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毛寿龙:“大部制”改革取得了优化政府职能的阶段性成果
时间:2012.07.29

针对这次“大部制”改革,本报对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教授进行了专访

“大部制改革步伐比预期要小”

  “这个方案应该是一个小幅调整。虽然减少了4个正部级的机构,但国务院组成部门却只减少了一个。”毛寿龙这样评价这次“大部制”改革方案。

  按照毛寿龙的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

  “真正的‘大部制’是把很多具有实权和实体功能的大部门合并在一起,从而成为一个超级大部门。这样超级大部门的组建是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最终目的的。”毛寿龙说,“方案比预期中改革的步伐要小,但是可能会走得很稳。

  毛教授表示,此次机构改革的亮点在于敢于触及现今社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比如能源问题、环保问题、住房问题。这说明政府在考虑机构设置这一问题时充分考虑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寿龙强调说,虽然本次改革的步伐不大,但方案中对许多部委的职能进行了明确,在解决职能交叉重叠方面思路比较清晰,对社会上意见比较大的环节都提出了改进要求,可以说在理顺政府职能上,本次“大部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大部制”应总体规划、分步实行

  毛寿龙说:“大部制改革,慢的话要经过二三十年。这里面主要是有几个难点,一是“官本位”观念的扭转。因为大部制改革是把政府转向服务角色,这和“官僚”“官本位”是根本冲突的。二是虽然是成立大部委,但实际上是在精简机构,那么就存在改革动力不足,这个动力有观念上的,也有实际利益上的冲突。”

  从过去部委改革的经历来看,一般换届后的第一个五年会比较谨慎,第二个五年步伐会大一些。据此,毛寿龙预计,到2018年才可能会出现真正的大部制,而在此之前,小调、微调的可能性较大。这与之前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是相吻合的。

  “未来可能出现的小调整包括,能源与环境、建设部合成一个资源与环境部;农、林、水利部合并;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的合并;工业与信息产业部的取消等等。”毛寿龙说。

  毛寿龙建议,大部制改革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即2008年开始逐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机构改革,到2013年,再进行更深层面的改革。

  “三权”分立,“大部”监督

  而针对大部制下的部门职能领域变大,权力与职责也相对集中,如何对部门实施有效监督的问题,毛寿龙表示,大部制改革,是要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都分开。现行的体制,决策和监督是由同一个角色承担,而执行者往往要考虑决策者的“脸色”。所以过去的这种行政体制造成“现官不如现管”的状况。改革后,比如执法者只对法律和决策负责,而不是对领导负责。决策、执行的分离,就会提升监督的权力。

  毛寿龙认为,“三权分离”是必要的,就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这样才有利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监督权从决策中分离出来,监督权会得到很大提升。过去执行者得听决策者的,这是很影响决策效率的。

  “我们历次改革都面临很大阻力,80年代进行物资部门政府职能转变时出现‘官倒’,90年代的改革出现大量下岗职工等。所以阻力肯定存在,但动力也很大。国家要从一个较高的角度统筹考虑,尽量减少动荡,比如保留人事待遇,安排适合岗位。”毛寿龙建议。

原文链接: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8-03-18/000003418637_001.html

(编辑:梁瑾)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