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校团委:创新活动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大组织模式”
时间:2012.07.29
校团委:创新活动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大组织模式”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加责任感、使命感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具体负责该项工作以来,通过长期的组织工作实践、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了在组织形式上集中组队与自主申请相结合、在内容上将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有人大特色的组织模式。

  结合自身开展工作的传统和实际,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进行方法、方式、机制和内容的创新,在提供“教育服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领会、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这应当是高校团的基本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对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创新,力图将其做广、做深、做精,通过理顺框架、做实细节,来发挥其基本能力。

  一、放宽参与主体资格,增加学生参与数量,改变参与人员结构

  多年来,学校团委、院系团委集中组织学生干部、文体骨干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团干部的数量制约了学生参与数量,“组织安排”模式也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近几年在人大暑期社会实践参与资格方面逐步放宽参与主体资格,增加团校、社团等组织单位,鼓励学生自己组队、资助申请。特别是考虑到近几年来人大保送攻读硕、博士研究生的学生数量增加,而这一群体既是人大未来的重要力量,又最容易被共青团组织忽视,从2004年起开始允许这类学生参与。以上措施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数量,并且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参与人员的结构。

  二、将服务社会与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结合,争取教师支持,发挥高校智力优势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中,除了要有明确的服务活动内容外,还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提交的申请计划中要包括研究团队组成、研究计划设计、课题准备情况等必要条件。之后,学校团委将推荐优秀的调查报告参加学校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的推荐参加“挑战杯”全国或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若干作品都来自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这样的组织方式也得到了教师的支持,现在60%以上的团队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还有教师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补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

  三、前期举办社会实践辅导营,后期举办成果分享会

  学生提交申请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并且他们在教育产品的偏好上是接近的。尽管过去我们也会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之前邀请一两名教师或学生进行两三个课时的演讲,但是没有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修订和准备的时间。所以,从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申请时间提前了15天,举办了“社会实践辅导营”,授课或开展辅导活动20小时。授课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有团委干部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角度切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人大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脉络等方面的介绍进行的使命感、责任感教育,有专家学者就科学发展观、农村问题、教育问题等方面的进行的专业教育,还有博士研究生就研究方法、调研方法、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辅导,同时还就危机应对、团队熔炼等方面进行了情景模拟演练。在学生完成活动之后,我们还举办了“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按照学生提交报告的内容将他们分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调研报告的汇报,并根据他们获得票数的多少给予一定比例的加分。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也会让自己被别人欣赏。

  四、健全考评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对于一个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考评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在辅导营之后,有一个申请项目答辩,学生将经过调整的实践方案向评审委员汇报,评审委员向其提问和给出一定的建议,这实际也是一种辅导;第二个阶段是各团队返校之后,按照基础项目得分(报告是否及时提交、物资是否及时返还等)、相互评议和专家评估等三部分并根据一定的权重给出分值。其中相互评议得分是根据成果分享会的记名投票按照公式得出的:

  相互评议得分= 本队得票数/(本组最高得票数-本组最低得票数+1)×权重

  考评机制必须与激励机制配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各队获得的总分,在组内进行5个20%的等距划分,结合经费支持力度和社会实践奖学金的发放制定如下标准:

评估结果分布

A:前20%

B:20%-40%

C:40%-60%

D:60%-80%

E:后20%

奖励标准

经费

全奖

全奖

全奖

半奖

召回

社会实践奖学金

全部人员

领队

学生普遍感到有压力亦有激励,报告水平连年提高。

  五、建立网络申报和管理系统,通过问卷、访谈进行调查研究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我们专门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申报和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申请、修改方案、查询通知、提交报告,避免学生由于“多次修改反复递交”等过于烦杂而退出该项活动;管理者可以通过其发布信息、查询有关资料,极大地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学生还可以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向管理者提问,增加了管理者对参与者的回应。同时,形成了数据库,有关信息可以直接进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系统”。

  在前期“辅导营”和后期“分享会”的最后一次活动中,我们还下发了两轮问卷,有侧重的了解了一些问题,例如:“辅导营”前后,学生对于自己选题认识的变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于某些措施的评价;学生的满意度等。结合问卷的分析结果,也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形成了分析报告。这都有利于我们以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及时调整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由学校团委直接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约为每年在100支左右团队,参与人数在1000人左右,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达3000余人次;每年形成各种调研报告100余篇,部分报告在核心期刊发表或上报各级党政部门,有关活动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和地方媒体的广泛报道。

  在2005年2月21日,《光明日报》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更是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创新活动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学生”为标题对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和效果进行了全面报道。《北京青年工作研究》也在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刊(2004年第11期)中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团委撰写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效果分析》,首次提出了“人大组织模式”这一概念,多所兄弟高校也就“人大组织模式”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和调研。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二十年,自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始评选“全国优秀组织奖”以来,八年来连年获得该项奖励,多支团队获得“全国优秀团队”称号。然而,正如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所说,“在‘20’和‘8’两个数字背后是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优秀学生。”

(编辑:潘宏伟 吴辉江)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