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翁昌寿:一个新闻教师眼中的新闻
来源:学生记者 李仲韩
时间:2014.05.28

翁昌寿(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1973年10月生,先后获北京大学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博士学位,“清华—花旗”传媒EMBA项目结业。现为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为传播实务、数字出版、文化产业,以及上述领域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趋势。教授课程包括《新闻业务基础》、《基础采访写作》、《跨媒体业务实验》、《文化产业概论》等。曾任《中华读书报》记者、《羊城晚报》记者、中华读书网主编、中文在线内容总监、《出版人》杂志执行编辑,发表大量经济文化类报道。

翁昌寿

师言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正如一张白纸,当你写下第一笔之后,根据第一笔要有逻辑、有顺序地写下去。有的人很幸运能够在第一笔写下之后坚持写下去,我就是幸运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是新闻,和工作越来越契合。”

“他是一位很有魅力的老师,除了他课堂上独特的讲课方式,他的人格魅力也感染到了我。因为有这么有亲和力的老师,所以我上课更投入听讲了。”提到翁昌寿老师,2012级新闻班留学生林若熙感佩之情溢于言表。在教学过程中,翁昌寿不仅通过这份亲和力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也感召他们坚守专业理想。

“念新闻是‘偶然’的事情”

“在准备考大学的时候,倾向的专业可以说是计算机。”当时,计算机已是很时髦的专业,班主任和家人有意让翁昌寿学理科,所以他每天穿着白大褂去机房学basic语言。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对做报纸特别感兴趣,就参加了全国手抄报比赛,并最终获得了集体一等奖。正是通过那次比赛,他发现自己内心更喜欢编写,也是那次获得的集体一等奖,使他有了信心。

“加上之前对编辑、记者印象特别好,所以当年报了新闻报道写作方面的专业。”翁昌寿笑着说。

把现今的新闻报道与当年相比,翁昌寿认为,变化还是很大的,“应该是记者传播环境的变化吧,报道的尺度不断放大。”

在他看来,以往报道更多的是民生新闻,从受众、市民的角度报道有接近性的、和受众市民利益相关的内容,而现在传播环境更加开放、自由,更关注国计民生、制度建设方面的新闻,有更多的空间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项权利也是新闻业存在的基础,我们帮助受众保障他们的知情权,让大家有机会利用媒体接近、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变化从另一方面来看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舆论场地。”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一定会有做宣传的媒体,但是大众传播一定是为公共服务,为每个公民和整个社会送去福祉才是媒体和公共舆论机关的重要功能。”

“记者的职业操守是不变的”

翁昌寿谈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新闻采编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型。接触信息源更加容易,记者能够在互联网上第一时间看到发生的突发事件,不需要跑到现场,这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对学习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互联网出现后他们很多时候直接在网上进行采访,导致与采访对象面对面沟通能力逐渐弱化。“不与人面对面的交谈,可能会对采访对象的表情、语言存在误读。这对于一个人,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翁昌寿认为。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记者的职业操守是不变的,甚至要加强,譬如面对诸多信息我们如何去核实、记者在现场如何确立当事人等。”翁昌寿认为,新闻记者应该在缺少逻辑系统的互联网环境里,帮助受众选择应该了解的、有意义的新闻,以更加凸显新闻记者职业的价值。

“新媒体占据了技术、传播的优势,但还缺乏新闻的理想、价值观和专业的训练。”他提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过程是双向的改变: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学习,掌握新媒体领域里报道的技术、工具、手段;新媒体学习传统媒体报道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理念。“我们正处在新旧媒体融合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融合得很好的学生将是适应力更强,也更有前途的。”

“我们有一个药方——新闻专业主义”

谈到当下一些媒体出现的违反新闻职业操守的行为和现象,翁昌寿说:“当有新闻理想的人实现不了自己的新闻理想,他的理想只能退化成一种欲望和利益。”曾经的媒体容易受到政治的影响,而今天,媒体还容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金钱新闻、支票新闻越来越多。他认为,新闻业自身应该有一种清理和退出的机制,有职业操守的约束。

“我们有一个药方——新闻专业主义。”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道德约束,更应上升为一种媒体企业文化。进入记者行业的门槛并不高,但越往上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比如《纽约时报》能作为新闻业的楷模,就在于它的企业文化和其中每一个记者、编辑对企业文化的坚守。

“能坚持真正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其实不多。”翁昌寿说,“抵御诱惑还是要看媒体自身的经济实力,经济独立、报格独立、人格独立,要加强报社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翁昌寿特别强调了新闻从业者的大学教育重要性:“人格的独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先做人后做事。”他认为,人格的独立从思考的独立开始,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方式、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只是简单地复述和记忆知识,更不能把知识学成碎片化。

“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够完美融合系统知识的学生,把知识融合、发酵、碰撞,创造出一个新的形态,这样留在自己脑海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真正能用的。”

言师

“翁老师特别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包括在课后以及在微信上。而在课堂上,翁老师的讲课条理清晰,作业难度循序渐进,采访作业讲评也给予同学充分的讨论时间。”

——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  潘海怡

“他理解我们的语言,明白我们的喜好,能给予我们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适当得宜的建议。我们跟着他接触了专业报道采访写作的流程,还和他探讨选题,这一切使得上采写课变成一种‘痛并快乐’的事情。”

——2012级传统新闻学专业  朱雅云

“他会花一节课的时间对7个组的presentation认真地做出总结,让班级每位同学互动起来投入到课堂当中,而且老师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  王达之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