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学院工作会议7月8日至9日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优良作风,凝聚发展力量,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由党委常务副书记牛维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主持,校领导马俊杰、王利明、杨慧林、查显友、伊志宏、刘向兵出席,各学院院长、党委(党总支)书记,各部处负责人,校务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代会主席团代表和本科人才培养委员会成员参加。
靳诺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全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召开2013年学院工作会议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与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回答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期待相结合,切实体现“践行群众路线、弘扬优良作风、凝聚发展力量,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活动主题,最终把活动成果落实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来。此次会议就全面推进学科建设进行研究部署,是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举措,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靳诺书记表示,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重镇,中国人民大学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党和国家寄予的期望,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内生性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在长期努力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学科分析,继续推进学科建设,体现了全校上下强烈的忧患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凝聚力量把握核心创建一流的坚定决心。
靳诺书记强调,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学校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体现,是“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价值标准所在,也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的要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科、学院要形成合力,通过深入调研和宏观分析,在政策层面上形成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努力创新,全面推进学科建设。
会上,冯惠玲常务副校长作工作报告《改革管理机制,推进学科建设》,在学院学科分析和相关职能部门集中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存在问题与改进思路。报告指出,要注重处理好学校和学院的责权关系、教学科研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教师队伍建设中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以及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与非评价指标的关系,始终坚持遵循学术规律,瞄准学科前沿,谋划学科发展,营造宽松和谐、张弛有度的学术氛围。在此基础上做好四项改革,即重心下移,统一标准,协同管理,加强激励。报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各职能部门与各学院积极配合,完善科研考核、教师奖评标准,加强分类管理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学术志向和学术使命感,以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淀深厚的学术实力。
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一级学科总体水平比较分析》。结合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报告从学校学科设置情况、学科整体水平、主要一级学科共性特征和个性问题、未来需要调整的政策等几方面作了详细分析。
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文学院院长孙郁和商学院副院长毛基业代表学院发言,从提高学科声誉、提升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综合考核和选用机制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学科建设思路与举措。
科研处处长杜鹏作报告《保证数量、突出质量,提升科研整体水平》。报告提出,要以质量为中心,调整政策、精细管理、加强服务,通过加强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发表、科研经费申报管理、科研项目评价奖励、管理中心下移等环节工作,在保证数量、突出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科研整体水平。
教务处处长洪大用作报告《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加强教学改革和建设》。结合全校一级学科评估分析,报告对学校教师、教学、教材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对策,强调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扎实规划系统性的改革。
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石佳友作报告《提升学科国际性:思考与对策》,对学校《全面提升国际性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的实施成效进行总结分析,指出要调整目标、转变理念、转变职能,通过确立国际合作伙伴、深化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师生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升学科国际性。
结合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与会人员分法政、经济、理工、管理、人文、社会六个小组进行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答辩,并按法政学部、经济学部、理工学部、社会学部、人文学部进行了分组讨论,就教学整体考核、科研考核办法、研究生学制改革、薪酬与奖励制度改革思路、提升国际性新举措、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制度瓶颈等提出了意见和政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凤城、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心理学系主任孙健敏、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哲学院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分别代表各学部作总结发言,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宇就如何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学科建设作了发言。
杨慧林副校长介绍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组答辩情况。他指出,讨论意见与建议有三个共同焦点,即建立研究型学习制度中,如何在培养方案中体现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训练;设计培养方案时,如何体现厚度、密度、深度、效度和跨度;落实学科基础课程后,如何保证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要重视专业课程精实、选修课程充实和管理制度落实等问题。希望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进一步协调、解决好上述问题,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
陈雨露校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年度学院工作会议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为主题,体现了学校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民大学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民”,就是人民情怀、群众路线。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群众路线这一传统,学校的学科建设同样要凝聚群众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更是人民大学发展建设的内在要求。会议讲求实效,体现了“建设性”这一核心。在教育实践活动与学科建设工作相结合的主旨下,延续了党政一体、齐心协力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作风,有效地融合了学校发展的大格局、大方向和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陈雨露校长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建设要注重长期战略和中短期目标相结合。着眼于长远,要实现“主干、一流的文科和精干、一流的理工科”的学科建设目标;立足于中短期,要继续保持已有成绩,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改革、调整、提高,实现一批学科面向国际国内的引领和突破。在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科研、人事等各项制度的指挥棒作用,统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要有效落实“厚重”理念,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方法论的培养,加强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平台、大学科交叉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术社团建设,继续做好通识教育、第二课堂、新生研讨课、读史读经典等项目建设。
陈雨露校长提出,全校师生员工应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并共同破题:中国人民大学如何更好地体现学术本位?他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学术气质;要有效地提升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贡献度,并凝聚到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构筑一个以学术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大学,使中国人民大学在前进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