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养成栋梁之材
时间:2012.07.29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养成栋梁之材


怎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如何为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养成合格的栋梁之材。近十年来,我院在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注意在人才的养成教育方面下功夫,获益匪浅。

一、“养成”教育重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意见》之所以把谈这五方面的结合定为原则,原因是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到:要落实好这五个“结合”,最好的办法应在人、财、物的使用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切实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管理全过程,而不仅仅把它当作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中的一项辅助性措施。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宜实现下述几项工作。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树立科学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概念。

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所谓“联系”是指在工作目标和意义上的一致性;所谓“区别”则指在内容、方式、程序和渠道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可归纳为: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更多的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它的目标管理模式绝大多数都是以考试形式结束;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的是以养成式教育为主,它的目标管理模式多是以客观的综合评价形式结束。前者在管理方面较易量化,表现形式多为显型,人们对这项工作的付出较易评价,因此也易被认可。后者在管理方面不易量化,其表现形式多为隐形,人们在这方面的付出也不易评价,因此也不易被认可。以至今天,人们对这项工作日益忽视,在人、才、物方面的关注也逐步淡化。因此,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合格人才中的作用,人们应对这项工作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重要的是应确立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教育概念。合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由客观升华为主观的自觉认识过程,因而以将这个过程称为素质“养成”为宜,实现这一过程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以称“养成教育”为宜。由于大学生科学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有内外因双重作用关系,由于高速发展的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优秀大学生的需求日益紧迫,合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已不能等待进入社会后再养成。因此,在今天高校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管理体制强调规范化、程式化、现代化的同时,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需纳入高校规范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即在实现大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教育。

(二)在过程管理方面,确立渐进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机制。

要把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就要根据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渐进型基本特征,在人才过程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教育机制。

实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渐进型过程管理机制,《意见》及教育部在近期所下发的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与政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大学生社团工作等文件中已有明文规定,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在高校做好这项工作,仅有这些尚方宝剑尚且不够,还需要在校园内逐步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不断研究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硬件环境建设,规范和加强课堂内外两支人才培养管理队伍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这既要注意处处严格把关,也要注意更多、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言传身教的带动力、校园整体硬件环境的影响力、师生群体整体力量的吸引力、优秀师生典型作用的感染力等综合作用,创造适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等育人方式工作的客观条件,从而有效形成渐进型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管理机制。

(三)在目标管理方面,建成人本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遴选制度。

高校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要束缚学生的成长。因此,高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方面,应注意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遴选制度。

与人才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相同,高校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贯穿于从招生到就业及其以后很长的时限。遴选不是筛选,要建立有效的高校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遴选制度,就不宜过多强调优胜劣汰机制,而是要建成人性化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遴选制度,努力保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对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意见》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这不仅是针对课堂任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对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从人才综合素质养成过程来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于自招生到就业的每一阶段、每一过程。因此,要确保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就应把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工作全方位地融入人才培养管理全过程。否则,高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二、“栋梁”之材需在人才综合素质养成全过程中间渐趋塑就

作“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是中国人民大学针对培养合格人才提出的不变追求。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为先导,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李长春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栋梁之材,还需要在人才综合素质养成全过程中逐步实现。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这方面工作经验,已在下述方面取得认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招生考试把关做起

遴选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极强的针对性,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取得实效。因此,从最初接触学生的信息,我们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既要了解和掌握新的学生群体的一般情况,也要了解和掌握学生个案的特殊情况。并且,依据当前客观形式的需要,提前设计和构想针对未来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方式和方法。

在开始审档时,为保证未来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对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优秀学生的重点培养,也要与班主任协商,进行具体的策划,尤其要搭配好班级党、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干部。这样,既能较好地保证未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也利于未来遴选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协调文化知识教学着眼

在高校,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同样重要。为此,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忽视从协调好文化知识教学工作。这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做好沟通工作。沟通是多方面的,既要沟通好班主任,也要沟通好专业教师,尤其是要做到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沟通。做到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达到工作上的协调一致。

二、携手推进工作。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方都要积极推动工作的进展。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较多地接触社会和学生,所掌握的一手信息较为准确;文化知识教育工作者则因专门从事文化知识的教学和研究,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较深较准,但如果双方或其中一方不能发挥自身专长,携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就不能正常发挥出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能充分发挥实效。

三、灵活开展工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的责任较重,因此为推动工作,也应注意主动协调文化知识教学人员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工作。这包括: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进行网络教育、进行心理咨询、举办学术论坛、活跃业余生活以及包括:推动学生间的国际合作、吸引社会奖教学金、联络校际间沟通与交流、关顾师生生活及鼓励师生走出书斋等等,都可能有益于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思想政治工作者注意工作方式的灵活多样以及积极与文化知识教学的相互协调,不仅有利于更深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把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手段。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点面结合、整体推动”入手

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所有参与者都能达到同一标准是不可能的,但无论如何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却是必要的。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采用“点面结合、整体推动”的方式较为有效。

“点面结合,整体推动”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指:在建立较强的学生骨干队伍的基础上,带动一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这包括:1.有重点、有选择、有区别地先期遴选部分优秀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重点培养;2.建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由院级学生党团和学生组织以及班级党团和学生组织共同组成学生干部队伍;3.发挥骨干作用,做过细的工作,保证每个人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4.积极引导学生骨干参与、组织各种集体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们在比赛和奖励的竞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5.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一批人共同追求进步、力争上游。

(四)思想政治教育应自输出合格的接班人处落脚

多年来,人们于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素质留给社会来解决实践。这种做法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尚可融通。但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尤其是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才标准日益年轻化、高素质化的今天,再期望把养成学生综合素质的义务留给社会,高校将很难参与社会的人才竞争。为此,高校已不能期待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给社会,而应以输出综合素质的合格接班人为工作落脚点。

要实现为社会输出合格接班人的目标,高校就应考虑:1.根据学生学业、心理和身体等自身特点、所长及不足,有侧重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际的需要,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组织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业生涯、发展方向的不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做好个案工作,引导学生顺利步入社会;4.为保证输出合格人才,还应注意做好“输送出去,再送一程“的工作。即:学生就业后,学校还有必要继续关心学生,使学生把学校继续当作其解疑释惑的基地;学校也应该继续观察学生的成长,并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出来,以便更好地开展对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意见》明确要求各个高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实现《意见》提出这一系列工作目标,需要我们认真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细化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有条不紊地为国家输送思想政治素质优良,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精湛的合格人才。

三、合格“人才”应在迈向社会之时就已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按照《意见》的这一精神理解,说明国家需要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走进社会时,就已在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识等方面都符合实际需要。为做好这方面工作,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已有如下收获。

(一)通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佳途径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学生专业服务技能的提高相结合。就我院来说,学生的主要专业技能是从事未来教学、科研、宣传或行政工作的文字写作能力。为结合这项技能的提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我们在日常有目的的在引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注意与学生沟通思想;另一方面我们也选择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历史事件及先进人物等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帮助他们修改并公开发表。这样,我们在鼓励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和观察社会问题的素养。

十几年来,我们坚持通过组织学生班集体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根据当前热点问题先由集体参与讨论,后由个人主笔撰写政论文章;联系并安排学生采访专家学者、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然后撰写通讯、先进事迹材料;在召开各种学术会议时,指导学生会前写新闻稿、会后写会议综述;鼓励学生针对当前热点问题撰写学术论文,翻译外国专家的学术报告等等。既锻炼了一批人,也有效保证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进行。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名誉发表,后被专家学者称为揭批“法轮功“重磅炸弹的题为《法轮功的伪善道德论》的论文;有先后七届研究生,为中国人民大学各校部机关进行的调研报告;有多次同时几十位同学共同参加的,并已公开发表的大型人物专访;也有班级或个人主动联系社会开展的社会调查以及撰写的调研报告。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先后发表文章或调查报告中约数十篇,有些文章还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这些刊物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导刊》等等,有的文章还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摘播,有些文章还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有些还荣获奖励。正是通过这种双赢式的有针对性的工作,许多学生不仅养成了比较优秀的思想素质,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受到社会用人部门的广泛欢迎。

(二)通过推动学生社会实践,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体现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理想活动。十年以来,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曾长期处于零经费状态。然而,恰恰因为没有经费,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主动克服困难,在学校党委各部门的关心下,培养出了一批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个人和先进集体。我们的办法是:认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及其所在班级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学院教学计划外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社会实践项目。从而使我院的学生社会实践,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不规范到渐趋规范,由到处打游击到建立实践基地,由没有经费到得到社会专项资助。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两方面的提高都得到了保障。

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院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积极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长期义务为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地的游客讲解历史,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有在北京红展科技发展公司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有不断鼓励研究生走出哲学家的书斋,先后到在京或外地院校、北京郊区、河南省、江苏省、云南省、河北省、黑龙江、新疆自治区等地的高等学校、国有企业,农村改革典型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的调查报告有的公开发表并多次被报刊杂志转载,有的则成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专项研究资料,有的还获得奖励。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主动参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们主动到街道、农村和厂矿,一方面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方面也感受社会、理解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这些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许。北京市宣武区委在给中国人民大学的感谢信中,曾经这样说:“人民大学博士生宣讲团成员对十六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达到较高程度,在我区社区居民中开展的一系列宣讲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目前,人大博士宣讲团在我区开展的各种方式的宣传讲解达到七场,直接与间接听众达三千余人。……他们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通过举办多彩学生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课堂教学,在民主建设发展到今天,它已没有可强制操作的工作机制可言。要取得实效,必须靠参与这些工作双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实现。为此,在这些工作中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好的途径就是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方式开展工作,以便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即靠校院的组织,也靠学生的发明创造。除了校、院学生会、研究生会日常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外,多年来,学院共组织了25期博士生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如今这一集体活动形式已扩大为人大、北大和清华三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共同组织的博士生论坛。“三校”博士生论坛目前也已举办了六期。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们还经常在学院指导下聘请校内外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博士生更是自行创造了“品园沙龙”这一有效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术活动于一体的活动方式。即,博士生们每隔一段时间在宿舍里,就要以茶话会的形式组织一场由班内在某方面学有所成或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博士生作思想或成果交流。另外,一有机会,学生们还积极开拓渠道、组织参与与由机关、高校、电视台、网站等组织的报告、录播、座谈等活动。在“艺术人生”、“北京之歌”、“新华网论坛”等等高层次的、有一定频率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开阔了眼界,更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正因为有这样不断的集体活动,在关键时候,学生们才能经得起考验。在2003年非典猖獗的时候,博士生班集体主动站出来帮助楼长管理学生宿舍;硕士生班集体更是提出了:“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少”的响亮口号,经受了一关又一关的考验。在校园封闭前,他们互相做同学和家长的工作,家住北京的同学也主动返校留宿以自觉的行动感染大家;在校园封闭后,他们又于2003年4月25日前后走出宿舍,率先在图书馆、世纪馆前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打破校园内的僵局。在那些日子里,同学们在百家廊里、在双亭之中召开党支部会和学术研讨会,在篮球场打比赛,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坚持在校园的同学坚定战胜非典的信心。正因如此,我院学生集体才获了北京市教育工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活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吸引学生团结在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周围,随之也成长起了一个又一个先进集体。多年来,学院有十几个集体先后荣获各种荣誉。

(四)通过树立优秀学生样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集体中逐步树立典型人物,以期感染和带动周边同学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也是我院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方面,我们采取的是类似打造“明星”的方式,在初次见到学生档案时,我们就注意遴选未来的典型人物,并为可作为榜样的学生量身打造成长计划。学生入学我们就主动与他们沟通,并逐步为其创造条件,扶持、推动他们的长成。由于这些学生先天综合条件比较优秀,具备成长快,易发挥表率作用的特征,感染了他们周围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在他们身边也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先进集体。

十几年来,在我院师生携手努力下,共成长起了:曹天生、薛广州、董素玉、李信、张旭、王向明、李旻泰、李韬、汪世锦、等十几位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其他有如荣获宝钢奖等大奖的毕业生。这些人中有党团支部书记、班长、院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也有校研会副主席、主席,还有全国学联执行主席。他们不仅具有较优秀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有优秀的学业成就。在他们身边,不仅产生了校级先进班集体、校级先进基层党支部,市级先进班集体、市级先进基层党支部,也产生了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这些毕业生不仅对同届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影响,由于他们奔赴工作岗位后仍不断取得成就,现在他们有的已成长为政治局常委的秘书,有的则多次得到政治局常委、国务委员的提名表扬,有的晋升为正教授,有的被提拔为所在单位的领导,有的不断荣获各种各样的奖励和表彰。他们的成长经历无不为在校学习的师弟、师妹们所关心,他们的成功也始终不断地感染着他们的师弟师妹们。

《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为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感到:在高校,仅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无法做好的。事实上,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需要全社会来做,在高校也需要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齐心合力,携手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同样是高校为我国培养栋梁之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谁都没有理由蔑视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养成栋梁之才。

(编辑:吴辉江 潘宏伟)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