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顾彬:寻求更有效的方式促进中国文学与汉学的互动
时间:2009.11.08

顾彬 (WolfgangKubin),博士,现为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主任,德国作家、翻译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及现代文学和思想史的研究。作为著名汉学家、诗人、作家和翻译家, 他能熟练地使用德语、英语和汉语,能读懂法语、日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古希腊语,对西班牙语和荷兰语也略有所知。他曾花费大量的精力翻译中国诗人的作品,以帮助德国人了解他们的创作与思想。近年来出版的重要著作有 《红楼梦研究》、 《中国诗歌史•从皇朝的开始到结束》、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重要译作有 《鲁迅选集•六卷本》等。

以“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闻名的顾彬教授也许正是那种典型的不修边幅的文学家,在会议室见到他本人时,他随意的穿着一件棉大衣,挎着双肩包,正在跟几位中国学者交谈。当得知我们要对他进行采访时,他却立刻透露出了一种德国式的严谨。

作为中国文学界的老朋友,顾彬经常来中国演讲或者讲学,对于中国文学,顾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他说,“我每天早上5点半后写自己的东西,况且仅仅用三刻钟的时间,而晚上翻译中国作家作品却需要用去三四个小时,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搞翻译了,几乎没有时间自己进行写作。”

媒体曾经广泛谈及顾彬的一种观点,“1949年之前的文学是五粮液,1949年之后的文学是二锅头”,即他比较欣赏新中国之前的文学,而认为中国当代的文学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种说法,顾彬不置可否。他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对于诗歌的评价要高于小说。这首先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有他们自己的创造性,而小说家普遍没有自己的语言。其次,思想性也是一个方面,小说家的思想太保守。而这两个因素中,‘语言’对于文学作品好坏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因为语言包括了思想。”

谈到国外汉学研究发展情况,顾彬说,“汉学研究的发展在国外特别是德国很是迅速,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各时期著作在德国都已经有所翻译。比如李白、杜甫这些诗人的优秀作品在70年以前德国就已经有全部的翻译了”,但是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果一个德国人想要了解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他到处都能看到一本。中国有些当代诗人包括杨炼、顾城、北岛等在内,在德国会有5—7本诗集。就说今年,我一共发表了11本书,北岛、杨炼、梁秉钧以及王家新等一批诗人的著作分为4本编辑。八十年代末,德国也有世界一流的诗人,但是在中国却找不到一本关于它的中文译本。” 他认为这是“比较不公平的”。对此,他提出,“我们应该寻求更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方法,来促进中国文学与汉学特别是当代汉学的互动。”

(编辑:焦文雅)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