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跨学科博士生沙龙第一期举办 聚焦“科技与治理”
来源:法学院
时间:2022.12.21

12月10日,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法学院主办,法学院研究生会(《法苑》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跨学科博士生沙龙第一期暨法学院跨学科博士生沙龙第十九期在云端举办。本期跨学科博士生沙龙主题为“科技与治理”。沙龙特邀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彦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唐颖,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胡树刚,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洪荞,法学院教授张新宝,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朱利平,人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时延安,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奂平清担任特邀嘉宾共同参与沙龙活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教育学院等学院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参加了本期沙龙。

杜焕芳主持沙龙开幕式。杜焕芳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跨学科博士生沙龙自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了18期,今年获批了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基层学院思政品牌项目”,本次沙龙以此前的跨学科博士生沙龙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了校内外博士生参与范围,将其升级为校级学生学术交流活动。

胡百精、陈彦斌、黄文艺分别致辞。

胡百精表示,学科分工的目的是将知识精细化,但同时会形成学科认知的迷障与陷阱。学者需要以整体的眼光关怀人、社会与世界,要突破学科壁垒,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一直以来立足“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本期沙龙聚焦“科技与治理”,涵盖法学、经济学、信息科学、教育学、社会学多个学科方向,充分体现出跨学科、跨院校的特点。胡百精提到,博士生要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立足中国问题,给出青年视角,提供青年智慧,关怀人类的共同命运,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陈彦斌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于今年六月全面启动基层学院思政品牌项目,将研究生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将研究生德育与研究生培养相融合,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结合个人求学与科研经历,他认为跨学科学习与知识积累能够帮助青年研究者紧跟学术前沿,实现自己的学术突破。他提到,本期沙龙具有跨学校、跨学科、多角度、多思路交流的重要意义,博士生们应该充分碰撞思想、迸发思维火花,共同推动跨学科研究发展。

黄文艺表示,科技与法治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法治领域的应用将带来颠覆性影响,为人类开辟出更加美好的未来法治途径。许多以往无法实现的法治理想将在未来借助科技手段逐步实现,中国法治与法学将迎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法学院通过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设立数字法学学科等举措,深入推进法治和科技的跨学科研究。他表示,“科技与治理”是面向未来、引领未来的时代主题。博士生们要深入开展跨学科交流研讨,把握前沿性动态、前瞻性趋势,成为未来科技与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引领者。

沙龙第一单元的主题为“科技治理的秩序建构”,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子渊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胡海娜基于国家安全视角对车联网数据治理体系提炼出了理念与原则。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吴一楷阐释了元宇宙金融背景下分布式数字身份的要义,对元宇宙金融主体秩序构建的出发点进行了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赵秉元分析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竞争法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体系的改进方向。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侯泽琦从定性、定量、定体三个方面对专利公开促进算法解释进行了可行性证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苍瑜对网络交易平台协查治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网络交易平台协查治理的对策建议。

张新宝、朱利平分别对第一单元发言逐一进行了评议。张新宝针对发言人的观点推敲过程和论证思路提出建议。朱利平建议发言人还应侧重思考可操作性,并增强论证的逻辑关联性。

沙龙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治理的具体应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丁广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彭可余提出了建构针对于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提升的“三维五力”框架与行动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子渊表示,数字社会中国家保障受教育权的实现义务正面临公平、自由、秩序和价值的四重挑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冠宇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整理了2014至2021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的裁判文书数据,对特定群体犯罪特点进行了梳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子良提出应当从规范违反的思维转变和义务犯属性确立的属性更正方面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进行独立性证成。

时延安、奂平清分别对第二单元发言进行了逐一评议。时延安表示,发言人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和更加深入的思考方向,并对论文的谋篇布局提出建议。奂平清建议,发言人可以深入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在研究中加强理论与案例的结合。

沙龙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期沙龙聚焦于科技对秩序的重构和秩序重构后科技的具体适用,说明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具有鲜明的主体化色彩,在行为模式、价值准则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已经深度融入到了秩序重构之中。他提到,此次沙龙中发言题目的底层逻辑都是秩序及其有效性和正当性的建构问题,共享了一种预防性的秩序观,希望与会者继续就正当性与有效性的建构进一步深化研究。最后,王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表达了对本校、兄弟院校、点评嘉宾及与会同学的感谢,并期待大家继续关注中国人民大学跨学科博士生沙龙。

本期沙龙全程进行网络直播,近千人次在线观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果和社会反响。未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法学院、法学院研究生会(《法苑》杂志社)将持续推出跨学科博士生沙龙系列活动,助力各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开展跨学科交叉工作、搭建合作和交流平台,打造浓厚的跨学科交叉氛围。

(责任编辑:杨钰晴)

编辑:徐 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