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苏州·丝路论坛2020举办 聚焦“十四五”规划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苏州校区
时间:2020.12.16
12月10日,“苏州·丝路论坛2020:‘十四五’规划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丝路学院中外学生100多人齐聚一堂,旨在通过共同研讨“十四五”规划以及“一带一路”教育研究与智库发展等主题,深入解读“十四五”规划,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教育高校联盟战略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高质量发展。 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丝路学院执行院长朱信凯作开幕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黎玖高主持开幕式。 朱信凯在致辞中向到场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认为,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携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苏州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化的窗口,致力于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丝路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关键举措。他肯定了丝路学院自办学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并对丝路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集聚资源和规划未来发力的重点方向,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更多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二是要合理规划和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在更广泛的合作平台基础上和更多中外教育同行探索产学研创新融合的新思路;三是要沉淀学术和强化丝路学院的研究成果,打造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主旨演讲环节,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分别通过视频的方式向首届“苏州·丝路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发表了视频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达尼洛•图尔克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2018年他与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师生交流的场景。丝路学子们对“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国家关系、社会发展、全球经济热点问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令他印象深刻。随后,图尔克先生在演讲中引述了众多中国近期提出的重要概念:“双循环”、“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增长等。他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整体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探讨“十四五”规划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仅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将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也将为全球发展提供一个全新时代的机遇。 伊萨姆•沙拉夫一直以来他都与中国人民大学保持着密切交流与合作。沙拉夫指出,“十四五”规划是在以往各个规划成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规划回应了国内和全球层面在当前及未来可能预期的挑战。“双循环”发展模式是规划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全球发展来说,国内和国际发展之间的循环是联通的,通过软联通和硬联通,世界各国能发展高质量的合作,高质量的合作反过来又能促进高质量的发展。他认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只有通过合作支柱、合作平台,合作倡议,才能实现“一带一路”全球高质量发展。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论坛现场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吴海龙表示,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做好“五通”,重点是促进民心相通,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并具体实例指出了民心相通的重要性。他认为,开展公共外交,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设高质量的“一带一路”,需要推进高质量的公共外交。政府、民间、企业、智库和高校等各部门、各领域要不断增强公共外交意识,创新公共外交方式,丰富公共外交内涵,要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话语,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外友好合作故事,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相亲,心相通”,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在主旨演讲中谈到,“十四五”规划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沿线智库提供更多地可操作、接地气的指导实践的文献,也需要沿线高校,如丝路学院发挥综合优势,培养未来的建设人才。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她提出三个建议:一是要围绕建立贸易投资新体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细节上下功夫;二是要推动现有“一带一路”设施发挥优势,打破瓶颈;三是要保护“一带一路”的金融安全。打造数字金融新常态,引导“一带一路”各类资源合理规划、高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参与各相关方,要重新认识,全面规划。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从教育和人文交流角度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在中国丝绸主要产地之一的苏州探讨“十四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后,他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回顾,“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秉持人文交流理念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智库的责任和使命四个方面同与会嘉宾进行了交流。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定力,希望丝路学院把此论坛打造成为机制化的平台,为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主旨演讲环节结束后,重阳金融研究院向丝路学院赠送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大百科》、《开启亚欧新时代——中俄智库联合研究两国共同复兴的新增量》等系列书籍与报告,更好地丰富了丝路学院师生们的图书资源,也为师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和前沿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多路径。 王文宣读了“苏州·丝路论坛共同倡议”,并和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教育高校联盟战略合作发起仪式。通过这次发起活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校际交流、切磋教育思想、共享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合作;通过高校智库平台带动人文交流、促进互联互通,增进文明互鉴,共同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促进沿线国家教育机构国际合作。 首届丝路论坛设置了以“十四五”规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教育研究与智库发展为主题的两场专家研讨。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学院副院长江晓丽主持研讨会。 研讨一环节,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从参加丝路论坛的体验切入,分享了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对风险控制、治理结构和融合的理解;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强调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推进绿色全球价值链,实现碳排放达标与碳中和目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结合其在法20多年的观察,从欧洲视角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孙敬鑫就“疫情遮不住‘一带一路’的亮丽成绩单”分享如何逆势奋起讲好“十四五”和“一带一路”的故事;南京社科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蜀秦分享了关于“一带一路”和数字新基建、产业数字化的思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着重分享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南亚和印度洋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 研讨二环节,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重点探讨了“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的模式路径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前所长周晓晶提议积极推动共同扩大对外开放,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兴平分享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乡规划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理念和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重点介绍了丝路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丝路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贾敏谈到了新中美竞合时代的“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仁莹为与会嘉宾介绍高加索地区与“一带一路”合作。 研讨会上,丝路学院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与会专家进行了提问。专家们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了一一解答。
编辑:杨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