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人民日报]29岁,入职不到3年,她破格晋升人大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5.04.03

“叶老师,祝贺你破格晋升为教授!”29岁,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95后”叶紫薇从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2022年初春,叶紫薇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怀揣着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叶紫薇经过一番思索,最终选择了回国,入职中国人民大学。

叶紫薇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和问题导向。只有身处中国研究和现实发展的大局,才能及时感知并解决国家的需求,运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4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来到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为叶紫薇送上聘书)

在叶紫薇看来,人大农经学科与国家农业政策制定联系紧密,与她的学术理想高度契合。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立足实践解决真问题,还需要立足中国大地去看世界,从全球化视角回应中国问题。

叶紫薇的研究不仅扎根中国现实,还探索世界前沿问题。她聚焦农业生物经济方向,尤其关注生物育种技术的经济、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研究。相关研究多次发表于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挂职农业农村部锻炼期间,叶紫薇不仅开阔了研究视角,对政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她思索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我最新发表的文章为例,研究对象涉及国外的生物育种玉米产业,但呼应的还是中国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国家正在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如何制定、产业如何发展有很多问题亟待解答”。

(叶紫薇在延安与新入职的同事一起参加“红色之路”青年教职工主题实践)

在学生心里,年轻的叶紫薇像一棵树,既是投下荫凉的叶子,也是托举理想的枝桠。叶紫薇的授课规模,覆盖本硕博近200名学生,课程内容和授课风格都广受好评。学生陈则霖回忆说,在每周的组会上与叶老师探讨研究,从理论框架构建到计量模型选择,叶老师都给予细致讲解,“遇到困难时,她总能悉心指导为我们搭起通往研究彼岸的桥”。

(叶紫薇与学生在一起)

作为2023级本科新生智农班班主任,叶紫薇对班里十多名新生给予了从学业到生活的全方位关怀。学期初,她细心谋划,开办针对学生的“破冰”茶话会。合唱节时,她与学生和声共鸣,还有一场场促膝长谈,将师生共度的时光铭刻成难忘回忆。

叶紫薇说,自己早就立志成为大学老师。在实现这个愿望后,她将“教学相长”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即根据学生的特点、才能和愿望,相应地培养他们,并同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这是我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

叶紫薇需要兼顾教学、科研、学生指导、调研实践等各项工作,她从不吝于和学生们分享学习和人生经验。“在大学求学期间,特别应该去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热情所在,以及价值和意义所在”。

(叶紫薇在调研途中)

入职人大不到三年,叶紫薇面临着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多重压力。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她积极适应和调整自己,一方面,继续在教学上投入时间,另一方面,决不落下手头的研究。她开始尝试“间歇性科研”,火车上、飞机上,甚至在犄角旮旯,她都会“见缝插针”地做科研。在探索兼顾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叶紫薇完成了身份转换和自我成长。

(叶紫薇在调研)

叶紫薇认为自己所在的是一个“有温度的科研生态环境”,自己没有被“硬指标”约束,每一项考核要求都充分考虑到了研究领域学科特征以及青年教师发展特性。如今,叶紫薇正在大胆追逐自己的学术理想,“学校做了很多制度上的设计,没有用论文数量‘催熟’成果,还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擅长什么、喜欢做什么,我只需专心致志地做下去就好了”。

为“95后”教授叶紫薇点赞!期待更多青年教师,在各自的领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原文链接:[人民日报]29岁,入职不到3年,她破格晋升人大教授!

编辑:胡海雨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