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宫晓东:金石为声,君子如玉
来源:学生记者 林麦凌
时间:2014.05.28

宫晓东(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1963年5月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档案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古印章学,讲授企业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法治、篆刻学和摄影艺术课程。

现为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法律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宫晓东

师言

“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就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严肃地对待学问,认真地对待教学。” 

一手握石,一手持刀,倾听金石碰撞的声音,像是回到了千年前的淳朴时代……这不是想象,而是中国人民大学篆刻学的课堂实景。“醉石”是宫晓东的别名,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的教学生涯与石的不解之缘。

“君子比德于玉”

1985年,宫晓东从我校档案学院(即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毕业,又回到学院工作,当时他认为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经历了起初的迷茫、期盼和抉择,他最终无怨无悔地留在讲台上。“那时大学还实行毕业分配制度,是学校将我分配在教师岗位上的。”宫晓东回忆道,“最初几年,除了做班主任和上一些实验课之外,我似乎无所事事。现在想想,其实还是自己的心静不下来。”

如今谈起教学,宫晓东特别看重授课质量和与学生的互动。“研究的作用是支撑教学,但大学不是纯粹的研究所,不能单方面地偏向科研。”宫晓东说,“大学教师有责任教好书。所谓教好书,就是要将自己想明白的道理传授给学生,不是简单地讲几节课,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如果还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并阐发出他们的独到思考,那便是成功的教育者了。”

宫晓东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并担任多家企业的文档工作改革顾问,但真正让他闻名校园的是他开设的全校选修课——篆刻学。

本学期刚开始,篆刻学原定的教室并不大,刚好坐满选课的60名学生,可是,慕名来旁听的学生将教室里的走道都坐得满满的。为了让同学们能有更好的刻印环境,宫晓东特意到教务处申请,调换了一间大教室。每节篆刻课之后,很多同学会拿着自己刻的印章或者画的印稿请教,宫晓东都耐心地解答完所有同学的问题,才会离开教室。

“君子比德于玉。”每年的篆刻学首堂课上,宫晓东都会告诉同学们这句话,“刻印章和做人做事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就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严肃地对待学问,认真地对待教学。”

“玩里的学问”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慢慢发现,每个人的机遇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的。”上世纪80年代,档案学院学生有机会去故宫实习,当时大学三年级的宫晓东被分配做钤印工作。随着一次次地拿起交泰殿里的宝玺钤印,宫晓东开始喜欢上了风雅的印章艺术。

那是一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为了学习篆刻,宫晓东只能跑到图书馆和书店里翻阅图书;只能将一段石材锯成三段,刻了磨,磨了刻。“刻得开心了,有时候别人说什么,我也不知道,就自顾自地画着印稿。”

除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法规与政策等专业课之外,宫晓东开设的两门全校选修课——篆刻学和摄影艺术概论都是玩出来的学问。

“我的业余爱好挺多的,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也就只有篆刻和摄影。爱好是玩,一个人连玩都玩不认真,怎么可能认真地对待其他事情呢?所以,我向同学们推荐一个方法:用做学问的方式对待玩,用‘玩’的心态对待学习。这样,你便拥有了更多的快乐。”宫晓东大学时代就开始“玩”篆刻,1993年正式开课,2005年开始学摄影,第二年也开设了摄影课。

“强制性的工作和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知识体系,但这个过程可能是枯燥乏味的;而如果我们有爱好,通过对爱好的研究和探索,可以由点及面一步步实现知识体系的整合。”他建议同学们在本科阶段有意识地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大学不仅仅为了拿到一纸毕业证,而是应该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然,虽然看上去见多识广,但实际上头脑中的知识都是支离破碎的。”

“心若不动,风能奈何”

“漫长的人生中,我们在不断地发现自己和发现外界。发现自己比发现外界更重要,因为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人,也绝对不会清楚自己该往何处去。”这是宫晓东上课时常和学生说的话,“人会浮躁,其实还是因为世界观不成熟,看到别人有什么就也想要什么,久而久之,忘却了生活的本来意义。”

“人们都说现在社会浮躁,为什么浮躁?年轻人的确会面临许多问题,工作上的,感情上的,生活上的……在这些问题的包围下,年轻人容易失去方向感。”宫晓东认为,外在的纷扰只是藉口,内在的平静其实就是这些复杂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根本原因是心先乱,任何时代都存在诱惑人的东西,但如果心是静的,外界的乱象就不会繁扰你的内心。这不是要我们闭着眼睛过日子,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锤炼一种静心的能力。”

置身于开放的大学校园,宫晓东并不担心篆刻学课堂面临功利主义的挑战,他相信愿意修心养性的学生依然会选择这门课程。“目前社会上热衷于宣传成功学,但这些成功学里对成功的定义往往是狭义的。学生想学有用的知识,什么才是有用的?其实凡物必有所观,最终成为你的能力并有助于你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健康心理体系的东西,就是有用的。”宫晓东希望同学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心若不动,风能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言师

“宫老师在篆刻艺术上造诣极深。他通过分组示范进行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其篆法独特,用刀精准沉稳,作品苍劲、灵动、浑厚大气。”

——艺术学院2011级本科生  徐光景

“篆刻学和琴棋书画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宫老师在人大开设这门课程,提供给同学们一个直接接触这项传统艺术的机会,值得珍惜。”

——商学院2012级本科生  宋君泽

“有机会来旁听宫老师的篆刻学,我感到很开心。在听讲的过程中,我对中国古代的印章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2012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本科生  杨洁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