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成都日报]孙萍: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14.03.05

弘扬社会正气,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力量。这不仅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传递正义的精神,需要模范的力量,这并不是要我们模仿他们做出怎样的壮举,而是要学习其高尚的思想情操,立足于平凡,在平凡生活中自觉践行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学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在点点滴滴中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当然,正义离不开公平,在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模范力量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反馈机制,做到以德报德,不让好人吃亏,在此基础上,好人的力量也将更广泛地感召社会大众,传播时代正能量,从而让“文明成都”更加文明!

党的十八大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写进大会报告,并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道德风尚,事关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事关现代化幸福成都建设。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力量。近年来,成都市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他们在公共利益、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为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弘扬社会正气,感召社会大众,传递时代正能量,成都市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传播榜样精神,让他们的力量感动更多的市民自觉向善,让“文明成都”更加文明。

道德讲堂

善行故事推动城市文明持续提升

据了解,成都市以“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成都好人”为主题,以“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和“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市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发动群众讲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效引导群众自觉成为道德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全市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成都人讲成都事,用成都事教成都人。2012年3月至今,成都市以“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法制大讲堂”“全民健身运动”等多种形式为传播载体,不断挖掘“善行故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民心中播种、开花、结果,推动城市文明持续提升。

发现好人善行善举,传播社会正能量,以成都老百姓“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至今已开展活动2.7万场,参与城乡群众超过300万人次;“金沙讲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成都篇章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现场讲座为基础,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包括官网、微博、新浪公开课等新媒体,对讲坛内容进行二次传播,使讲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身边好人

崇德向善提升成都社会风尚

随着“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每两年一次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包括“救水女侠”吴永秀、“危难之际有大义”的刘中勇、“成都最老志愿者”爱心大娘胡延碧等一大批“最美人物”被发掘,这些榜样人物带动市民崇德向善,提升社会风尚。

记者在市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健全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机制,以“仁、义、诚、敬、孝”为主题,常态开展成都好人宣传评选活动,及时全方位发掘各行各业凡人善举。健全“三榜联动”机制,完善“成都好人榜”评选宣传表彰激励制度,建立通报表彰和宣传展示常态机制,树立好人有好报的鲜明导向。2013年,成都有5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是全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入选人数最多的。

此外成都市还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2013年成都市级报纸类媒体合计刊登200余个整版的公益广告,市级电台、电视台公益广告类累计播出时长达500余个小时;公交车、出租车、地铁、广场等显著位置的公益广告刊播比例达20%以上;“遵德守礼”提示牌实现了公共场所、主干道、商业大街、居住小区广覆盖;中心城区在建工地封闭围挡面积的30%刊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全市45个公共广场摆放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展板;围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制发“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短信4000万条次。

深入人心

褒扬诚信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弘扬社会正气,需要让诚信、友善、见义勇为等道德风尚更深入人心。成都市正在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推动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质监、工商、食药监、金融等部门和单位将建立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红黑榜”以及制定 AAA级信用企业名录,法院要提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定期发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此外我市还将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的工作机制,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开展“诚实劳动、诚信经营”创建活动,引导市民诚实劳动、诚信经营。

近年来成都还深入开展道德 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紧扣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三个领域,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广泛开展公民诚信教育,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组成的道德评议团,深入窗口行业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同时还围绕“文明成都文明人”、“做谦恭有礼的成都人”主题,牵头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和网络文明引导行动。本报记者 蒲兰 摄影 杨永赤

前方连线

全国人大代表侯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24个字,内涵丰富,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则很具体。”侯蓉说,比如“敬业”,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人,就是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无论从事哪项工作,“爱岗敬业”是前提。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出发,该尽到的责任一定要尽到,具体可以表现在刻苦钻研业务、培养对工作的兴趣及工作责任心等方面。“新员工加入我们的队伍,就会在这些方面加以培训。”结合自己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侯蓉说,我们笼统地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起来或许有些“生硬”,但它也有很具体的表现,爱岗敬业就是具体表现之一。

此外,诚信也被侯蓉看得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在建立诚信社会方面加大力气,不仅需要道德感召,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文明素质,更要依靠制度建设,让不诚信的行为付出代价,推动诚信社会建设。”侯蓉说。

全国政协委员孙萍: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弘扬社会正气,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作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长年来,孙萍不仅坚持让中国传统京剧艺术走出国门,还坚持让传统文化进入课堂,让孩子从小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她看来,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道德的建设,追根溯源,就是要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最根本的就是立人。”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整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成为民族的独特标识,这些传承至今的价值观为整个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完全相符,都是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因此,在当下的环境中,更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坚持让优秀文化在新的环境、形势下,依然富有活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孙萍表示,当下,现代社会强调的价值观,都可以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如“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并且这种传播还具有扩散作用,不仅影响一个人,还会影响到家庭、身边人,形成扩散传播作用。

本报记者 王伶雅 华露艳

名人评说

著名巴蜀民俗专家袁庭栋:

作为著名的巴蜀民俗专家,在袁庭栋眼中,成都是一座从来就不缺乏社会正义的城市。从8年如一日精心伺候残疾公婆的张天欢,到勇斗歹徒身中五刀负伤的周聘德,他们身上散发的正能量,都是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认为,好人的故事值得传颂,但关键还是在于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不仅仅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而需要每个市民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弘扬社会正气,往大了说这是一个社会目标,往小了说这就是人的行为规范,从细节做起,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也是弘扬社会正气的表现。”

袁庭栋认为,好人做好事,应该得到社会应有的评价和相应的反馈,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鼓励,更应该有完善的机制给予保障。他说,现在很多好人好事之所以为人所知、为人所赞,很大程度是因为媒体的及时报道和宣传,因为媒体的关注,好人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和回报,也成为社会的楷模,“可是回过头看,还有多少人在默默无闻地奉献、付出,甚至舍己为人?他们的权益是不是得到了保障?这都需要思考。”袁庭栋认为,弘扬社会正气,需要公民道德素质的保障,但在某些时候,道德素质也离不开管理机制的支撑,因此,以机制做保障,不让好人做好事还吃亏,这也是更好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前提条件之一。“好在,我们成都对此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希望相关部门能把这些规定和举措落到实处,让我们身边的好人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待遇。”袁庭栋说。

原文链接:[成都日报]孙萍: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