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社会科学报]陈雨露:党的十八大为哲学社会科学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4.03.24

【核心提示】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八大报告是指引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紧紧围绕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十八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何在?

陈雨露: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高举旗帜,指引方向。十八大确立了鲜明的主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定位,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向党内外、国内外郑重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二是描绘蓝图,规划未来。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梦”,即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全面规划,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

三是选举领导,影响长远。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平稳过渡,把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又往前推进了重要一步。

为社科研究提供广阔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十八大精神对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有何指导意义?

陈雨露: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十八大报告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哲学社会学研究很有指导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人民的立场。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人民”有145次之多。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简短讲话中,提到“人民”达19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十八大报告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要弘扬传统,又要勇于创新;既要大胆创新,又要严谨求真;不能守旧,不能僵化,也不能浮躁,更不能作假。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国情意识。十八大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立足国情,了解国情。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世界眼光。十八大报告体现了我们党博大的胸怀和世界眼光,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明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放眼世界,加强对国外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借鉴。

二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为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五位一体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外交、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有待于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和回答。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最关注十八大报告中的哪些问题?

陈雨露:十八大报告内涵十分丰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最关注的是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两个“百年梦”,即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2)三个“自信”。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提出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于凝聚力量很有意义。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如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努力。

(4)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大学校长,最关注的就是如何把学校办好,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5)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非常丰富,意义十分重大。

(6)党的建设问题。我们党如何经受“四大考验”,缓解“四大危险”。中国人民大学发自内心地关心党的建设问题。我们学校将组建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加强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加强缓解“四大危险”的方法和路径的研究,为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作出贡献。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未来5—10年,该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陈雨露:要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十八大报告主题提出的“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

凝聚力量就是要动员、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共同奋斗,全国上下、党内党外要拧成一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

攻坚克难就是要善于找准、善于抓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敢于攻坚、善于攻坚,敢于克难、善于克难。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关键在我们党,关键是要把党建设好,把党自身的问题解决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原文链接:[中国社会科学报]党的十八大为哲学社会科学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

编辑: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