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程天权书记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谈高等教育相关问题
时间:2012.07.29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在过去五年中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三月十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就高等教育的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的采访。

在采访中,程天权书记谈到了过去五年我国在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上的改革、发展与成就,对于如何理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在促进文化大繁荣方面应起到的作用,如何提高国家软实力,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成就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程天权书记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为您直播的中广演播厅。今天我们为您请到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程委员也曾经担任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党委书记。欢迎程委员做客我们的节目。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在过去五年中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大步伐。您如何看待过去五年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改革、发展与成就?可否就高等教育事业重点谈一谈?

程天权∶好的。中国的教育事业在过去一些年里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最近的五年,应该讲我们的教育正在向着更高的质量,更多人能够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这些方面努力。比方说,我们在过去五年中,逐渐实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学生学费杂费全免,教科书免费,一些寄宿制的学生还能够得到寄宿上的支持,农村的寄宿学校的校舍和宿舍的建设国家都拨了很多的款项,这些政策使大约一亿五千万人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两基”教育实现了99%以上的普及率,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高的,考虑到中国人口那么多,它的意义就更大了。我们对教育的结构像中等技术教育、高等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做了合理的调整,也拨出了巨款来支持这些教育的发展。现在我们的高中就学率已经达到了66%,这个数字是非常高的,大学的毛录取率已经实现23%。中国在短短几年里面,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教育大国了,这是教育事业发展非常令人鼓舞的局面,成就巨大,可从四个方面来看这些成就:

一、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的人能够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中过去从来没有达到99%以上,高等教育也没有那么多的学生进入学校,我上大学的时候才5.7%,现在达到了23%,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伟大的成就。

二、中国教育取得的成绩在世界上看也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中国13亿人口中能有这么多受教育的人,这个成绩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发展了几十年才实现的,意义重大。

三、我们改革开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国民素质分不开。我们的国民受到了普遍的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样就很好地支持了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今天有那么多的学生,而且有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这对以后中国的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力量。我们的教育发展成绩巨大,令世人瞩目,我们也感到非常自豪。

主持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也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请问您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如何理解的?

程天权:我们办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人民的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教育是人民对教育满意的前提,如果不发展教育就谈不上对教育的满意。而发展教育,使教育得到更充足的资金,更多人的关爱,让更多人来支持这项事业----这项百年树人、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是我们实现人民满意的基础。人民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相对目标,要一步一步来实现。有些满意恐怕就很难做到,比如:人人都要上大学,人人都要上北大清华。

对于人民满意,我觉得有着几层意思:一、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入学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选择学生的过程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二、教育经费的分摊应该是是合理的。比如我们国家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由政府买单,这是非常基础的,但是国家的实力、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实际的可能,使在中国享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只能是一部分人,这部分人的教育费用全由国家来买单现在看是做不到的。所谓合理的分摊,即国家分担一部分,家庭分担一部分,这种分摊是合理的。当然,为了国家的需要、民族发展的需要,一些学习非常优秀但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进入了大学,对这部分学生应给予特殊的帮助,比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让他们能考得上大学,也读得起大学,顺利完成学业。三、教育质量也非常重要。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立德树人,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道德高尚、遵纪守法、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要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讲公平不讲质量,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智慧、能力、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把教育搞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学生进入学校都希望学了本领以后能够就业,能够有很好的职业发展的前景,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使学生学有所用,服务社会,不断用知识推动进步。构成公平发展方面的内容很多,并非人们一般理解的所有人都一样,这其实是一种平均主义,是泛公平。

主持人:我国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您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是什么?

程天权:我国在短短的几年间里从一个精英教育的大国,发展到一个大众教育的大国。但是大不代表强,大不是我们的目标,因为在世界科技文化包括经济军事的各个方面,如果不强大就会被边缘化。

对于如何做强,我认为有这几个方面:一、所有的大学都应该提高质量,达到大学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还需要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实际上应对其他大学,对社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有引领的作用,他们是榜样,是标杆。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还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多,这些年的教育经费也提高得很快,但与国际相比还是很不足。国际上平均的教育经费投入都在GDP的4%以上,我们只有3.01%,所以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四、学校要把自身的工作做好。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受教育者也要更加努力,有更大的学习兴趣,打下很好的基础……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学和受教育者的互动非常关键。这四方面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不可少的要求。

主持人:从高校的实际工作出发,您认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程天权:从学校工作来考虑,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们选料要选得好,要招到优秀的学生。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是好的,都希望能够进入重点大学,但因为我们国家优质资源确实有限,要把好的资源投入下去有好的产出,我们就希望能够招到好的学生,那些学习很用功、基础很好、学得又很活、有创造力的学生就成为高水平研究性大学追逐的对象。第二,要加强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平。近些年来,学校里越来越多的是有高学历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教师。甚至我们不再留本校培养的博士生任教,而是从外面接收一些好的博士生,以此防止近亲繁殖。我们还不断引进一些在国际上学有成就的学者来补充我们的教师队伍,把教师队伍做强做大。对于校方来说,我们要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让好的优秀的教师留下来,吸引更多人才到我们这里来,在这块土壤上孕育出一些学术大家,这是我们的一项任务。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要提高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教学和研究两方面不可偏废。教学是带动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时它也需要很好地研究,关心学术前沿,研究社会重大问题,需要有一种很好的前瞻性。我们感觉到,我们在学科中间要进行很好的调整,学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一些学科的知识变得陈旧了,有一些学科的知识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一些创造是在学科的交叉、边缘上产生新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及时调整学科,使学科发展更适应市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适应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要提高质量,学校还要千方百计地筹集经费,使我们的经费更充足。研究不能没有经费,教学不能没有经费,校园建设不能没有经费。我们通过国家拨款、社会服务、社会有识之士的关爱捐赠等方式,有了较充足的经费,就要节约利用,让它产生更好的效益。如果学生好,老师好,学校条件好,经费比较充足,大家又研究问题,我想很多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学校就会有新的发展。当然,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过去几十年发展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改革,今天无论教学科研,还是学校工作,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空间还很大。我相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主持人:在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中,都重点提到了要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繁荣。您认为高等教育在促进文化大繁荣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程天权:我想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基地。我们通常讲大学是一个教育机关,同时是学术重镇,又是一个文化的集散地。大学的功能是教育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要把研究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服务社会。还有一项功能是大学它本身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发展文化。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机构,通常我们讲文化这个概念很大,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讲,但是我想讲到文化,最基本的,应当包含四个方面: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产品。所谓精神,就是大学应该传承人类文明发展中所积累的知识,一代一代传授下去,培养人有高尚的理想、信念,传承一种热爱生活、关爱社会、服务他人的精神,或者我们再说开去,那就应该是培养有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建设一个国家,使每个人都得到好的发展,需要有非常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文化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就是环境,这个环境就是要建设一个讲道德、守法纪、诚信可靠、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热爱国家,有利于营造见贤思齐、创造发明、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第三是制度。文化应该通过制度使我们各种好的东西能够非常有条理非常有力地保障起来,让它发展,比如法制,社会职业规范,这些都是制度层面的东西。第四是产品,那就是要向社会提供思想,提供理论,提供文艺作品、戏剧、歌舞等等,通过这些有形的东西把一种文化传承下来。

大学这四个功能表现非常明显,它教育人,首先就是要提升他的精神,提升国民的素质,使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更高。大学是一个孕育文化、鼓励创新、解放思想的环境,很多人觉得大学就是一个精神家园,在这个地方思想可以自由地发挥,可以碰撞,总会产生新的东西,感觉人总在前进在提升。

我们在制度革新、思想革新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现在大学应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上纷繁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引导人们提升审美观,引导人们把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一种主导的观念,这些都是大学可做的工作。因此,大学在繁荣文化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确实可以做很多工作。大学在完成其他历史使命之余,这一项一定不能忘记。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更丰富条件更好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于现在思想情感、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这个领域有些失落,有些迷茫,有些感觉不到幸福,甚至变成了心理问题,社会问题,所以我觉得文化繁荣在今天特别地重要。

主持人:您认为,还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提高国家软实力?

程天权:我想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可能需要我们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今天,我们在保护好的,分析批判不好的,引导人们识别、欣赏真善美的东西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还需要更关注,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的价值实现很好地结合。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据我们了解恰巧也是人民大学复校三十周年。人民大学被誉为人文社科理论重镇,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高地,您本人又是这方面的专家,能否请您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成就?

程天权:我想我们三十年的发展是伴随着思想理论战线发展变化的。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不断与时俱进,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关心中国社会的走向和中国的思想理论的走向,应该说我们既见证也亲自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我们感觉很光荣。

人民大学这些年在思想、理论、文化、学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华民族非常注重自己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史,记载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人类的贡献特别大。中国人民大学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号召,持续几十年一直在做清史的研究。文化部牵头,以人民大学的清史研究所作为核心的专家组,戴逸先生是首席专家,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用10多年的时间编出一部清史,使二十四史得以延续。再比如奥运会马上就要召开,国际奥委会第一次组织奥运会的总体影响评估,人民大学积极参加竞标,获得了这个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再如,我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也展开了各种研究,有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国的社会发展报告,还有中国的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这三个报告描述、记录、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过程,是历史总结,是真实写照,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之路的重要参考。另外,中国人民大学还搞三大指数发布,每年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向社会发布,得到了中央的好评,社会的重视。再比如,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参与的人数最多,拿到的项目最多,编的教科书最多……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有很多建树。在比较早的时候,人民大学就有一些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表现中国人的精神和理念的东西进行了研究,比如张立文教授写《和合学》,谈对和谐的哲学理解。这本书被中央领导带到国外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元首,它体现的也是和谐社会理论发展的探索过程。另外还有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适应问题的研究,中国五大宗教的领袖都在人民大学学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这些宗教它们有各自的理念,但是他们在一起学习交流,都在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框架下面如何适应、如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诸如此类,我们都是在做繁荣文化、提高高校质量、参与社会发展这样的工作。我们对中华文化的重视,社会上评价很多评价很高。我们不仅建立了国学院,还开设了很多讲习班,对这些国粹进行整理,使它焕发新的精神力量。

主持人:谢谢程委员,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

原文链接:http://www.cnr.cn/2008zt/2008lh/zgybt/200803/t20080310_504729808.html

(编辑:刘行)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