确、现实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培养学生和谐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并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为此,我这2年多来所作的工作主要围绕着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重视心理健康以及辅导主业学习展开。

为了培养良好的竞争和合作意识,我首先在班干部、团干部的产生问题上,采用了社会上的流行的竞争上岗方式,一方面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逐步学会在公平环境中表现自己、磨练自己。为了做好竞争上岗工作,我拟定了一套制度下达给每位同学,包括竞选资格、程序、评判标准等,将全部过程和细节制度化、公开化。为了保证程序和实体的公正,我们按规定选出了15位评委进行现场打分、现场评审,现场产生学生干部。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情景模拟和评委提问,情景模拟涉及到如何组织社会活动,如何评价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逃课、保研、出国、外语热等,评委提问则由我院团委、研究生的老师、学生干部就实际问题进行提问,经过严格的考核,我们产生了第一届班委、团支部。这一做法得到了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较大的轰动,并且产生了预期之外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实行了一年一改选制度,已经持续到现在的大三,先后将近有40%的同学担任过班、团干部,有一些已经成为学院、和学校学生社团的骨干。班委、团支部也是按照制度开展工作的,我要求学生干部每学期初都要拟订本学期工作计划,并向我提交书面报告;学期中间要进行检查,看看工作计划有无落实,是否需要调整;每学期末,班委、团支部各成员要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学期工作情况,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建议。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综合能力,形成严格、有序的工作作风。

通过竞争上岗以及工作的开展,很多同学都有不少的收获。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当他们面对一个班级,面对要为数十名同学服务、奉献的时候,比如每天收发报纸信件,传达各类信息,组织几十人外出游玩,我想,这对他们是一种考验,是一种良好品质培养的时机。通过为同学服务,学生逐步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胆量和技巧,逐步培养了合作的意识,逐步认识到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为了培养健康的心智,我把心理健康放在专业指导之上。在社会转型期,心理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没有良好的心态,大学生活以及其后的社会实践都将会遇到很多障碍。为此,我决定在班级设置心理小组,一方面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活动平台,另一方面也作为一个客观事实提醒大家:心理问题很重要。由于自己缺乏心理学知识,所以我就主动多次求助于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老师,该所的心理学博士胡平老师十分支持我的工作,专门抽时间为我们法学院的新生开设了“大一新生综合症”的讲座,收到很好的效果,她还根据我班同学填写的心理测量表的情况,对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特别叮嘱我要关注一些心理健康不太乐观的同学。之后,心理小组的同学主动开展学习,经常向同学介绍一些趣味知识,许多同学因此喜欢上了心理学。今年春天,心理小组又在全校开展了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寻求外援的同时,我自己在去年暑假也参加了心理咨询师部分课程的培训,系统学习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这一学习和实践又为我的专业研究带来新的视野,真可谓“一举三得”。

在专业辅导方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班会、座谈会以及宿舍走访中,经常和学生交流法学教育的一些感受和信息,为他们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学习法律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尽可能作一些司法实践工作;有可能的话,选修一些其他学科的课程,我推荐学生选修的课程是: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每一学期的成绩,我都要将单科成绩获得优秀的学生名单公布在学生宿舍走廊中。我的想法是:对于高手林立的人大学子,总学绩的排名总是有先有后的,而且在普遍学分绩高的情况下,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可能会在总学绩上靠后,但是他的单科成绩可能会很好。所以,将单科成绩取得优秀的学生名单排列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分绩较低的同学找到自信。事情虽小,但是却是对每一位同学的认同。因为,我发现,每一个同学的名字都会出现在名单上,因为,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学得好的学科,都有别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采取了上述三方面引导措施以后,同学们充满自信,在各项活动中不断创新,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成长的历程。第一届团支书王荀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带领王绍燕、冯琳在学3楼下开辟了宣传阵地,一直持续到今天的第三届团支部,他们定期就中央精神、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校园新闻、热点、假日出行参考、法律知识等内容向全楼同学进行宣传,成为学3楼的一道风景线。班委从第3学期开始创办班刊《清风》,已经获得校团委正式登记,《清风》由学生自己组稿、设计、印制并分发,主要刊登班级、团支部工作以及立法动态、同学心声、时事新闻等,成为记载班级组织工作历程的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已经印发了4期。2002年春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建成之际,响应学校捐款的倡议,经李庆璐同学提议,同学们筹资捐出了一把座椅;在同学们的热情鼓舞下,我自己也捐出了一把。

两年前的迎新会上,我曾对学生说过:人大是无边的舞台,每位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不管是学业还是专长,我们都要用心去经营自己。两年之后,一切都在悄然变化,在每一个同学身上,在思想、学识、视野、品质等多方面,我都会时时发现一些别样的感觉。去年暑期在西部参加会议时,我利用闲暇时间到一位农村同学的家中看看,这位少数民族同学的爷爷奶奶专门从别处赶来,非常亲切地向我谈起孙女的变化,眉宇间透着自豪和喜悦;另外一个同学的母亲对自己女儿的变化感到吃惊,她说:刚开始担心孩子,怕适应不了城里的环境,没想到现在不仅学习名列前茅,而且还当了班干部,我们很放心。一直以来,我是比较担心农村学生的,经济上、思想上、学习上,与城市学生都存在一些差距。所以,从入校以来,我对农村学生有偏爱。因为我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所以能够体会他们的处境。开学不久我就单独给农村的男、女同学开了座谈会,了解每个同学家里的基本情况,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有困难讲出来,而且提倡他们在学习时间从事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对于助学贷款,也鼓励他们去申请。在困难补助方面,特别注意向农村学生以及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倾斜。另外,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我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会上宣布,比如参加了义务献血或者学校运动会。这样,这些同学的心理压力逐渐减轻,在各个方面逐步有了尚佳的表现。有位同学在心理测试时有较严重的情形,教科所胡平老师特别叮嘱我要注意疏导,我就充分利用和她接触的机会,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鼓励她多参加活动,结果,这位同学有了明显的改观,学习节节攀升,而且主动参加社团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才智。每个学期末,我都要求学生提交书面的自我总结,就本学期自己的各个方面表现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这些总结中,学生可以清晰到看到自己心路的历程,可以在总结中寻找自己、调整自己。在现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里,培养学生“自省”反思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树立他们的正确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我想,当他们毕业时,我把这些书面总结再还给他们,让他们保存起来,作为大学四年生活的一个真实见证。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两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学校评为2002年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80%的同学获得过学校和法学院的各类奖励,今年上半年第4个学期的考核中,90%的同学的学分绩在4.0以上。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和本院的学生社团,有些现在已经成为干部骨干;我班的体育生侯野、孙天齐同学,文艺生孙戈、汪卉同学,在学校各项活动有着相当骄人的成绩。毛乃纯同学作为交流学生今年4月赴日本进行1年的学习,梁晨也被选为中国人民大学赴英国参加大学生国际论坛的2名本科候选人之一。孙闯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黄若谷同学带领法学院辩论会打进学校新生辩论赛总决赛;于学飞、李艳华、孙晓红、吴瑞康等同学代表法学院参加2002年“五四”诗歌朗诵会获得第二名;吴艳秋同学自己主动到医院填写了捐献骨髓的表格;周波、邱梅英参加“挑战杯”论文大赛获得三等奖。诸如此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其所体现的个人素养。

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班级也得到了学校和法学院的认可。去年12月在十六大闭幕后不久,我班率先在全校本科生中召开了学习十六大座谈会,学生处徐飞老师、张志宏老师到会观摩,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座谈会上8位同学的发言全部收录进学生处的汇编材料中。座谈会会后,陈霄同学又被选中参加学校座谈会。第三学期末的学期总结中,校学生处刘海滨老师(现校工会副主席)亲临现场,对我班的建设给予了厚望。同学们受到了很大鼓舞,决心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要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看着逐渐成熟、长大的学子,感受着自己也逐渐走上正轨的教师工作,我逐步体味到: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艰辛。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是教书育人。纪宝成校长在今年教师节大会上又再次引用《资治通鉴》的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而班主任首先是人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老师。而作为人师,是不能用价值去衡量其奉献价值的。如果人师有价,那么班主任工作就可能成为一种交易。这一点,正是我在工作中旗帜鲜明要倡导的立场,那就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决不厚此薄彼。我采取竞争上岗制度,而且实行一年一改选,也有这方面原因。除困难补助金之外,其他评优活动由学生自主选举产生,我不做任何干预。这样,既保持自己必要的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竞争的空间。

为了班级,我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职责;为了我们的工作,学校和学院领导以及其他教师们则提供了支持的平台。我们法学院非常重视班主任的工作,制定了一套班主任管理办法,每一学期初都要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向每位班主任下发班主任工作手册,工作手册详细列举了班主任活动的主要事项,比如班级会议、重要活动、个人谈话、紧急事故处理等,使班主任的工作有章可循;而且,院党委经常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议,就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交流、切磋,教师们毫不保留地袒露自己的心声,对于我们新班主任是一笔很宝贵的经验。法学院曾宪义院长、叶秋华书记经常过问班主任工作,李练红副书记更是将学生工作视为家常便饭,班主任工作也是紧抓不懈,院团委书记郑晓辉老师、院团委副书记齐晓丹老师经常向我们报告班级同学的情况,就评优、奖学金、社会实践、班干部表现等事情主动与我们协调沟通。有这样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班主任工作就有了直接的强大的支持。

在大学班主任工作,有一个环节可能是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学生家长。许多人认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会像高中一样可以直接进行家访或者开家长会,而且一般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人,独立性增强,与家长的交流就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通过我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如果有可能,应当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对于我们了解学生和进一步开展工作,都会是一个有益的途径。为此,我从第一个学年开始进行了2个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就每一学年家长可能关心的问题设计问卷,由学生在过年回家时捎回,家长填写后,开学时由学生带来。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我能够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家庭的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指导上更加便于“因材施教”。通过填写家长问卷调查,学生也了解了家长的想法。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许多家长从入学时就希望子女直接报考研究生。对于先赋条件好的学生家长,我建议他们可以为子女出国深造创造条件,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则希望他们支持和理解子女的勤工俭学工作。对一些同学因担任学生干部、谈恋爱等影响学业的,我则要求家长能够尽可能多地做一些疏导工作。

学校、法学院和家长可以编织成了一张支持网络,这张网络形成后,班主任工作就容易很多。所以,从第2学期开始,我就主要针对本学年、学期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比如,第2学期重点在于结束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开始对法学基础专业课程的引导;第3学期的重点是打好法学基本功,协调专业学习和院校社团活动的关系,重视英语过级考试;第4学期的重点是加强法学基础主干课的学习,参加司法实践活动,在社团参与上明确发展方向;第5学期的重点是第二专业(学位)的选择,打毕业选择预防针,充实和弥补知识结构,结束英语过级考试。第6学期的重点是基本完成大学学分要求,基本明确就业方向。第7学期的重点是准备出国、考研或者就业,完成预定的实习任务,并且明确毕业论文方向。第8学期的重点是顺利完成论文和毕业程序,安排好未尽事宜。

有些人认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如果利用这些时间在外部从事一些业务,可能在经济上会有较大的改观。这话不假,也反映了一种现象,但是,我始终觉得: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如果丢掉了本职工作,就会有损于社会对教师职业赋予的崇高使命。所以,首当其冲是要“做本分人,做份内事”。基于此,我把学生需要放在第一位。两年多来,我参加了学生组织的大多数活动,并且还倡导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在今天春天SARS爆发期间,我邀请留校的学生在学校体育馆进行了一次室内运动会,还组织他们在百家园广场举行了两次室外娱乐活动,大家在一起跳绳、打羽毛球、踢毽子等,共同驱赶了SARS的阴影。很多同学说:好久没有这么玩过了,没想到在SARS期间还能这么快乐!看到学生们开心快乐的神情,再多地投入都是值得的。

通过实践,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经过程。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目的,这对于教师顺利完成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班主任,有机会听取学生对各位任课老师的褒贬评价,自己恰好可以将此作为一面镜子,反省一下自己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比如讲课思路、板书、讲课风格、信息量、学生接受程度、交流情况、学生收获等,在对教学的评价中,恐怕班主任掌握的信息要比授课教师本人还要多。所以,做班主任是提高专业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其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同样可以适用在专业教学中,比如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我在2001年曾经对法律硕士进行过一次比较详细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法学硕士学位设置、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反应,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一做法完全是根据家长问卷调查样式设计的。最后,专业教学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一专业素质是确立在良好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很难想象道德败坏的人能够真正发挥其专业水平,在倡导社会伦理、责任伦理的今天,在教学中传导伦理责任,培养学生建设性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而班主任工作大量的交流和感化,为专业伦理疏导提供了蓝本。

基于此,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不是单方面的奉献,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只要是处于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的关系中,不管处于何种境界,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去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这一理解可能拓展了班主任职责的范围,但对于由专业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情况而言,确实在履行着这样的使命。当然,如果实行班主任制度专业化,如同中学的训导主任、教务主任的分工,班主任的职责可能就会专注于特定范围。当然,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也可能会失去和学生近距离、多主题交流的机会。至少在目前学校的普遍做法情况下,如果真正把班主任工作承担起来,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所以,我很珍惜做班主任工作的这一机会,也很感谢来自学校、法学院、学生及其家长的大力支持。学生是“国家栋梁、国民表率”,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应该浇好水、配好土、捉好虫、护好林,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所爱。

在几年的工作中,根据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我摸索、创造了一些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五到”和“五原则”。

所谓“五到”,是指:心到、眼到、耳到、口到和人到。“心到”是指常常想着学生,在工作中多用心,工作方式多创新;“眼到、耳到”是指要多看学生表现、多听学生声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征;“口到”是指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不断鼓励和鞭策;“人到”,或曰“身到”,是指要主动融入学生生活,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汲取养分。“五到”中,“心到”是基础,“眼到、耳到”是方式,“口到”是关键,“身到”是保障。

所谓“五原则”,是指:坚持品德和心理素质优先培养的原则、坚持公平和倾斜扶持农村学生的原则、坚持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常性全方位沟通的原则,以及坚持规范化管理的原则。

一、坚持品德和心理素质优先培养的原则

我认为,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并进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结构、价值取向、社会公共道德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作风,加之80年代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加剧了个人中心意识和过分依赖家庭的心理,形成“独立意识强,自立能力差”的普遍特征,缺乏克服困难、忍受压力的能力,缺乏勤俭节约的习惯。为此,我从心理素质教育入手,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首要环节。率先设立班级心理小组,聘请心理学老师对同学进行心理测评,并开设心理学讲座,心理小组也采取板报、小报、座谈会、咨询会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直接输送到同学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一贯地倡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襟怀坦白的人格。按照这种思路,同学们在选举班干部、评选优秀学生和干部、评选奖学金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公正的态度,陆续推选出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学,使整个班级朝着健康、团结、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

二、坚持公平和倾斜扶持农村学生的原则

坚持公平原则是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则,表现在:公平地接触和接待每一位同学,不管其社会背景和学校表现如何;引导全班同学树立公平竞争、和睦共处的意识;实行各种班务活动及其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比如各种评优评奖标准、过程和结果。为此,新生入学后我没有采取任命制,而是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实行班委、团支部竞争上岗制度,并且实行年度轮换制,给每一位同学提供服务大家、提高能力的机会。

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同时,对农村生源采取倾斜扶持政策,表现在:入学初号召全班同学关心、帮助农村生源,不要出现歧视行为,专门召开农村生源座谈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筹划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培养自爱、自重和自强的品行;在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扶持中优先考虑农村生源;较多地与农村生源进行接触、交流,并及时认可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三、坚持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重要组织。为此,我实现重点引导和学生自律相结合的原则。所谓“重点引导”,是指在班团组织的前期工作和重大事务中实行重点引导,比如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引导班干部有效开展团学工作、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处理就业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关系等问题。所谓“学生自律”,是指学生班团组织在日常班务活动中,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约束,从中不断培养自身组织、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购买教材、出版报、组织郊游、办班刊、评优评奖等。班团组织主要是班委、团支部、党小组以及心理小组,除党小组外,各组织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都是通过竞争上岗评选出来的,他们综合素质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彼此之间不断“磨合”,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各种班务活动以及院校活动,其中,各届班长、团支书和党小组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陈丽媛同学以其良好的亲和力和强烈的责任心,两次竞选班长成功,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SARS期间,以肖国材为组长的党小组,在关键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除2名同学外,其余9名同学始终坚持在校,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学生党员的情操,令我十分感慨。

四、坚持经常性、全方位沟通的原则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与学生的经常性、全方位沟通。通过交流,不仅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还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经常性沟通可以了解学生思想的变化、了解学生新近存在的问题、增强与学生的感情,也有助于发现学生工作的不足。经常性沟通的方式主要有:宿舍走访、课堂或者偶遇的交流、网络交流、学生活动中交流等,大一时我坚持每周到学生宿舍2次,大二时减少至1次,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每周都会与学生有交流。2003-2004年出国期间,坚持通过email、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使班务工作顺利进行。

全方位沟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交流内容的全方位、多角度,包括专业学习、工作困惑、生活问题、社会现象等;另一方面指交流对象的多样化,除了学生之外,与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机构(如学生处、院党委)、教育科研机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咨询室)、学生家长等,都是我长期以来交流的对象。为使班主任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了解家长的思想,2001年开始实行了年度《家长问卷调查》制度,并且利用各种机会直接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坚持规范化管理的原则

坚持规范化管理是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规范化管理是将班级活动从组织到事务,从计划到落实都纳入事先确定的制度范围内,减少随意性。具体做法是:制定了班委、团支部的竞争上岗规程,明确聘任条件和职位职责;班委、团支部工作实行计划总结制度,即每学期初制订计划,向全班公布;每学期末总结工作,向全班汇报并接受质询;日常班务活动要记录、汇总,利用班会、宿舍走廊黑板报、班刊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公布。

( 编辑:邵开封)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