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第二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王炳林教授谈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来源: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时间:2021.04.12
4月7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任务部署,深化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上好党史教育“大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第二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应邀担任授课嘉宾,聚焦“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为首都师生授课。 王炳林通过丰富的史料、案例和严谨的论证,围绕“伟大精神从何而来”“伟大精神的精髓要义是什么”“新时代弘扬伟大精神的意义何在”三个问题展开授课。王炳林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属于认识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其最根本、最原始的来源,只能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在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根基,同时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这才得以形成与发展。 王炳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个整体,具有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共生特质,蕴涵着“革命理想高于天”“一心为民、作风清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等共同的精髓要义。 王炳林强调,伟大精神是个人人生轨迹和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动力,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纽带,是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是鼓舞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现场参加学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通过中心直播平台和“学习思政课”APP参与线上学习,直播浏览量超过37万人次。 “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是面向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教育系统“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学起来”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课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设计主讲内容,将同时作为本年度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市级示范课,供各高校参考使用。每讲公开课均将通过中心平台直播,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可以通过中心平台参与线上直播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使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中录入的手机号码验证登录并观看直播回放。 (责任编辑:姜彬涛)
编辑: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