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古老的书院,仿佛能够听到千年前琅琅的读书声。沉浸在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仿佛能够触摸到朱子文化的智慧光芒。”近期,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朱熹园,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卫平讲述了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转化创新,聆听讲座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孙悦感触颇深。
6天时间里,孙悦等15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师生组成研学团,穿梭于武夷山、建阳、建瓯,体验闽北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南平市综合实践学校已累计接待域内外学生超5万人次。南平以创新性的“1+N”研学模式,逐步实现区域特色研学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南平市教育局全面启动中小学研学实践工作,发布《南平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工作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从强化市域统筹、突出公益普惠等4个关键方面着手,推动实施“1+N”研学模式。其中,“1”代表一个核心基地,“N”则指代多种多样的研学项目。
“这一模式融合了地方文化、自然资源和现代科技元素,逐步提升研学旅行品质。”南平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小青表示,南平市重视课程内容的引领作用,以“行走的大思政课”为主题,精心构建地域探源、朱子文化、茶文化、国家公园探秘四大课程体系,打造一系列精品研学课程和线路。
截至目前,南平培训超30名专业研学指导师,推出“岩骨花香,武夷茶韵”“道南理窟,理学寻源”等10条针对社会公众的精品研学旅游路线,建立起7个能够容纳400人集中用餐和住宿的中心基地,并于近期成功举办了“闽北讲习班 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年暑期红领巾宣讲员”等多个培训班,为研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暑期,南平市作为东道主,迎接来自浙江省衢州市的103名师生,共同参加“乐享暑假·不负重‘托’”主题夏令营活动。
衢州师生一踏入武夷山市五夫镇,便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代先贤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里,他们参与文庙“敬贤祈福”仪式,诵读《朱子家训》,感受那份对知识的敬畏与对贤者的敬仰。
“衢州和南平距离不远,之前一直没机会来。这次来研学,我们感受了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自然风光。”初次参加跨省研学活动的学生徐浠茜兴奋地告诉记者。
今年1月,南平市牵头组织开展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研学实践交流活动,温州、衢州、上饶、黄山四地综合实践基地负责人开展深入研讨,共商研学资源共享,建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研学联盟。4月,南平市建阳第一中学的500多名学子先行一步,前往衢州开展“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研学活动;衢州师生回访南平,标志着这一研学联盟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
一系列以武夷文化资源为主线的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融合了学习、娱乐、感悟、思考和应用等,专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并提供了主题学习的方向。
“印象最深刻的是跟同学们一同去采茶制茶。在劳作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闽北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福州市长乐第六中学学生陈怡珊来闽北参与暑期研学旅行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今年以来,南平市以山海协作的方式,积极与福州市教育局对接沟通研学交流工作。继5月长乐一中师生来闽北研学后,7月又有1000余名长乐二中和长乐六中的师生奔赴闽北,开展了一场为期4天的“武夷探秘”研学活动。
活动组织者、长乐二中教师林长雨表示,学生们不仅探索了自然的奥秘,还深刻感受到了朱子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体验了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和谐交融。
多学段贯通,赴一场山海之约,南平市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四方研学人。
“我们已经迈出了打响自己研学品牌的第一步。”黄小青表示,下一步,南平市将在研学专班领导下,建立市域统筹机制,出台《南平市研学实践工作实施意见》,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南平研学品牌,吸引全国各地学子到南平研学,为构建大武夷文化研学圈,推动南平教育及文旅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24日第03版。)
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报]研学"大武夷" 体悟风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