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2)
时间:2012.07.29

(二)关注学生现实诉求,有效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和发展问题;以学校事业的发展,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具体改善来凝聚人心,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服务育人落在细微之处

大学不仅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学生的主要时间和活动范围都在校园内,除了课堂上所接受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之外一个学生所接触到的软、硬件环境也会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除了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在学生的周围还有很多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照顾,解决同学在学生、生活、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好对课堂教育的辅助和补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

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和大气,需要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有一批充满现代气息的大楼来承载学校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大手笔的规划设计、绿化美化。学校修建了拥有草坪足球场和塑胶跑道的现代化运动场,拥有了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场馆——世纪馆,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于一体的多媒体楼,外观优美别致、内部环境现代舒适的游泳馆。而西北区知行楼群的使用则使学生住宿条件大为改观。目前明德楼群、文化大厦竣工在即,培训大楼动工兴建,人民大学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对学校充满信心,爱校荣校热情高涨。

——努力创造优质的后勤服务,正面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后勤部门和学生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深受广大学生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后勤服务部门改变了过去以管理为主的理念,力求把管理职能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来实现。后勤集团积极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在食堂里张贴节约粮食和维护就餐秩序的标语,在公共场所张贴节约能源的宣传品等。参与学生宿舍精神文明建设评比活动,在公共浴室进行了节能改造,采取智能控水技术,引导学生提高自觉节约水资源意识。

后勤集团要求所属员工要认真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制定服务规范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方便学生服务学生出发考虑后勤服务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几年来,根据这个思路,在服务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如学生办理宿舍入住和退宿手续、学生行李的接运、学生信件的投递方式、学生食堂的饭菜质量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等等。通过后勤工作的不断改进,通过后勤员工的辛勤劳动,学生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就在他们身边,有着一群善良勤劳的人们在为他们忙碌着,那些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周到热情、拾金不昧、勇斗歹人的优秀品质在感动了同学们,他们敬佩这些为他们服务的员工,也了解和理解了社会上最普通的劳动者,心贴近了,沟通也就容易了。这一切都表明,后勤员工的优质服务,能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危机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步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室在全国成立较早。近年来针对在校学生年龄分布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独生子女人数所占比例有所加大、来自城市的学生较多等实际情况和明显特点,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加大培训和调研的力度,并探索出一种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危机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全校选修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方式,重点加强适应社会教育、承受挫折教育、消除心理障碍教育,重点抓特殊学生的工作,积极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并通过办好《青年人大·健康副刊》(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印制《心理健康小常识》折页,发放《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手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心宇社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在全校营造了一个重视正视心理健康的氛围。

心理咨询室的长效机制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方面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管理规定(试行)》、《学生值班守则》等日常管理规章,力求做到开展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规范和完善。同时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一支高层次的稳定的专兼职咨询队伍。具体方式是聘请校内与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在职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教师或开设心理学方面全校性选修课,将其折合为工作量同时给予相应的津贴和奖金。

目前每年万余字的《中国人民大学新生心理状况普查报告》,可为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学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奖优济困,构建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帮助学生克服暂时生活困难

学生资助工作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渗透到学生活每一部分,一直发挥着解决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问题、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资助工作中涉及的诚信教育、鼓励先进、济困励志、培养回报社会的意识、调查和调整贫困家庭学生心理等方面,一直以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关心、多元化资助、分层次实施、保重点对象”的基本工作局面。

在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人民大学奖励与资助的范围逐年扩大、力度逐年增加。以2004年为例,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共筹措了5452.7万元用于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学生超过5万人次。其中学校和政府经费投入为5206.7万元(占资助总额的95.49%),社会资助金额为245.9万元(占资助总额的4.51%)。与2003年相比,资助总金额增加了1434.4万,增长幅度达35.70%,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年来资助金额最多、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学生资助与奖励尤其是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一年间,中国人民大学2438名学生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两家银行共获得2051.1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共有7586人次、5073人获得了学校奖励(未包括各院系设置的奖学金项目),获奖人数占全体在校学生的比例为30.21%;学生处资助办公室在学校24个部门,为在校学生提供了317个固定的和660个临时的勤工助学岗位,共为2531人次发放了44.8万元酬金;学校共为2980人次提供困难补助357.5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奖学金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助学金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大学奖学金评比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学生资助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全校的奖、助学金评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在各高校中率先实行的候选人公示制度,进一步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通过设置针对学习、文艺体育、科研创新、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各方面的奖励项目,让各种表现优秀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和表彰,引导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通过积极开展诚信教育,鼓励贷款学生讲道德、重信用,按合同约定如期还款,和提供足够的勤工助学机会和义务志愿活动,强调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鼓励贫困学生承担社会责任,要树立回报社会的理想,做一个心胸开阔、诚实守信的人;并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锻炼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构建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指导就业

在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帮助学生就业就是关爱学生、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最集中体现。一方面,学校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人财物投入,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就业服务内容,确保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展开。

包括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设计的个性化指导、方便快捷的“人大就业网”(career.ruc.edu.cn)平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在贴心的服务,细致的指导下,人大学生的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

在指导就业的过程中,还积极开展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拓宽就业渠道,改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基层、去西部、去祖国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历年来都有多名学生志愿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到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事乡村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有的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已经把自己事业的起点定在了那里。

——学校的很多行政部门也通过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同学学习、生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学校保卫部门加强对校园的安全管理,积极进行治安综合治理。

统战部门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营造良好的团结稳定环境,做到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落实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休假安排;办好清真食堂;坚持在济困助学金、奖贷学金发放中,注意掌握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困难,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助学力度。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奉献余热,积极为同学服务。

图书馆加强读者服务工作。加强与读者的沟通,解答读者咨询。在“天地人大”BBS网站图书馆版专栏上解答读者咨询338次;在图书馆主页的“意见和建议”专栏上答复读者意见 187条;处理回复书面意见“读者意见表”380份,出“回音壁”19期;回复E-mail 咨询166余件;辅导咨询1393人次;电话咨询2000余次。同时继续完善与读者的联系制度,这些做法深受同学好评;

网络管理中心加强了校园网的硬件建设,为信息化时代同学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资源环境;

……

正是在多方合力下才营造出了美好的校园氛围,这些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事实对学生的心智成长成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编辑:潘宏伟 吴辉江)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