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一读EDU]评估第一天的人大课堂 | 评估专题
来源:一读EDU
时间:2017.12.14
12月11日,13名中外专家组成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正式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进校考察工作。 考察第一天,他们就深入本科教学“主阵地”——课堂一线,去听课、看课。据一读君(edu_yidu)统计,听课看课占据了专家当天30%的行程安排。 尽管如此,专家们也只是走进了一小部分人大课堂,为全面观察人大评估期间的课堂生态,一读EDU编辑部也派出多位观察员,在11日当天探访了人大的9个课堂。

01

评估专家的足迹

听课看课是评估专家的“规定动作”,进校考察期间,他们每人要至少听3节课,有的专家就会选择自己负责考察的院系所开的课程。 11日,专家组副组长、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平选择了人大新闻学院的《新闻评论》,而物理学科出身的评估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则去听人大物理学系的《力学》。 一读观察员在当天也近距离观察了专家听课过程。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新闻评论上课地点:明德新闻楼0407上课时间:第3-4节(10:00-11:30)授课教师:马少华
1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少华给同学们讲的主题是“新闻评论的标题”。平时,他就注意根据新闻事实和评论作品,更新教学案例,以调动课堂讨论。 每当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发表观点,马少华都会在黑板上用粉笔记下这位同学的姓名——下课后,黑板上留下了10位同学的名字,约占上课人数的1/3。

马少华课堂上,红衣男生正在发言

依靠黑板上的记录和全程录音,马少华有了重现课堂讨论细节的基础,到了课后,就再撰写评论课教学日志,记录师生交流中产生的新的认识和典型问题,并发表在网上,得到了广泛传播。 其中一部分教学日志后来还集结出版成著作《开放的评论课堂:新闻评论写作教学》,为业内外学者提供了内容丰富、情境化的教学资源。 下课后,中途走入课堂悄声听课的评估专家吴平,起身来到教室前门外,与马少华进行了简短的探讨交流。

评估专家吴平正与马少华在课后交流听课感受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力学上课地点:公共教学三楼3206上课时间:第9-10节(16:00-17:30)授课教师:俞榕
还未到上课时间,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俞榕就已到教室,等待给学生上课了。 老师来得早,同学们也不含糊。上课铃还未打响,二层的这间教室里就已经坐了约70余人。他们都是今年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但来自不同的班级。在教室后方,在读理学院研二的助教一边准备听课,一边拿出学生的作业仔细研读。

俞榕讲授力学课

俞榕的讲课风格干脆、利索,他的声音洪亮,又格外喜欢板书,虽然整堂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但同学们碰到不明白的地方时,也会积极发问。 上课后不久,评估专家刘益春就在联络员陪同下,悄悄坐在教室后方。他的面前摆放着笔记本和评估材料,在听课的同时,也会时不时低头记录。约50分钟后,他认真填写完听课记录,就结束了第一天的听课。

在倒数第二排旁听力学课的评估专家刘益春

02

名师主讲大一基础课

都说名师出高徒,人大管理层也深知名师的带动作用,近年来一直推动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落实情况如何呢?在2016-2017学年开设的课堂中,人大教授讲授的本科生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30.03%,而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则为82.27%。这意味着,人大已有超8成教授在2016-2017学年主讲本科生课程。 11日,一读观察员探访了人大法学院3位教授主讲的《宪法学》。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宪法学上课地点:求是楼0220上课时间:第7-9节(14:00-16:30)授课教师:韩大元 张翔
从八百人大教室旁边过去,是略微隐蔽的求是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和张翔合开的《宪法学》就在那儿上课。 韩大元是“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而张翔则在今年获得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并被中国法学会评为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两人均是名师,可见宪法学课程拥有多么强大的授课阵容。 但不要以为他们只是给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讲课,11日上课的都是大一新生。

韩大元讲授宪法学

评估专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苏长和也来旁听这门课,下课后,他特意走出教室,与韩大元和张翔探讨了几点课程细节。 眼看苏长和对课程教材颇感兴趣,韩大元便拿出教材仔细介绍。原来,这门课使用的是2011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宪法学》。 考虑到教材出版时间较早,他们在具体授课时,就主要采用了教材的框架,再把近年来的重要内容直接更新在实际教学内容中。 韩大元和张翔认为,作为大一新生的法学入门课,宪法学的课程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梦想,因此,对案例要反复考量。 与宪法学有关的重要节点也要体现在教学环节中,例如,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他们就组织同学们进行了课堂研讨活动

评估专家苏长和(左一)与韩大元、张翔共同探讨课程教材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宪法学上课地点:明德商学楼0105上课时间:第7-9节(14:00-16:30)授课教师:胡锦光

11日下午进行的另一门宪法学课则没有评估专家前来听课。

授课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在媒体报道中,他的课被形容为“不知如何形容,但没听过他的课,就白在人大待了”“他把宪法讲活了,有大家风范,很是佩服”。 2008年,他荣获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上课前,胡锦光就已来到教室,即便已经多次讲过这门课,他仍打开电脑不时翻看上课要讲的PPT课件。随着上课铃声响起,课堂基本座无虚席,他也起身站在讲台,开始讲课。 仅就一读观察员有限的探访观察来看,胡锦光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经常可以不用侧身看投影,就能结合案例给同学们细致解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有些案例还把同学们都逗笑了。

胡锦光讲授宪法学

03

以研究性教学课程引领本科教改

课程改革既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啃下这块“硬骨头”,人大教务处决定在课程教学模式上进行“内部施工”。 研究性教学课程建设成了“桥头堡”,将起到引领作用,以全面改造教学过程和环节。 为此,教务处从全校推荐申报的121门课程中,遴选出首批41门研究性教学课程立项项目。一读观察员在11日探访了其中两门。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非参数统计上课地点:明德主楼0513上课时间:第1-3节(8:00-10:30)授课教师:王星 朱利平
刚开始上课,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研讨了一组受教育水平与个体收入的数据分析实验,他们尝试对比不同方法的实验效果。 这是课程的上半段,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王星带领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自由辩论。 课程下半段则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朱利平负责,他主要讲解实验背后的统计原理。

王星讲授非参数统计课上半段

王星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而朱利平则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及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 两位教师的“强强联手”,就成了这门课程的特色之一。开设课程之初,王星就希望把它设计成一门既有案例研讨、实践探索,又有理论分析的研究性课堂。 为此,她与朱利平一同研发教学大纲,并各自承担教学任务。课上还配有两名研二在读的助教,在教室后方旁听,以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朱利平讲授非参数统计课下半段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上课地点:公共教学四楼4106上课时间:第1-3节(8:00-10:30)授课教师:胡鹤
11日上午8时许,紧挨人大北门的公共教学四楼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2015级理科试验班(信息与数学)的同学们正跟随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胡鹤,学习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避障小车AICAR进行深度学习的算法实践。 这是一门典型的研究性教学课程,在整个课程周期内,一共安排了3次实验,且定时辅以理论、模型的讲解。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还会分成小组,就实验效果进行汇报展示。 据胡鹤透露,目前已经汇报两次,在第一次汇报中,绝大多数小组能够在实验中实现小车自主运行,而在第二次汇报中,有小组已能实现“猎鼠者”,即让小车自主识别、追击小仓鼠。最后一次实验汇报计划被安排至12月底。

胡鹤讲授人工智能课

04

外教主讲英语演讲

在人大率先发布实施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中,一共包含16个实施项目,其中,就有“外语口语能力提升”,为的就是培养本科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人大要怎样培养、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呢?11日,一读观察员特意探访了《高级英语演讲》课堂。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演讲上课地点:公共教学二楼2313上课时间:第3-4节(10:00-11:30)授课教师:Scott Wayne Holliday
11日上午10时许,在公共教学二楼的三层,一间英语课堂热闹非凡。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外教Scott Wayne Holliday主讲的高级英语演讲课堂。班上的同学们来自劳动人事学院、商学院、哲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文学院,通过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聚在了一起。 他们选择的老师Scott Holliday是人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外教之一。Scott主持的“我要说英语-I TALK”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每周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他还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并开设6到8周的免费系列讲座,帮助同学们提升外语交际能力。

人大外教Scott Holliday讲授高级英语演讲课

而在11日的课上,Scott主要讲授的是英语演讲的实用技巧。他时不时走下讲台,在同学中示范演讲中至关重要的肢体语言和情绪表达。 在调动课堂气氛方面,Scott堪称一绝,他语言幽默、反应极快,鼓励同学们大声诵读每一处知识点,有时还会冒出几句中文给同学们解闷儿。同学们也丝毫不见拘束和畏惧,有问题便直接发问,课堂气氛轻松自在。

Scott Holliday向同学们展示演讲中的肢体语言

05

人大的“一拳一泳”

“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精神培育”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16个项目之一。 在人大体育课教学中,“一拳一泳”(太极拳和游泳)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若无特殊原因,人大本科生都要在大一、大二时学习这两个运动项目,并被纳入毕业要求。 11日当天,一读观察员也分别探访了太极拳和游泳课。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太极拳上课地点:世纪馆地下跑廊上课时间:第1-2节(8:00-9:30)授课教师:杜金萍 苏文彩
学太极拳的都是大一新生,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他们要达到太极拳初级入门水平。 明年学校运动会前,一部分动作规范的佼佼者,还会被学校选出再进行集训,为运动会开幕式的太极拳表演环节做准备。 而目前他们还在学习、熟悉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寒冬料峭,同学们练习太极拳的热情却没有被打消,在两位任课教师的细心指导下,一招一式,做得颇有风范。 他们的授课教师是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杜金萍和苏文彩,两人都拥有超过30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均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优秀奖。

杜金萍带领学生练习太极拳

课堂名片

课程名称:游泳上课地点:游泳馆游泳池上课时间:第7-8节(14:00-15:30)授课教师:付浩
同太极拳一样,游泳也是人大为本科生开设的体育必修课,分为初级班(学习蛙泳技术)和高级班(学习仰泳或自由泳技术,介绍蝶泳技术)。同学们通过对蛙泳技术的学习,要初步达到游泳运动的入门水平,并能参加游泳深水证的考核。 除了游泳技术教学,人大也强调通过游泳课,让同学们了解游泳运动的特殊环境特点及安全原则,了解水上的救护知识(达到自救的能力),并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 11日当天教课的付浩是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他曾获宝钢教育基金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已从事体育教学31年。 课堂上,10余名女生头戴泳帽,在付浩的指导下学习水中憋气。付浩介绍,今天他的游泳课排得满满当当,从早上第1-2节,要一直上到下午第7-8节。

付浩指导同学们学习游泳技巧

小结

以上是一读观察员11日探访的9个人大课堂的大致情况,但这些显然不是人大课堂的全貌。 思政课新生研讨课通识核心课、读史读经典国际小学期等人大本科教学特色,就还未被一读观察员所捕捉到。 不过,按照审核评估全覆盖的要求,评估专家们将尽可能关注到人大所有院系的课堂。 原文链接: [一读EDU]评估第一天的人大课堂 | 评估专题
编辑:湛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