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德语国家最新大学排名榜启示了什么
时间:2012.07.29

德语国家最新大学排名榜启示了什么

目前,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竞争和追求效率的压力下,质量评估风靡德国,其中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每年一度的大学排行榜学科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以咨询为主的价值取向和服务方案也可谓独一无二。

比学科不比综合实力

德国高教发展中心创建于1994年,由德国大学校长联合会议与贝塔斯曼基金会联合组成,属公益性机构,主要目的是发起和帮助德国高校进行全面改革,促进高校在全球化竞争中平衡发展。1996年起,该中心将评估大学质量列入主要工作日程。1998年首次与德国商品测试基金会合作,对德国高校的经济和化学专业进行评估,其后评估的学科不断扩大,同时也开始将评估单位扩大至奥地利、瑞士的高校。今年该中心对三大德语国家近300所高校的自然科学和医学进行了评估,针对医学、牙医、药理学、护理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地理学和地球科学等11个专业,加以调查排名。评估具体参照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设施、研究等客观数据,并依据逾25万名大学生对所在高校学习条件的主观评价及各专业教授所在院系的知名度等。目前发表在《时代报》网页的最新评估结果表明:

在医学领域,德国的格拉夫斯瓦特大学、哈勒大学、马格德堡大学和耶拿大学教学条件较好,赢得学生的一致称赞。在辅导学生方面,得到学生赞扬的还有维特—海德科私立大学以及5所瑞士大学(日内瓦大学、伯尔尼大学、洛桑大学、巴塞尔大学和苏黎世大学);而教授们对瑞士的贝尔尼大学、苏黎世大学,德国的弗赖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医学教学和科研评价较高。

在药理学领域,学生普遍反映瑞士的巴塞尔大学、德国的弗赖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基尔大学、明斯特大学的辅导工作较好,药理学专业的整个学习情况也得到了教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在自然科学领域,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无论是数理化还是生物,教授们的知名度及发表的学术论著等都遥遥领先。

在化学领域,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在学习情况、辅导、研究经费和学术论著等方面均获得高分。

在生物学领域,获得教授和学生好评的有瑞士的巴塞尔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和图宾根大学。

在信息科学领域,就总的学习评价及教授知名度方面,学生对德国的不来梅大学、多特蒙特大学等3所国立及1所私立应用科技大学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地理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教授们普遍对瑞士的伯尔尼大学教学质量评价较高。此外,在地理学方面,德国的法莱贝矿业工业大学、德国的不伦瑞可工业大学和奥地利的拉奥本冶矿大学对于参评学生来说,在总的学习和辅导方面均得到高分。而在地球科学领域,德国的波恩大学虽然仍保留原来一步到位的硕士学制,但在研究经费、学生对学习状况的评价和教授的知名度方面则名列前茅。

重在咨询,兼顾多元化参数

德国高教发展中心的高校评估由专家小组实施,以专题项目的方式在两年多方案筹备后展开。经过9年的发展和努力,其评估机制已形成自己的特点:

排名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中学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而不是高校。为此,专家们根据学生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将学生分为三大类:对科学研究抱有浓厚兴趣,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型学生”;注重实用知识、要求专业特点与实际联系密切,学习期限不太长的“实践型学生”;希望通过良好的指导和辅导以及管理服务尽快完成学业的“速成型学生”。专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相关评估指标,对不同学科专业进行分类分层排名,以保证学生在选择或重新调整大学专业时所依据的信息全面、准确、可靠和科学。

分年度对不同学科进行排名,重质量而不图求全。自1998年以来,德国高教发展中心先后对近300所德国高校35个学科进行了排名,并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每隔3至4年适当调整子指标(如增加专业设置的国际性等),重新进行评估,迄今涉及的学科学生占德国大学生总数的75%。为适应高校欧洲一体化发展,促进大学生流动,2005年起该中心还增加了对奥地利、瑞士高校经济、法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的排名,扩大了横向对比。明年计划评估的主要学科为人文科学和工程类专业。

排名内容主要为高校的学科,而不是整体实力。大学本身的差异和学生学习目的及学习类型的差异,也决定并需要大学的多样化。所以该中心采用“多维排名法”来呈现大学各学科的优势与不足,既反映学科教学、研究情况,也反映学习状况和设施等,避免由于分数综合化造成各学科间差异和特点的抵消和模糊。

对学科排名具体采用“分层法”,而非名次排列法。根据评估结果将大学的相关学科专业分为高分组、中等组和低分组三类。这种方法明确了各大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避免诸多大学只有几分之差,却排序相差甚大而引起误导,并可避免大学对评估排位的不满。

评估依据的信息具有多元化,方法呈现多样化。评估既参考客观数据,又兼顾学生的主观判断,同时还参照教授对此提供的评判。评估综合应用的调查方法既有对相关院系和高校管理机构的书面调查,对提供研究经费机构的问询,也有对教授、学生的书面调查及对部分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对图书馆资料的分析,对工程学科专门进行专利分析。此外,专家们还通过文献分析和因特网调查,进一步对数据信息加以补充,由此也使多方面的主观和客观评判形成对比,使评估基础更加全面、完善。

评估指标具体采用“二级化模式”。由专家组在多方面咨询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的指标具体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结构、学习情况、学习结果、国际化导向、教学、设施、科研、劳动力市场和学习内容的职业相关性、大学地点和大学等九部分。二是相关院系的情况。前者调查的范围广泛,包括二十多个子指标,如有关“学习情况”包括“师生比”、“学习期限”等。院系情况在评估结果中除标出具体排行外,还显示相对于上一次评估结果的变化趋势。

专业机构和著名媒体联手合作,以保证排名结果的服务功能。为此,德国高教发展中心于1999年开始与《明星》杂志合作,2005年起又与《时代报》合作。前者负责具体的评估,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排名,后者主管排名结果的市场化和宣传,为更多中学毕业生和大学生借助现代媒体简便、快捷地查询相关高校专业情况,或通过输入自己的数据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学科和高校提供方便。

据调查,评估结果对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加,去年至少有1/3以上的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大学时参考了德国高教发展中心推出的大学排行榜。

以学生为主体,推动大学改革

德国高教发展中心的大学排行榜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作好咨询。参考的指标不仅限于相关学科教授对研究条件的评价、教授的博士生数、研究项目经费和学术出版物的数量等,评估目的也不在于评判高校之间的差距,更不以商业性咨询为目的,而是旨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各高校的现状,重视高校的多样化发展,从高校的服务对象出发,反馈高校的服务内容和质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通过增加排名的透明度、科学性、可靠性、参考使用的方便性,将排行榜翻译成英文,为大批新的国内外高校求学者在决定未来学业时作好向导工作,从而也使评估结果对德国高校的改革和持续性发展真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第6版

原文链接:http://www.jyb.com.cn/gb/2006/07/07/zy/6-zb/2.htm

(孟虹 )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