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知识管理课程:延期开学第一讲,我们网上见
来源: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时间:2020.02.29
2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9级知识管理课程迎来了第一次课堂。 时间:18:00 地点:微信群 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知识?你的个人知识有哪些?一个组织的知识有哪些? 这是疫情防控延期开学后的线上相会,是师生间的首次交流,借由屏幕和网线,达成正式的“初见”。 彼此相识,开始于授课教师张斌、马林青、霍朝光的一封书信。

 给《知识管理》课程同学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依然未散。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应尽量保持理性和坚强。在被动宅家的日子里,作为老师和学生,我们能做的最棒的事情就是: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虽然不能亲见同学们可爱的脸庞,老师还是想如往常上课一样,对大家说一声: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知识管理》的课堂上!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的学期被重新规划,课堂教学也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开。这种全新的方式更加突出线上教学与互动,更加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更加倚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对于老师和同学们来说,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既会有新意和创意迸发,也会面临挑战和困难。好在我们拥有彼此,让我们彼此信赖、相互依靠,持续优化和改进这个学习过程,教学相长!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学期划分为延期开学期、防控过渡期和正常教学期,因为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三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尚不确定。目前,我们处于延期开学期,这一阶段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自学+教师线上指导+线上师生互动”。因宅家自学难以避免的干扰性及其他局限,我们在延期开学阶段的教学中放缓节奏,以两周为一个教学节点,给大家更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及在线讨论,从而尽可能保障学习质量。   在课堂讨论正式开始前,同学们的准备工作井然有序—— Step1.分组 怎样让同学们的讨论充分而激烈呢?当然需要大家相互认识熟悉。为此,马林青老师发布了分组名单并介绍了线上交流的流程。而后,各组组长完成了小组群的创建。 Step2.小组讨论 同学们通过阅读和查找资料,为第一次需要讨论的问题做足了准备。小组群内各抒己见与提问补充之后,由组长做了遴选与整理,再由两位助教汇总。   在同学们“万分的期待和一丝小紧张”中,18:00的铃声终于响起,2019级知识管理课程首次线上讨论拉开帷幕——  Part1.出镜  讨论正式开始,首先是三位授课教师的到来!任职学校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张斌教授当晚在岗值班,通过自拍与同学们见面后,在微信群中用文字陪伴了同学们全程。 Part2.小组讨论成果点评 发布到微信群里的两个word文档荟萃了各组讨论的精华,三位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思考成果,随后张斌教授对同学们的思考观点进行了点评。 Part3.知识的“流动性” 点评之后,张斌教授从个人学习经历切入,对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知识作了区分,并以一段经典的英文定义点燃了同学们踊跃参与的热情。 由 “a fluid mix”这个短语的提出,一个诞生于细节的小疑惑,加上三位授课教师的引导,同学们进入了第一次讨论热潮。知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景中的变化、在共享和交换中的转移、其形成过程、更新变动、相互交融碰撞……随着一个个想法的提出,同学们一层层剥开困惑,加深了对“知识的流动性”的理解。 Part4.“知识”与“真理” 如何区分“知识”和“真理”?马林青老师的一句话点燃了同学们新一轮的讨论热情,大家纷纷调动储备的知识,微信群里发言小气泡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移动。 Part5. 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 课堂进入后半程,马林青老师再次抛出了问题。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中,马林青老师做了中场总结,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深入,做了两个重要的区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Part6.尾声 首次课堂即将结束,马林青老师做了简短的总结。在最后的几分钟里,霍朝光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还在继续。 “19:30的钟声敲响了,我们却不如听到18:00的钟声那样激动。热烈的讨论不会因为时间的刻度而停止,思想的迸发从来不受时间控制。”同学们说,在这次讨论中,大家似乎并非在寻求什么确切的答案,而是在参与,收获的是不同的视角和思想的碰撞翻涌,“我们正在使学习变成一件更加成熟和深刻的事情”。   课程关键词:成功,热情,老师,引导,尝试,缺陷,氛围,记录,新奇,方便,查看,期待 1班1组: 我们认为昨天的课程非常成功,同学们都表现出来极大热情。老师的循循善诱,同学们的多维度思考,令我们收益良多,也促进了我们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程多方面的思考。但微信授课也存在一点局限,因为微信学习大家不一定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积极但无序的发言虽显示热情也显得一丝混乱。但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这堂课是成功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1班2组: 知识管理线上第一课真是太精彩了,老师们幽默风趣,同学们积极发言,思想的碰撞,观点的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微信群竟然能散发出如此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有时候,真的是连信息都看不过来的那种。老师们引导得很好,引出问题后,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又会引出其他问题,讨论得不亦乐乎。真希望以后的每节课都能像这节课一样精彩。 1班3组: 我们组很开心能参与热烈的讨论,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于知识的热情渴望,以及老师们对于教育的孜孜不倦。我们喜欢这样纯粹的讨论和思想的交流,这使我们的生活在油盐醋茶的烟火气中充满了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浪漫。隔离不隔心,距离再远,我们一样相伴。 1班4组: 本次群聊讨论体现了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每位同学的观点都可以得到及时的阐述,也可以相应进行快速的讨论,这是传统课堂所不能做到的。当然,伴随而来的有消息出现过快,话题逐渐偏离的新问题的出现,但是讨论中激发的头脑风暴让课堂迸发活力,同学们精神高度集中,对新知识的汲取和消化大有裨益。群聊讨论是疫情限制下网络课堂形式的一次成功尝试,期待下次讨论! 1班5组: 尽管是通过微信网络授课,但同学们讨论的热度依旧热烈,大家互相交流的氛围也很好,甚至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呢~就是打字发表意见的话可能会让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评价每一个同学的发言,但是也给了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有更多思想的碰撞。 1班6组: 在知识管理课程这一堂特殊的课上,老师和我们通过微信的方式交流、讨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同学们都收益不少。尽管打字的方式降低了我们的交流速度,但是也让我们有了更加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其他人的的想法、去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更可以在课后进行回顾、反思。课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他同学们广阔的知识面以及与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点拨,也推动课堂讨论向前发展。但是,由于微信交流的缺陷,同学们有时针对某一个发言的思考不能很好表达,可以思考更好的方式来补足。 2班1组: 第一次接触知识管理这门课,老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们先思考有关知识的一些问题,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大家都很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很好,并没有因为空间限制而降低教学效果。老师在一旁引导我们思考的走向,为我们答疑解惑,鼓励我们发散思维,并及时更换话题,防止我们走偏。微信交流的方式虽然有一些混乱,同学们争相发表意见,老师很难一一作答,但是也给了同学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同时也方便日后查看记录,二次学习。 2班2组: 第一节课从老师引出问题后,同学们都很积极地讨论,多维度地分析问题,课堂氛围很好。同样,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时不时对大家的观点进行评价解答。第一节课最后在激烈的讨论中结束,虽然大家没有办法面对面交流,但是效果依然很好。 2班3组: 在微信群以文字/语音的形式聊天,好处在于有记录,可以反复看/听;在发言时也能够多加思索,想好措辞;而且大家也不会太拘束,讨论的氛围也很好。不过消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时会不在一个频道上。 2班4组: 这是一次特别的课堂,第一次在网络上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我们感到十分新奇。同学们丢弃了往日的拘谨,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切入问题,也有不少的延伸发散,场面十分火热。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几个全新的概念。老师们为了给我们上课,接近八点都还饿着肚子,让在冬夜里的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彩蛋

经历了一次十分成功的线上讨论。但毕竟是第一次尝试,总会有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小bug。 1.被突然点名的不知所措和耿直应对 2.虽迟但到的跑题 应了那句老话:“不‘歪楼’的群聊是缺少灵魂的,就像没有芥末的寿司。” 至于这句老话是谁说的……那不重要。线上群聊不能得到每个人及时而全面的反馈,错乱与跑题难以避免。 3.“大道分两边” 同学们网速不一样,问题撞车很正常,回答自然也在交叉进行。 4、与张斌教授抢镜的卤香牛肉面!
编辑:李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