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团队与大学生的共同成长
来源:文/校报记者 杨默 学生记者 袁文净
时间:2019.03.26

编者按:

近年来,面对大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多名人大代表呼吁,学校应重视道德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道德教育的实现形式,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养成教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项新任务。面对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当代青年,尤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采取新方法新思路加以引导。

在全体教师共同投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站在最前沿,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中坚力量。他们不仅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也直接关系着这门年轻学科的创新路径和科学发展;他们的坚守与开拓,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1

全国首个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在人民大学成立会场

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置30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了北京市人才培养共建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在原“两课”领导小组基础上,学校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担任组长。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即发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底蕴深厚的优势,举全校之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教学中既凸显学术性,又强调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崎介绍,全校拥有一支“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年龄结构的配备上都十分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是推动这门年轻学科发展的关键。

“思修课应成为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

很多学生至今记得王易教授以“孝”为主题的那堂课。在讲课前,她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短片,片中有一段老父亲对儿子的独白,表达对儿子的想念和爱。短片播完,当天上课的130多名学生依然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当晚,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都给自己父母打了电话。 与很多人印象中的说教式教学不同,王易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注重“启发”学生,用真实的感受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刚上大学的学生有很多困惑,渴望与老师交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一定不能把这门课变成‘训话课’,而应使之成为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

2

王易教授在“小善大爱,从我做起”的“道德讲堂”授课

王易一直坚持专题式教学的方法,善于结合优秀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刚健有为”、“仁爱和谐”、“孝与忠”、“义与利”等一个个专题,都在王易紧密联系现实的叙述中呈现在学生面前。 注重实践教学也是王易课堂的一大特色。她把课程的实践环节落实到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或存在的问题的调研上,同学们都能怀着一种责任感参与其中。这些调研成果先后出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和《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即使现在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王易每次上课前还是忐忑不安,总是担心准备不够充分。“与教学有关的任何事都不是小事”,她从不在课前吃饭,从不在有课的当天会客或处理杂事,课前几小时需要静思,提前二十分钟到教室……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也是王易课堂尤其为学生钟爱的原因之一。

从2000年任教至今,王易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两课”“精彩一课”教学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教学奖、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12年,王易主持的《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工作室》入选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今年4月,王易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

“什么都不说了,只有一个字‘赞’”

2013年学期末,一名刚刚修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学生在评师网上写道:什么都不说了,只有一个字“赞”! 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王向明教授。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专家,首届全国高校百名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王向明已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上站立了整整30个春秋,教过的学生也从最初“60后”到了今天的“90后”甚至“95后”。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一直是他在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由此也“俘获”了所有听过他讲课的学生和同行的心。

4

王向明教授讲课现场

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时,王向明以朗诵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话作为课堂的结尾:“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可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蚌珠在旁听之后说:“王向明讲课语音、语调、语速几乎达到了专业水准,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在王向明看来,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很强,所以“课前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所学专业作有针对性的准备”。为了能在讲台上“信手拈来”,他平时阅读量很大,“随便一个内容,只要我发现对自己的教学有益,就加入到课堂中,从而加大课程的知识含量。” 王向明把自己的课程定位在“育人”上。他认为,以真心真情传播马克思主义,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如果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于不知不觉中应用这些方法,在情感上,能够接受我的观点,我就很高兴了。”

“王老师不但教给我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教我们如何做人。”“有一种感动来自于激情,有一种尊重来自于负责,它使人感到人生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有缘听他的课,感怀终生。”听过他讲课的学生这样评价。

“要直面学生的困惑”

在已公布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共有两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学者入选,刘建军教授是其中一位。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刘建军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教材编写,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近日,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论》入选《思想理论教育》杂志评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30本标志性著作”。 刘建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但不能忽视其理论根基,否则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要直面学生的困惑,只有把研究做好了,才能加深他们对人生观、信仰、爱国等问题的理解” 。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刘建军就开始进行信仰与信仰教育研究,是国内较早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翻看他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追问信仰》和《守望信仰》中,他以学术随笔方式写出关于信仰问题的思考与体悟,北京大学祖嘉合教授评价《守望信仰》说:“平实文字间寄寓深邃道理,使人感到和煦与亲切。”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看来,“如此复杂问题写得简洁明了、清新自然,十分难得。” “这种研究风格和写作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学生的启发。经常有学生问我关于理想信念的问题,我就尝试着像对他们说话一样来思考问题和写作。”刘建军编写的《信仰书简》以书信形式对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评选的“第五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

5

刘建军教授编著《信仰书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政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新现象。有一学期,刘建军发现课堂上的留学生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讲到“爱国”这一章的时候,他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各国学生在课堂上用幻灯片展示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留学生们纷纷介绍各国美食、风光、民俗,表现十分踊跃。“爱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只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人民也要抱有友好的态度。通过这样的课堂可以增进各国青年学生的理解和沟通,也可以展示中国大学的人文关怀和开放态度。”刘建军说。 强调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三个维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在刘建军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追求思想家的高度、政治家的深度、教育家的温度。”

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团队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由近60名教师组成。每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承担全校800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任务,并培养100多名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过去3个学年本科生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评估显示,80%以上的课堂学生打分在90分以上,优秀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8年,《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2009年,由马克思主义学院7名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3

70种《共产党宣言》珍本和70本有关《科学发展观》读本展览现场

2014年春季学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主干课程为试点,将探索系统讲授、专题教学、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在下学期全面展开课程教学改革。陈琦介绍,为了实施好专题教学,将在学院下属四个教研部和学院、学校三个平台上,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团队。 “当前进行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要注重顺应教学规律开展问题研究,增强课程专业性和学术性。”靳诺书记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理论优势与人才优势,打造优质教学品牌,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链接: 全国首个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在人民大学成立 [新华社]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成立 [光明日报]北京高校研究生思政课研究会成立 [中国新闻社]全国首个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成立 [人民网]全国首个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在京成立 [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亲密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教学与研究》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第三届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生论坛举行 [中国教育报]王易:用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光明日报]他的课有一种魔力:记人民大学教师王向明 [新华网]中国人民大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实效 人大学生实践报告获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实践报告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