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可以向每一个挑灯的深夜做出自信的交待
来源:学生记者 王子妹一
时间:2013.05.04
吴玉章_潘骐畅 潘骐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2011-2012学年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学业成绩年级排名第一,在海外交流实践中表现优异,并积极投身社会工作。潘骐畅大学三年的平均学分绩为3.92,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同时辅修第二专业经济学,同样取得3.7的高分绩点,她于2011年下半年赴香港大学交换学习。科研方面,曾获得校级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获得国际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潘骐畅担任过班级团支部书记,并被评为新闻学院优秀团干部。 2008年5月17日,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这天凌晨4时刚过,温州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潘骐畅就早早地起床了,这一天于她,有着重要的意义。几个月前,她收到了通知,得知自己已经幸运地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 从收到这个通知的那天起,潘骐畅就坚持跑步锻炼,期间也无数次想象自己手持火炬时的那份荣耀和自豪。“当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当我高举圣火的时候,除了光荣还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当她手持祥云火炬,饱含热情,面带微笑地跑在温州城市的大路上时,她阳光开朗的形象,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手中的祥云火炬在阳光下欢快地燃烧着,潘骐畅举着它向前方奔跑。她的青春也正如那耀眼、飞腾的火苗,周围的空气也分享了她的活力,迸发出一股向前的力量,和她一起奔向未来。

高效是一种态度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步入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曾经稚嫩的中学生火炬手,如今已经蜕变成为了一个成熟而自信的大四学生。 三年前,还是大学新人的潘骐畅第一次走进人大校园,东门大石头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更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中。吴玉章校长曾将这个“实”字解释为“不虚伪、不轻浮、不好高骛远、不粗枝大叶”。在随后展开的大学生活中,这个四字真言一直陪伴在她左右,时刻激励着她要脚踏实地地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上奋勇前行。

“我是一个追求高效率的人。”潘骐畅这样形容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要求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同时还要保证完成质量。” 通常,她会先根据事情的重要和紧急程度给它们排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充分利用一切零碎时间一一完成自己的计划,真正从时间这块“海绵”中挤出了水来。

大二下学期,已经在本专业取得高学分绩的她不满足于目前的学习状态,又给自己寻找了一项学习任务——辅修经济学第二学位。经济学以其具有相当难度的专业课闻名全校,当不少经济学院的同学都在为专业学习而苦恼的时候,潘骐畅已经带着十足的信心与动力投入了双学位的学习中。 升入大四以后,周围的同学都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实习上,但是潘骐畅还需要修完第二专业的十余门课程,与此同时,她还得到了在央视《新闻直播间》白天组实习的机会。她把校内的课程安排在了下午和晚上,上午6点半到12点的时间全部空出来留给实习,下班以后再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继续上课。她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实习时间,协助编辑了《新闻直播间》伦敦奥运会系列报道,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偶尔疲惫懈怠时,校园中千百棵银杏以它苍劲挺拔的枝干给予她顽强拼搏的斗志,初春盛开的玉兰则以它临寒怒放的花朵教会她不畏艰辛的姿态。“还记得,公共教室的课桌椅,一勺池旁的石子路,求是的通宵自习室还有百家廊前晨读的广场,它们都共同见证了我三年来的努力与汗水。” 坚持不懈的付出终究让她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潘骐畅以学分绩3.98的好成绩名列新闻学院第一,经济学第二学位学分绩3.7,囊括了吴玉章奖学金、学习特等奖、国家奖学金、国际利丰奖学金、创新杯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奖项,取得了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现在,我可以向每一个挑灯的深夜和早起的黎明做出自信的交待:每一个在人大的日子,我努力过、奋斗过、拼搏过!”在奖学金颁奖大会上,代表所有获奖学生发言的潘骐畅如是说。

满分的大学生活

在潘骐畅看来,满分的大学生活,不只体现在成绩单里。“在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是多维度的。因此,仅有专业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培养自身各个方面的才能,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幸运的是,人民大学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同时不断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丰富多彩的工作、活动中去。 潘骐畅抓住了这些机会。在班级中,她担任团支部书记;在学校中,她活跃于广播站、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她也曾组织开展社会调研,她和她的团队所进行的温州中小型服装类民企转型与升级的调研被评为首都大学生优秀实践……本科期间丰富的实践经历,让她对“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体悟。 2011年,潘骐畅前赴香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交换学习。一个学期下来,她在所修的金融与经济专业取得了全A的成绩,获得了国际冯氏基金会利丰奖学金。更重要的是,交换给了她一个拓展视野、认识世界的绝佳机会。“对话教授专家给予了我新的知识,参加学术研讨会让我保持着前沿思想,加入未来领袖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了我的领导能力。”她说。这一交换经历,坚定了她出国读研的决心:“在港大交换一学期 感觉那边的教学模式和校园氛围很适合我,在研究生阶段体验一下西方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不错的选择,人生需要有丰富的经历和体验。” 目前,她已经在TOEFL和GRE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申请了四所中意的美国大学,即将作出选择,收拾行囊踏上新的征程。而人大以及它所承载的四年青春时光,都将成为回忆,能够随时给予她力量的回忆。 “在人大的这些经历我都会记得。不论是挑灯夜读、学业上的收获、还是交换经历、实习、科研、社团,亦或是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潘骐畅说,“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情对我来说都很重要,都有它的价值。我很庆幸的是这四年没有白白浪费,我把握住了时间和机遇,尽可能做到最好,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