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政协委员李稻葵共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2.07.29

3月5日12:20,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全国政协委员、哈佛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做客强国论坛,共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并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嘉宾简介

  郑功成 男,1964年生。民盟成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稻葵 全国政协委员,哈佛大学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的跨国比较研究,以及大国发展战略。

改革与民生是关健

  【郑功成】: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到这个人民网来和大家交流,这是我第六次到人民网,也是第二次到人民网来谈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感受。

记得去年3月5号,我也是在听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来到人民网和大家交流对报告的看法。当时对总理报告的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它的基调是理性发展改善民生。今天是我刚刚从人民大会堂赶到人民网,就是应人民网之邀和大家来交流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感受。

  【郑功成】:刚才听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相当深切的感受,就是这份报告不仅是对一届政府五年工作实绩的总结与回顾,更全面体现了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与方略。所以,我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基调,实际上可以用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改善民生来加以概括。

  【郑功成】: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充满了改革开放的精神,近五年的发展实践证明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改革的目标与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与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有力、政府机构改革再次采取较大的动作,还有教育、就业、卫生、分配、社保等领域的改革与制度建设都在加速度行进,我们看到的是改革确实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期,改革所涉及的关系和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但改革之势已经不可逆转,改革思路也更为清晰。虽然有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有些制度改革还未完全到位,有些改革试验还需要经过检验才能走向成熟,一些阻碍改革的体制与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但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确实已经成为了历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各项改革事业的方向与路径已经明确。当然,改革是为了发展,开放是为了提高,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国家的强盛,是在全面改善民生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以详实而具体的材料,客观地反映了国家近五年的快速发展及城乡人民得到的实惠,也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正在逐渐得到落实,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开始从一种政治宣示向相应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来支撑转变,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开始具备日益丰富的实质内容。这一点从近年来的税制调整、收入增长、就业规范、社保加速,到教育福利、公共卫生、住房改善,以及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可以看出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与重视是全方位的,这当然也反映了城乡居民的民生需要在全面升级,这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是国家发展进步中面临的挑战。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必然带来民生问题的全面升级,政府必然需要更加重视民生,并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让人民满意。因此,与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的民生问题主要是衣食之忧相比,时代确实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郑功成】:如果要我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一个综合评价,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是继续深化改革全面进入制度建设阶段。从已经推进和继续推进的农村改革、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可以看到国家推进改革的力度与适度,体现出改革不可逆转的态势;不仅如此,深化改革还表现在强化制度建设与创新方面,许多改革措施已经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面,具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如行政许可法、国有资产法、企业破产法、企业所得税法及有关金融立法等,其实都是对改革开放以来诸多领域改革实践成功做法的总结与制度升华。二是高度重视民生,全面应对升级中的民生问题,全面改善民生。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事实材料可以发现,政府在教育、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物价控制、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种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的力度也在明显加大,如国家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投入在大幅度增长,措施更加得力,如中央政府财政对廉租房的投入就由去年的51亿元增长到今年的68亿元,增长幅达30%以上等等。三是发展的理念与目标,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发展型转变。如总理在阐述今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不仅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这样一个数量指标,更主要的是给它设置了前提条件,这就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GDP的增长目标。这就表明,我们国家的发展从经济发展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化,从集中关注年度目标到可持续发展转变,从又快又好的发展向“好”字优先的发展转变。四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取向正在转化为政府的具体行动,如不仅强调城乡市场的统一,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公共卫生资源向乡村倾斜,更提出来了建立城乡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化等等。我们看到了城乡之间的互动开始出现良性化的迹象。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通过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推行问责制与绩效管理制度,尤其是通过推行大部门体制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使政府职能转换,减少、消除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与磨擦以及部门利益,使我们看到了行政改革的希望。六是明确提出了开放型经济,强调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继续扩大进口,同时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明确开放也是改革,强调开放兼容才能强国,以及一系列正在采取和已采取的措施,表明我国不仅已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且体现了对开放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对国际社会的责任。

每人都该有可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卡

[学习笔记]:物价是当前老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老百姓能从政府工作报告里看到哪些希望?

【郑功成】:《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已经高度关注到物价上涨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重大的任务,从我看到的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抑制不合理需求。三是通过社会保障措施来缓解低收入居民的压力,同时,还在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并且对生产资料,以及一些重要的生活资料,可能要进行适当的价格干预。

  [若溪]:报告中哪些词让你印象最深刻?

【郑功成】: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改革与民生,我觉得这不仅是改革开放30年来都是关键词,而且在近几年来更是关健词,《政府工作报告》对改革的强调应当是更加全面,更有力度,它表明了我们国家改革实际上是由过去打破原有的制度安排,进入到了全面建设新制度的阶段,也就是由改旧建新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所以,改革作为关键词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已经具有了深刻的时代意义。
民生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话语。它正在由一种政治宣示语言转化为执政与施政理念,经过近两三年的努力,正在成为国家发展根本目标的指向,而且开始落实在相关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上。所以,我认为改革、民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维生素C]:今天总理的报告中提到将会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保转续办法,想请问郑代表,国家在这方面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打算?总理提到的“办法”对老百姓的生活能带来哪些变化和好处?

  【郑功成】:主管部门就是在研究全国统一的社保转续办法,但什么时候能出台,我还不知道这个时间表。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社会保险制度应当是全国统一,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尽快上升到全国统筹的层次上,如果是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我们当前关注的社保关系转续的问题就自动的化解了。因此,我更倾向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统一全国养老保险制度并且由中央政府来统筹这一治本之法来加以解决。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像身份证一样的社会保障卡,并且是可以随自己的流动而流动,但这要以制度的统一为条件。
  【李稻葵】:各位网友中午好,非常高兴刚刚听完总理的工作报告之后,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各位关注国家大事的网友们进行交流。
今天很高兴和郑功成教授,也是我们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一起和网友们交流。非常抱歉我晚来一步,因为政协无党派小组,今天中午有集体活动,我是参加了一半请假过来,我想政协的集体活动还是非常重要。所以那边我请了一半的假,所以希望我们的网友们能够原谅。

改革不可逆转需进一步深化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郑功成】: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还是“总理在报告里讲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确实如此,我们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不如我们的预期,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还在扩大,政府在应对民生问题的全面升级还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包括教育的公平问题、劳工权益维护问题,医疗卫生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社会分配领域还存在着失范与不公的现象,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仍然令人担忧,许多人还对房价太高、物价上涨、社会治安等还不太满意。
还有,就是人民对政府的期望很高,希望政府是一个真正高效、廉洁,并且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而现实中间,也确实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推诿。国家利益部门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政府官员不能让人民满意。
还有,腐败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弄虚作假等现象,以及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和低效,都是让人们很不满意的。因此,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你认为报告中折射出了什么信号?

  【郑功成】:报告折射出来的信号,我认为就是改革不可逆转,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并且有新的思维、新的制度安排和新的政策措施。

  [一二三五]:请问嘉宾:分配问题关乎社会公平、公正、稳定,政府有何举措平衡各方利益?

  【李稻葵】:收入分配问题的确是当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对此社会各界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总理的工作报告中,他专门强调要采取具体措施,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说总理专门提到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通过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一是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这些都反应了政府着力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决心。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收入分配的格局和整个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过程是相关的,我们国家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基本符合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规律。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一定会相应地提高。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收入分配的问题政府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但是我们也急不得。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一定会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不断进行的,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郑功成】:由于时间关系我必须离开人民网了,谢谢大家的参与,再见。

  [手机强坛]:请问嘉宾:现在世界资源越来越少,我们如何解决资源和发展的矛盾?

  【李稻葵】:这一世界性问题我想必须从供给和需求,或者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同时解决。从供给方讲中国经济必然会采取一些节能的、节省资源的生产技术,在这方面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比如说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有农村沼气,都是具有世界领先的水平。从消费或需求方面来讲,我们的百姓也必然的会不断接受新型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可能大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的百姓可能不会以拥有高级别墅为荣,比会以拥有高耗能的汽车为荣。我们面临的资源约束一定会逐步逐步地引导我们的百姓接受一种现代化的资源合理式的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的核心是高质量的,服务型消费,而不是物质型消费。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54155/57487/6962290.html

(编辑:文静)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