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政协头条]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功成:全面发挥社保制度不可或缺的功能
来源:政协头条
时间:2020.05.21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日前,团结报记者专访了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请他谈谈此次疫情下关于民生的思考。

我们做到了民生有保障、民心很安定

记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紧盯民生基本需求保供应,紧盯务工矛盾问题保就业,紧盯重点困难群体保底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的指示,能否谈谈您的感受和体会? 郑功成: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应对中,我国彰显了自己的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了全面落实。如医保与财政及时解除了所有患者与疑似患者诊疗费用的后顾之忧,并在医疗方面举全国之力支援疫情严重的地区,从新生儿到年届百岁的老人都奉行不计代价的先救治后结算原则,实现了应救尽救的目标;社会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都发挥了强大功能,有效地保障了低收入困难群体和因疫情隔离造成困难的人员的基本生活;适时减免社会保险缴费、大规模地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以及创新社保服务方式,对助力复工复产、促进居民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等。所有这些,均是将人民摆到至高的位置,充分体现了生命至上、民生为本的价值追求。正是由于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够及时采取各种有力且有效的应对措施,尽管严重的疫情对国计民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我们确实做到了民生有保障、民心很安定,经济社会正在全面快速地恢复正常状态,它带来的一个直接效果就是中国的制度经受了考验,人民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

疫情为改进社保政策带来有益启示

记者:此次重大疫情也是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考验。您如何评价社保制度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 郑功成:为应对这次疫情,各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数十件应急性社会保障政策文件,可以说反应是积极、主动的,这些政策有效地弥补了现行制度的不足,及时化解了抗疫期间的民生困难,也证明社会保障制度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恢复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一方面反映了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国家制度优势与全国一盘棋的动员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的解决还依赖各部门发布如此多的应急性政策文件,需要临时打许多“补丁”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疫情期间的民生问题。因此,加快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显然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健全这一制度体系时,如何处理好制度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关系将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策问题。 记者:此次重大疫情是对我国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体系的一次检验。从实际情况来看,医疗保障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国家医保局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收治。经过这次应急期间的大考,您认为,为更好地适应突发医疗卫生情况,我们的社保政策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 郑功成: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首先考验的是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治能力,首先需要的是解除患者或疑似患者诊疗费用的后顾之忧和医疗救治综合能力的问题。回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疗保障部门的应对,真切体现了医疗保障制度是具有基础地位和普惠性的重大民生保障制度,同时也表明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经过近1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具备更加强大的保障能力。记得在2003年“非典”暴发时,我国的医疗保险仅仅覆盖城镇职工,农村居民与城镇非就业居民尚未建立医保制度,此后伴随国家发展进程,全民医保成为重要的民生目标,近几年医保的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2019年末达到了97%。正是这张巨大的医疗保障网,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次疫情也为我们对现行社保政策的改进与提升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需要切实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归入重特大疾病范畴,国家医保局在疫情暴发初期即及时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来确保患者与疑似患者及时诊疗,既表明了我国医保制度所具备的能力,也反映了这一制度还不够健全。因此,我国还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与救助制度,以便今后遇到类似事件时可以有规有循、从容应对。 二是切实研究和理性对待疫情防控中医疗保障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防控疫情期间的医疗保障应急措施转化为长久有序的应急机制,如疫情期间为慢性病患者可开3个月的长处方药品,疫情过后是否保留、能否保留;如何合理化解此次疫情给医疗保险等带来的资金压力,疫情防控期间医保为救治医院预付部分资金是必要的,疫情过后转为长效应急机制是否有可能,需要哪些条件;如何更加全面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切实维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疫情暴发期间非新冠肺炎重大疾病患者医疗保障待遇如何体现公平;如何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障助力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积极功能,医疗保险费的减征和缓缴政策能否转变为长效应急措施,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界与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政策问题。 三是通过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检验,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制度功能作用。国家应当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快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并给予科学定位、精准定位,全面发挥其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而加快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统一和现代化步伐,显著增强各项社保制度的互助共济功能,加快建立健全的社保法制并确保各项制度可以提供清晰、稳定的安全预期,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以充分调动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并在遵循市场规则与社会慈善规则的条件下强化法定社保与慈善、商业保险的有效协同等等,无疑是现阶段需要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需要突出其基础性地位、普惠性目标、互助共济功能,同时实现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理性地看待慈善事业

记者: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在这次疫情当中,慈善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声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让慈善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郑功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爱心捐献与志愿服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社会慈善被空前激发,短期内即募集到400多亿元善款善物,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奋斗在抗疫一线或提供后方及线上服务,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积淀深厚的乐善好施优良传统和民间资源的日益丰厚,充分显示了这是国家建设和应对重大灾难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也注意到,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也引发了公众对当前慈善领域的一些质疑。应当说,我们不能因为质疑而否定红十字会、慈善会系统等的贡献,但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确实反映了慈善活动中信息披露、应急机制建设和接受社会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 在当前的情形下,我认为特别需要理性地看待慈善事业,社会各界需要在进一步了解慈善事业的基础上参与慈善、监督慈善活动,慈善业界更应当抓住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契机,在继续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打造并不断巩固自己的公信力,进而促使我国慈善事业步入公众信任、能力卓越、有影响力且能够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作出重要贡献的社会公益事业。 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慈善组织必须将公信力视为自己的生命,在信息披露与行动效力上下真功夫。二是必须建立健全的慈善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资源协调上下真功夫。三是必须强化枢纽型慈善组织的责任与能力,同时培育民间慈善组织。四是必须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注入理性,让慈善事业在健康发展轨道上持续发展。 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为今年的全国两会准备了什么议案,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议案背后的故事? 郑功成:我主要从事社会保障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关注民生并理性推动各项民生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使然,也是所从事的专业使然。因此,今年也会像往年一样,在社会保障及与民生相关领域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包括推动社会救助立法、社会保险法修订以及发展养老保障事业,等等。近几年来,以我所在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为依托,我们成立了社会法建设、社会救助立法、社会保险法修订、慈善法完善、医疗保障立法等多个课题组,一大批专业研究者参与其中,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多次专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的立法修法研究报告,其中有关社会法体系建设、社会保险法修订、社会救助立法等方面的30个专题报告已经提交给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相关著作亦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些均为更好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理性建言提供了依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原文链接:[政协头条]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功成:全面发挥社保制度不可或缺的功能
编辑:吴 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