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校工会 教代会: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探索师德建设新模式
时间:2012.07.29
校工会 教代会: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探索师德建设新模式

  2005年1月17—18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精辟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理论性和针对性很强,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工会和教代会作为联系广大教职工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在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过去工会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往开来,大力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工会、教代会始终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环节,遵循教育规律,一贯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结合时代特点,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视问题,不断探索师德建设的新思路,不断开创师德建设的新局面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育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制定师德规范

  学校领导一直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早在1997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倡导的文明市民公约活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教授、许启贤教授提议,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道德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干部道德规范》、《中国人民后勤职工道德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道德规范》、《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共产党员道德规范》五个校内规范。这五个校内规范的制定,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工的道德素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召开师德建设座谈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中国人民大学也走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的快速发展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大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学校环境中正面教育的作用,再加之个别教师忽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使得部分教职工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和企盼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由校工会、教代会牵头, 2004年7月5日在逸夫一会议中心召开了中国人民大学师德建设座谈会。

  校长纪宝成、党委书记程天权、副校长袁卫、冯惠玲、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马俊杰等主要领导出席了由中国人民大学40多位教师代表出席的师德建设座谈会。

  纪宝成校长首先发言,他说:学校新的快速发展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十分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早在1997年就提出“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道德规范”、“ 中国人民大学干部道德规范”等五个校内规范,此时召开师德座谈会,体现了校工会及各部门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现在,教育部又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重申师道、师德。针对目前师道、师德存在的问题,纪校长认为国家创造了很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环境,发展形势很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人大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职业操守、行为规范,全体教师应更加关注师德建设。

  接着程天权书记也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建设做了发言。他强调:师德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还应在眼界、学识、道德、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等方面争取一流,要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在工作过程中尊重、关心和鼓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就要有世界一流的师德和师风。
胡乃武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学术腐败尽管是少数,但对周围的腐蚀作用很大。加强师德教育要有明确的规范。他建议造一点声势,摆脱过去七年来在实践中师德规范与行为脱节的现状。吴易风教授认为,师德建设不能只靠自律,还要靠他律。马俊杰主席指出:尽管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少数现象,但它却会对学校声誉产生影响。学校名声,一代代都要积累,这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职责。

  与会代表踊跃发言,献言献策。大会一致认为,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科研教学高层次、高水平、结构合理能适应学校工作需要的精干的教师队伍,是创建一流大学的需要。师德师风建设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基础性工程,是人才培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源头性工程,是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辐射性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大家纷纷建议,应当细化1997年制定的师德规范,加大教育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教职员工中不讲师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校工会、教代会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了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师德建设的崭新的工作模式

  为了尽快落实学校领导的指示,针对新形势下师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工会、教代会认识到应当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工作形式,使中国人民大学的师德建设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道路,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工会、教代会一班人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决定要在社会实践中解决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修养,增强认识。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校工会、教代会非常重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由学校教职员工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定西市社会考察

  在考察地点的选择上,校工会、教代会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策划,将首次考察的地点选在位于中华文明发祥地、民风淳朴、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经济落后的甘肃省定西市的两个国家级贫困县。

  2004年7月9日-14日,中国人民大学教代会文化建设委员会组织了暑期教师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教代会秘书长、工会常务副主席褚永增和教代会主席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许鹏教授带队的一行15人,对甘肃省定西市的国家级贫困县通渭、临洮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团走访了14家农户、1个村委会和村民调解委员会、12间书画店和两所学校,与县乡两级干部进行了座谈,并且为当地200多位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举办了两场专题报告会。

  通过在定西两县的考察,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考察和开展讲座等活动,让教师们走出“象牙塔”了解到了纯朴的民情、民风和民俗,是一种师德教育的好形式,值得认真总结。  

  这次定西考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给予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一是此项活动对于促进教师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在不断总结和完善中继续发展下去;二是此项活动是教代会专门委员会在校工会、科研处、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实现的,是一种具有推广意义的模式;三是师德建设的重点是精神层面的问题,主要应该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不断进行精神上的吐故纳新,去解决职业角色定位以及理想与价值追求的问题。

  这次定西考察是一次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一次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开创了师德建设的新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次考察活动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考察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工会、教代会的主要领导就开始酝酿采取科研立项的方式,提出“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师德建设行动计划”。通过适当的活动载体和深入的论证研究,把教代会的工作与学校的师德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师德建设为构架,支撑学校整体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师德教育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目的。这个设想已经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这种做法既充分利用了学校丰富的资源,又为把师德建设深入化、持久化、科学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将支援西部教育与教师的自身教育结合起来,考察团中的两位老师给当地教育部门做的两场专题报告,被当地称作“及时雨”。同时考察团的全体教师也深刻地被西部深厚纯朴的文化底蕴折服,升华了境界,净化了心灵。参加此次考察的国际关系学院的王英津老师在考察归来所做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这种教师下乡活动,是一项‘技术输出’和‘认识输入’同时进行的活动,应该在人民大学,乃至全国的高校中推广开来,使它像学生‘下乡’活动一样,形成一定的机制和模式。”三是这次考察活动带有一定的危机攻关性质。工会一班人正是针对生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寻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是在实践中加强师德建设的有益尝试。

  (二)华西村考察

  2004年10月22日校工会组织各分会妇女委员、计划生育宣传员一行54人,到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参观学习。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妇女委员和计划生育宣传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意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吸取了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大家普遍认为,像这样走出校门到一些管理先进、经验典范的单位参观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对今后开展工会德育工作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

  如果说制定师德规范、召开教师师德建设座谈会是一次自上而下进行的师德建设的话,那么通过社会调查,使教师走向社会,发现差距,从而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师德建设的新的尝试。这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必将开创学校师德建设的新局面。

  三、校工会、教代会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整合人民大学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为形成新时代的人大精神、人大文化提供决策咨询和决策论证。为“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新思路,拓展新渠道新途径,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战略目标。学校在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非常重视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时代气息、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人大文化”。

  (一)学校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长纪宝成认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程天权书记也认为,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为大学生提供高尚的文化生活,高雅的文化氛围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使大学生浸润于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大学文化之中,健康成长,奋发成才。

  由上可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必将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校工会、教代会也探索创新了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在2004年召开的第5届教代会上,教代会代表针对学校硬件发展比较快,而软件发展比较慢的现状,在提案中提出增设文化建设委员会的提案。这个提案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代会通过了这项提案,在本届教代会上增设了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建设委员会作为一个沟通上下,凝聚全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源的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文化建设委员会成立后,加强了文化建设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先后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讨论分工及制度建设问题。现在文化建设委员会分工明确并已经建立规范的会议制度。在进行自身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文化建设委员会还将师德建设纳入文化建设委员会的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徐悲鸿艺术学院以及各院系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文化建设委员会对校园内的校园雕塑、景点布置、人文环境的构建与塑造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决策论证。

  四、顺天时,应地利,谋人和,图发展,努力开创工会德育工作新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继续发挥工会、教代会 在整个学校师德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工会、教代会将在党委和各级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继续探讨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办法、新渠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工作:
第一,进一步修改新试行的师德行为规范,使其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将师德建设与学术理论探讨结合起来,整合人民大学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加强学术探讨,出版一本师德建设方面的著作。
第三,将师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的咨询和论证工作。
第四,将师德建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解决现实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使社会实践制度化,不断扩大参加社会实践教职工的范围,不断开拓社会实践的空间和内容。
第五,将师德建设与树立模范结合起来,今后每年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以标兵彰师德,以先进促后进。可通过新闻媒体、橱窗等渠道加大对德艺双馨教师的宣传力度。
第六,真正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作为联系广大学校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坚持民主参政和民主议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教代会一定会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精神,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尽快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为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不断努力。

(编辑:潘宏伟 吴辉江)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