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深入学习刘伟校长公开课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
来源:学工部
时间:2020.03.05
3月5日上午九点,“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首堂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以“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为题,从经济学科专业视角解读疫情防控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经济学院2017级博士生张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面临着多项重大考验。今天上午刘伟校长在学习强国上分享了一堂精彩的课程,从经济学学理上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面临的现实冲击、实现稳定的调控政策和稳步发展的信心来源。从现实冲击上看,疫情期间,国民经济的总供求都受到一定影响。与“非典”疫情期间相比,我国当前经济规模、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发生变化。从调控政策上看,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需求管理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具体而言,财政政策上,我们需要做到积极有为,既要加大扩张力度,又要把握调控精准性;货币政策上,我们要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做到灵活适度,避免大水漫灌,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力。从信心来源上看,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长保持强劲势头的“天时”,享有市场规模巨大、区域空间广阔的“地利”。同时,随着经济制度、法治体系、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拥有的制度优势更是我们应对疫情、推动发展的强有力“人和”保障。当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相信我们必将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生熊雪锋表示,瘟疫给人类发展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在阻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经济社会转型的契机,在打赢疫情防控战同时稳住经济发展态势,其关键在于采取合理的应对举措。刘伟校长首先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揭示了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刘伟校长还进一步给出了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深层次思考:在长期向好态势和巨大内需的基础上,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此次讲座使我对疫情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学习到了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生祝伟伟表示,观看了刘伟校长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课程后获益匪浅,刘校长的讲授内容不仅分析了当前疫情下中国经济的特点,而且通过大量的经济事实和数据描述了中国经济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从专业的角度对中国经济进行了透彻且深刻的学理性分析。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增长面对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新肺疫情无疑是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局面,加剧了经济“滞胀”危机,使经济发展陷入了两难境地。疫情发生后,我国社会制度优势在防控疫情中得以体现,但也逐渐暴露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些短板,一些尖锐性问题不断推向公众面前,新肺疫情对经济发展发起了一次猛烈的攻击。但是正如刘校长所讲到的,基于“天时地利人和”多方因素,中国经济向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中国经济不是小池塘,而是大海洋。既然是海洋就无可避免会遇到风暴,我们需要坚信的是风暴过后必然会迎来风平浪静。面临疫情的挑战,国家经济发展需坚定制度自信,发挥公有制主体经济力量的优越性和资本的长处,优化资源配置,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促进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经济学院政2019级硕士生门路表示,刘伟校长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经济数据信手拈来,案例故事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条分缕析,将党言党语和学言学语有机结合,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 解了思想的渴,补了精神的钙,壮了信仰的骨。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我国的经济一定能够向上向好地发展。作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的青年学子,我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不断夯实学术功底,持续关注社会现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生党方圆表示,刚刚看了刘伟校长“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讲座,感触颇多。尽管,新冠肺炎对当下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效应,这是客观情况,也是必须承认,如果不承认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但是,也必须承认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没有变,事物发展的趋势本来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来说可以描绘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最核心的一点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面临重大风险挑战和复杂危机状况时,发挥党的领导的核心力量,组织、动员、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和矛盾,才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生段瑞鹤表示,刘伟校长的授课内涵丰富、视野开阔,学理分析透彻,逻辑推演严谨,内容讲述亲切,让我们对“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这一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更深一层的思考,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心和经济向好的决心。尽管短期来看,疫情对于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用历史的长镜头聚焦过去则不难发现: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内需空间广阔,产业基础雄厚,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疫情冲击后会有强力反弹。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大海为喻纵论中国经济发展,江海横流显本色,人间正道是沧桑,决胜疫情之后的中国经济定会乘风破浪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王菀渟表示,我们需要承认新冠肺炎不可避免的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一定是没有改变的,在疫情期间,网络购物、线上课堂、远程办公,很多行业逐渐复工,春耕有序进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在很多消费需求,并不是消失而是延期了。疫情从某种意义上提示我们,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信待疫情过去,房地产、运输、制造业等各行业都会反弹,中国经济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部署,各级党组织分区分级落实安排,统筹推进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我们要对党有信心,对国家有信心,对伟大的中国人民有信心。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反而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国际关系学院2016级本科生杨明聪表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经历了部分领域按下“暂停键”的停滞之后,这个问题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而刘伟校长的讲授,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当前的中国经济是复杂的,我们经历着换档期、阵痛期、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疫情的发生更是从供需两端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不会改变,天时、地利、人和的基本条件不会改变。从推动七大经济体系的构建到在稳重求进的理念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刘伟校长在课程中为我们擘画了一张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经济发展蓝图,让我们在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之下、在疫情面前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方向。“时代是出卷人,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需要不同时代的人去解决,这也是检验是否愧对于这个时代的标准。”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的成长期与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机遇期相叠加,我们更要牢记刘伟校长教诲,接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跑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无论是疫情或是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都要做无愧于时代的奋斗者。 商学院2016级本科生孙沛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疫情后中国经济的走势也同样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通过观看由刘伟校长主讲的“在经历中成长”公开课,我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刘校长在公开课中指出,从短期来看,本次疫情确实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挑战,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并没有改变。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习总书记在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要求,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的冬天终将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春天必将到来! 信息学院2016级本科生曹汉表示,刘伟校长的课紧贴时事,对在新冠肺炎影响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解读,不仅为我们因疫情在家的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却又不失严谨的经济学课,也为大家面对疫情、战胜疫情注入了一针有力的“强心剂”。刘伟校长主要从疫情的挑战、中国经济趋势、未来经济工作方式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影响,结合刘伟校长阐述的三方面,我大概总结出了三点感悟和想法:第一,新冠肺炎影响之大、传播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泛为进入新常态只有短短几年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也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的矛盾更加复杂,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危机成本的消化期都是中国经济必须直面的问题、挑战。第二,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尤其是短期经济的影响很深刻,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也很严峻,但也依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中国经济在近几十年出现的质态(产业结构)和量态(经济总量)的变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疫情的发生对中国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经济应该积极把握住历史机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郝悦沛表示,刘伟校长的公开课是对疫情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多角度解读,刘校长引领我们直面经济的现实问题,从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和内外挑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告诉我们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面对直观的经济数字和潜在的经济风险。我进一步了解到,当前国家层面的重点任务是做好“六稳”工作,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经济从疫情中恢复过来,这无疑提振了我对今年中国经济走势的自信心。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我深知中国经济增长话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我所学专业进行研究的现实任务,刘伟校长深入浅出地将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手段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使我认识到各种学到的经济学理论必须同经济政策相结合,发挥理论背后的实际价值,我们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制度优势,从根本上释放中国经济潜力,中国这艘航船必将在疫情风雨后行稳致远。 2017级经济学院本科生田冬媛表示,在今天的公开课上收获颇深。刘伟校长首先指出,我们要正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影响之大、传播速度之快、带来影响面之广泛,使中国经济本来在进入新常态以后就发生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变化更加复杂,会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一次的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不同,主要冲击的是现在已占最大产值比重的第三产业,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对于消费的冲击特别大。这一点应该是所有人都深有体会的。20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第一个百年目标将在今年实现,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经济增长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在自然增长率低迷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在前不久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总书记也提出,一方面要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一方面也要全面实现预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不能对现状盲目乐观,但也不能因此而气馁。刘伟校长指出,我们的发展目标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首先是“天时”,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最后加速阶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基础已经更加雄厚了,我们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这次的疫情而改变;其次是“地利”,也就是中国的空间大、韧性大、市场规模大,这是我们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条件,只要疫情结束,生产和消费一定能很快回到正轨;最后是“人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的体制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优势正在不断显现。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充分显示了“人和”的力量,对待疫情如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在更长的时期里显现出来。所以,即使面临疫情给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带来的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应有信心,无论是对抗疫的成功,还是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发展,要相信伟大的中国人民终将战胜这场灾难。 历史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阳表示,刘伟校长的讲座,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讲座作三个方面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学习本讲内容,我了解到了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面临着许多新的经济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三期叠加”的状态。此次肺炎疫情,是的我们面临的经济矛盾更加复杂。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预计肺炎疫情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六稳”的社会目标的影响极大。然而,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了诸多优势。我们有着健全完备的产业体系,我们的经济发展空间大、韧性强,我们的制度有强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也得到了体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我们的经济发展一定是长期向好的。疫情本身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为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等一系列工作带来深刻影响。这场讲座生动具体,使我对国民经济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给予我们信心去面对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发展会有光明的前途! 商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开宇表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暂时打断了中国经济部分领域发展的进程,疫情到底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也是人民大学学生关注的焦点。刘伟校长从肺炎疫情带来的深刻挑战、挑战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三个层次,深入浅出、客观全面地向我们全面讲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将会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应对方式。刘伟校长讲到,尽管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但是中国经济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区域发展的空间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来说,疫情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遇,暴露出问题和矛盾可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进行。听过讲座之后,我更加相信,久经考验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将会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化危为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疫情的冬天终将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春天即将到来! 社会与人口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瑶表示,今天有幸聆听了刘伟校长所作的关于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中国经济增长的讲座,让我对中国当下和未来的经济形式有了新的认识。从刘伟校长的讲话中不难看出,我国在2020年开端面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一来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器、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退出反危机政策轨道的成本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状态中,二来则是新冠肺炎疫情来的突然且来势汹汹,极大地加重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各个方面的挑战。刘伟校长字字珠玑,揭示出了当下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虽然并不乐观,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巨大、工业体系完善等多方面的特点,也使得此次偶发的疫情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加之有着我国经济制度天然的优越性以及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让中国经济平稳地度过这次疫情。最后,能够提早地认识到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及其影响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原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手段,应对疫情和其他的经济挑战。正如刘伟校长所言,解决当下疫情和其他经济挑战根本的方法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让中国经济增长转向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动,让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我认为,疫情虽然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困难,但疫情也是对中国经济的一块“试金石”,只有成熟、完善、高质量的经济体系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偶发因素的影响,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我相信经历这次疫情挑战后,党和政府必能攻坚克难,中国经济必将愈磨愈韧,中国发展必会大有可为! 应用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嵩屿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这是对中国的一次重大检验,中国经济是否能说我们能行?刘伟校长今天在疫情防控公开课之中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中国经济带来很大压力,但是这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仍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着这一次疫情终将会成为过去式,风雨之后必见彩虹。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在全社会人民大众的齐心协力之下,面对疫情中国可以大声说出我们能行!公开课上,刘伟校长认为疫情的发生也是在提醒着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因为我国在不断地变革,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创造出改革开放以来地经济增长奇迹。我国一直以来正确地经济发展制度、方式、道路决定着这一次疫情不能阻挡我国地发展态势,反而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地一块垫脚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现在的我们或许只能做一些微薄的贡献,但是未来的我们必定会冲在一线。对日益繁荣兴盛的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正在前线奋斗的战士,对即将接过火炬的青年,我始终充满信心。我坚信,面对疫情,我们能行! 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扬表示,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疫情爆发与蔓延的激烈期自春节前后至2月中下旬已持续一个月,在三期叠加的复杂情况下面临疫情的冲击,旅游、餐饮、娱乐等线下消费基本停摆,全国交通运输,商业零售收入,工业,基建等在短期内都受到重大影响。虽然已经占到GDP总量近60%的服务业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区”,但是正如刘伟校长提出的,“突发的疫情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这种基本趋势”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的宏观经济趋势面临短期、尖锐的突发矛盾的冲击时,国家宏观全面调控、经济结构积极转型、服务业本身结构的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自身免疫力对经济的有力改善。与服务业线下场景因疫情而黯淡完全不同,生鲜电商、在线娱乐、在线教育、企业服务、在线医疗、外卖经济等却在病毒肆虐下逆势全线飘红,所有这些线上渠道的拓展,不仅对冲了服务业遭受疫情冲击的线下损失,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转型。正如此次疫情重灾区湖北省的高考听力试音所说,“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 。” 我们相信我们面临的国内国际发展和竞争种种矛盾的变化和新的挑战都能够成为新的机遇。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叶文龙表示,刘伟校长从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刻挑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讲授了“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其中科学客观的分析态度、详实缜密的数理推论和特征鲜明的思想引领令人印象深刻,收获颇丰。刘伟校长既把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讲实,把问题讲清,又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让我对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特点深入理解的同时,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实现全国经济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卢雨琦表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国内国外一系列复杂矛盾,进入结构性改革关键期的情况下,这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战略规划是一环扣一环的,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接下来整个发展的过程,更何况这是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节点,又面临美国等的压力。肺炎疫情是突发性的,如何做好风险处理,使用什么政策尽量减少其对我国整体经济以及企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与17年前相比,中国治理能力的迅速提高在疫情防控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果,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17年两端的对比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希望,使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在这次疫情中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了我们肩上的重负,认识到了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荆棘遍布,国内滞胀的危险、转型期间青黄不接的现状、国际的威胁,都需要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奋斗来解决。 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袁嫣表示,刘伟校长从三个大方面,结合过去、当前、将来三个维度,从疫情出发却又不局限于疫情,全方位地分析了中国所面对的形势和下一步的方向。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疫情确实重创了我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也给第二季度的过渡和第三季度的恢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宏观上的“三期叠加”矛盾、微观上的供求关系矛盾等,更是深刻地体现了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复杂性。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全国17万人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重点布置了下一阶段复工复产的工作,足见中央对经济问题的重视;这段时间我也深刻感受到,除了在疫情防控上继续发力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在陆续铺平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之路,在经济结构优化、生产链打通、人才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正如刘伟校长所说,疫情对中国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深刻的挑战,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的趋势;要实现这个趋势,根本上需要我国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危机危机,既有“危”也是“机”,相信中国人民必能克服困难,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社会与人口学院2018级本科生林新辰表示,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年。但大海航行总难以一帆风顺,历史亦总是令人猝不及防。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立足民族复兴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身处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变局之中,中央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经济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中国经济是大海,寻常波涛掀不翻大海的从容。疫情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恰恰提醒了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面改革、全面治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要我们练好内功,中国经济就一定会行稳致远。 社会与人口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振豪表示,在观看第一节疫情防控公开课后,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有了更深的认知。刘伟教授首先从中国经济在改革发展后的发展历史引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给予了极大肯定,同时也指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内的宏观经济出现“三期叠加”的经济现象,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国内的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从供给生产角度,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增长速度受到了巨大冲击;从需求角度看,总需求增速也会明显下降;综合供给和需求,疫情加大了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而国内又面临着各项攻坚战的收官,同时国内就业市场又有着巨大的压力,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因为疫情而不得不提前接受的考验。于学生而言,更多时候则应在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响应国家号召,应在感慨国运的同时构建自身的能力体系,以便当我们这代人成为国家支柱之时,能为国家进一步发展铺路。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墨浓表示,刘伟校长的公开课分析了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宏观上,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发生的矛盾变化有着很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供给和需求都存在着负面影响。为了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三大战役,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进行干预,加大政策力度的刺激;在微观上,疫情加剧了企业面临的经济困难。我认识到,这场疫情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口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的经济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宏观调控的困难在进一步增大,进一步扩大化,使宏观经济的失衡更加复杂。在谨慎面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有能力面对这场危机的自信,中国的经济虽然遭受了短期的冲击,但是长时段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想要做到在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同时,实现全面小康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我国的经济需要转换发展方式,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我们应当树立和时代要求相匹配的新的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所谓“现代化”,既是对中国已经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的贫弱、实现了人民幸福的肯定,也是未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的挑战。疫情无疑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渡过了疫情的危机,迎来的可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汪原表示,今天的讲座中,刘伟校长从三个方面对于此次疫情给中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刻明晰的分析。总体来说,我认为此次疫情下的经济,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动荡共轨。从疫情带来的深刻挑战角度来看,此次疫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本身我国经济就处在“三期叠加”期中,处在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退出反危机政策轨道之后的一系列成本的消化期中,经济下行问题日益凸显,供给、需求侧的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十分严重,这带来了中国宏观经济层面面临的更严峻的挑战。谁能挺过这道关,谁就能赢得美好明天,谁能跨过这道坎,谁就能创造新的辉煌。在这个重要时刻,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便体现出来。党中央通过四个全面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从而可以有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使上层建筑充分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进而完成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刘伟教授的课,让我从理论上认识到中国目前面对的挑战以及从国家治理能力维度上的解决办法,让我认识到了中国模式在面对经济挑战的优势与力量。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应当坚定信心,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为抗疫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商学院2019级本科生高欣然表示,在学习强国上观看了刘伟校长以“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为题的讲座,通过校长的介绍,对当前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形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的途径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滞胀风险加剧,但中国经济仍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校长在讲座中提到:“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问题,需要不同时代的人解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经济带来的种种挑战,面对其他国家利用疫情封锁中国经济的企图,最好的选择便是合理解决疫情之下的问题,做好时代的答卷人。疫情带来了深刻的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及时补足暴露出来的经济结构失衡等短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化危为机,全面治理,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编辑:顾 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