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分组会议:汉学与历史研究
时间:2009.11.02

  “历史研究在汉学研究和中华文化传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0月30日下午至31日上午,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分组会议二组围绕“汉学与历史研究”在明德新闻楼611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共分六节举行,会后还进行了自由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耿昇研究员和香港浸会大学费乐仁教授主持第一节会议。新疆师范大学牛汝极教授做了“海外中国景教研究的凭借”的发言。他说,近年来海外中国景教研究的成果众多,范围也很广,并从“景教研究的国际意义” 、“景教研究的代表人物”、“景教研究的基本著作”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际上对景教的研究成果做了介绍。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明治时期汉学家与中华帝国的关系”。他说,汉学在江户时代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在明治维新后被边缘化,并逐渐出现包括“守旧汉学家”“体制化汉学家”在内的三种汉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以明朝末期波兰传教士卜弥格为例作了“中国文化早期在欧洲的传播”的发言,介绍了卜弥格一生的学术贡献,并向与会专家展示了一些最新发现的文献——永历皇帝祈祷书、王太后作弥撒书、庞天寿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鲍玉珩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他们的发言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与西域各国乃至西方各国的交流并不始于汉代,而是远在夏商周时期甚至更早以前。鲍玉珩教授通过近年来在丝绸之路上发掘出来的文物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同时提出,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丝绸之路上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需要从多方面研究,要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叶舒宪教授提出了“玉教为中国国教”的观点。他认为,在丝绸之路开辟以前,一条“玉石之路”已经承担起了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任务。

  会议第二节由牛汝极教授和澳门利氏大学赵仪文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阎纯德教授作了“中国的发展与汉学的未来”的发言。他说,汉学的发展和命运总是离不开中国的发展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汉学的生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与一种文化相碰撞之后的特殊文化。它既是中国的也是外国的,其历史是很悠久的。日本弘前大学李梁教授以“东西方指示体系的建构”为题作了发言。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周昌龙教授介绍了他关于梁启超的研究。他指出,梁启超一方面接受了西方体系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念念不忘平天下的中庸儒家模式,道德与治世的的矛盾是造成梁启超长期痛苦的根源。香港大学冯锦荣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和传播谈了西方古典文化对汉学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刘正教授结合自己的论文谈了日本汉学家对汉学和历史研究的贡献和开拓。

  华东师范大学朱政惠教授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斯坦利教授主持第三节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耿昇研究员从汉学的发起和西方对汉学的研究展开论述。他说,汉学最早是由在中国的一批外国人创建的,此前个别的游记、经商等不能称为汉学,汉学主要是由拉丁语教传教士创建。香港中文大学柯毅霖就汉学的发展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发言。香港浸会大学费乐仁教授就“汉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与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柯毅霖教授主持第四节会议。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军教授在发言中说,中国汉学学者对1949年以前的研究是有所缺失的,而1949年之前的外文书对汉学的研究是非常丰富的。马军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大家分享了外文书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汉学研究在各个国家都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宏喜教授介绍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招收中国留学生和开展汉学研究的历史追溯。俄罗斯科学院伊里娜•波波娃教授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斯坦利教授分别向大家讲述了汉学在俄罗斯及英国的传播历史,波波娃教授详细列举了许多字典报刊来阐述其历史。斯坦利教授提到了在汉学传播道路上有着卓越贡献的英国学者和三位中国学者。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卡萨齐教授表达了字典在汉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历史,他从语言学等各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五节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卡萨齐教授主持。俄罗斯科学院罗曼诺夫教授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化百科词典和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的编著工作。北京大学李明滨教授讲述了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汉学研究,他称20世纪末是俄罗斯汉学研究的辉煌时期,并对其特点作了总结。华东师范大学朱政惠教授就改革开放30年来海外汉学研究成果作了介绍,总结了海外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和重要研究方向。澳门利氏学社赵仪文教授和以色列中国中心艾理克教授分别从跨文化交流的反思与挑战、犹太教与汉学的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探讨。赵仪文教授分析了汉学研究历史的两大时代,希望能够重新定位我们的过去,尊敬所有的历史文化,开拓新的文化研究领域。

  北京大学李明滨教授和俄罗斯科学院罗曼诺夫教授主持第六节会议。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介绍了17、18世纪欧洲学者两大派——爱华派和厌华派。他介绍了两大流派的宗教背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台湾中央研究院张寿安教授就应该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体系问题进行讨论。她同时阐述了史学与经学的不同点以及如何重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从唐朝的户籍管理制度谈起,讲述了如何实现国家认同的问题。

  与会学者还就不同文化背景的汉学研究,海外汉学家与中国学者的交流比较进行了讨论。

  (编辑:张利英)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