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教育]邓晖等: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经验与当代传承
来源:北京教育
时间:2018.01.16
[编者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命题,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应当立足自身的校史校情与文化传统,梳理和总结办学经验,探索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双一流”建设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于延安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中诞生,其建设与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崭新篇章,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期组稿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一主题,从“双一流”建设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历史进程中的实践与运用、中国共产党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历史经验、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经验启示与传承等方面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国防教育这一重要意义,坚持通过讲学、办刊等多种形式宣传进步思想,唤醒民众,救亡图存。“七七事变”爆发后,为满足抗战形势需求,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行抗日的教育政策,在陕甘宁边区创办大批高等院校,吸引全国范围,乃至海外有志于抗日救亡的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学习,为抗战一线输送干部。中国共产党的国防教育思想和理论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陕北公学作为全国范围内首先实施国防教育的一所高等学校,其总结的经验和教训,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办学理念和开展国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溯本追源,回顾陕北公学的国防教育历程,对于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国防教育思想,继承和弘扬我党优秀革命传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做法与经验 陕北公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第一所革命大学,创建于抗战烽火之中,自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 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陕北公学的教育强调“教育不能脱离政治,不能脱离生活,要适应无产阶级的政治需要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必须为革命的政治斗争和生产建设服务” ,摒弃了资产阶级教育的旧制度和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宗旨和特征。其国防教育的经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军政结合,以政治为重点的教育教学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国防教育,始终将理论武装与政治动员放在第一位,不论是培养军事干部为主的抗日军政大学,还是培养政治干部为主的陕北公学,教学计划中的政治学习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陕北公学的教学计划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为原则来安排,把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确立坚定的抗战立场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4个月的普通班学员要学习“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游击战争与军事常识”和“时事演讲”4门课程。1年的高级研究班学员要学习“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界革命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三民主义研究”“世界政治”“战区政治工作”,以及“中国问题”讲座课。这些课程的内容涵盖了马列主义理论武装、国情责任、形势政策及抗战所需的政治和军事技能,引领学员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区别,思索革命救亡的道路,凝聚抗战共识,提升工作能力,切实将广大学员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树立为抗日救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理念。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陕北公学的国防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作风与原则。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都与抗战需要和抗战实践紧密结合,都结合抗战过程中的新鲜经验来备课。例如,讲“抗日统一战线”和“民众运动”,不仅讲理论,还密切联系历史、国情、现实政策与经验案例。讲“游击战争”的都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干部,作战经验丰富、讲解直观生动。除了安排理论学习,学校还组织学员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到地方政府和民众组织中去做政权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群众工作,组织学员接受军事化、战斗化的日常管理,参加军事训练和各种战斗演习,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实战演练结合起来,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全面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和实战本领。 (三)目标和实效导向的教学管理体系 陕北公学的国防教育有着非常鲜明的目标管理思维。学校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且高度关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校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时任陕北公学教务长的邵式平同志在《陕北公学一年来教学的点滴经验》一文中曾强调“学校的方针是要培养抗战建国的人才,就不能把抗战建国纲领、抗战的实际经验丢到一边,去乱教一顿子曰诗云。” 由于抗战形势变化快,陕北公学的教育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机动的,每当形势有新的变化发展,就有针对性地制定临时学习计划,以便学生对抗战的认识能够及时跟上形势变化。在教育计划的落实上,学校还设计了精细的管理体系。所有教育计划,都要通过动员、解释和讨论,使教员、职员和学员都深切了解自己为什么而教、而工作、而学习,能够自觉、积极、团结一致地为完成计划而奋斗。所有教育计划都要制定实施进度表,并逐级落实到每个班级、每日每人的学习计划,实现有计划地学习,并通过班会总结、定期检查和自发的学习竞赛来督促和激励每个人完成学习任务。 (四)以人为本、互动民主的教育教学机制 陕北公学的国防教育高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将革命的基本原则应用于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师生,激发师生教与学的主体意识,而非用命令强迫的方法。学校强调“教与学一致” ,要求确保学校的“教育计划”与学生的“学习计划”保持一致,让学生对自己要学什么心里有数。学校赋予教学一定的灵活性,解决学校教学中因学员水平参差不齐而存在的“教的内容”与“学员认知”及“教的分量”与“学员接受度”等一系列矛盾。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陕北公学还提出“领导学习”“组织学习”的教学思路。教员的职责被定义为“向导”,负责为学生指引方向、提供帮助、解答困惑。学生组成队和班,以队为教育单位,队长为领导和组织学习的中心,以班为学习单位,班长为学习的核心,形成教师引领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互动式教育体系。每天的上课时间约3小时,最多5小时,教学内容少而精,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集体讨论,要求学生直接阅读马列著作,并参加小组、全队乃至全校的讨论会和时政座谈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集体讨论研究,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当代启示 陕北公学抓思想、接地气、重实效的国防教育模式,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抓住了当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效解决了物资匮乏、办学条件艰苦、师资不足、学生知识水平差异大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有效达成了办学目的。陕北公学创建2年间培养出6000多名干部,分布到全国的各个战场、各条战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成功经验,虽然有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特殊性,但重视思想引领,注重学以致用的教育思路,以及在教学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的思路,放在今天来看,都是符合教育与管理规律,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好办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直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与成功经验。其灵活多样、互动民主的教学模式,对于满足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对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辅导的需求,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当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国防教育思想,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引领 陕北公学的经验表明,开展国防教育,思想引领是关键。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技能,并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而这一系列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学生对国防与自身关系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视国防为己任,形成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高度自觉,这都需要通过思想引领来实现。当前高校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为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准备。但就国防教育自身而言,还需要在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形势与政策解析、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和国防教育意义认识方面下功夫。需要培育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国土意识,增强学生在国防与国家安全方面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接受国防教育,学习军事理论,参加军事训练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国防教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国防教育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国防教育不同于一般性的知识理论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时代性。一方面,国防教育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投身国防建设的意识和行为上,需要引领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国防教育的重点和要求都在不断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陕北公学的国防教育,正是密切联系实际抗战工作需要,紧随形势发展来设计调整的。因此,高校在国防教育的内容设计上,还要注重两个结合。一个是军事理论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在回溯历史、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有机融入国情时政内容和军事发展前沿,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军事形势和军事装备技术的发展革新,引领学生研讨思考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主要面临什么挑战,应该如何应对。另一个是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实战应用,融入维护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作战所需的各项应用技能,例如,信息安全、识图用图、定向越野、防化、救护、应急避险、野营拉练、武器装备参观使用等,帮助学生深化对现代化战争的认识,提高基本军事技能素养。 (三)高校国防教育需要激发学生主体自觉 陕北公学的经验做法表明,国防教育虽然实施军事化管理,具有强制力,但教育过程不应简单粗暴,需要应用教育学、管理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体自觉,细分落实各项教育任务,“教学一致”以保证教育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应用管理学中“目标管理”的思路与做法,通过充分的宣讲动员,精细化的评估体系,将教育总体目标细化为每一阶段的完成指标和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成长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和训练的意义和价值,变要我学、要我训为我要学、我要训。另一方面,可以应用陕北公学“领导学习”“组织学习”的思路,增进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多措并举,在学生中营造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共同向上的氛围和共识,全面提升国防教育实效。 三、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经验的当代传承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继承学校红色基因,在“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党员先锋营的国防教育实践中,积极研究传承陕北公学开展国防教育的宝贵经验,收到良好成效,探索出一套军政结合、朋辈互助的国防教育有效模式。 (一)军政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军事技能和政治素养全面提升 “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党员先锋营是我校与海淀区武装部合作设立的“双37民兵高炮营”的校内军事训练组织机构,也是我校新生党员和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提升训练营。自2012年起,党员先锋营就认真贯彻了陕北公学军政结合,“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国防教育思路,以军事化模式进行日常管理,并设计了“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党史党情”“团队协作”等6大教育模块,以及“熟悉”“训练”“聆听”“阅读”“讨论”“实践”等6个教育环节,引领学员全面提升军政素质。学员加入党员先锋营后,整编为连排,进行军事化管理,开展包括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在内的各项活动。在5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把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融为一体,对于各自教育效果的提升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军事训练以严格纪律强化组织观念,用战友情谊凝聚情感纽带,让学员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各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质量显著提高。政治学习帮助学员淬炼思想、修炼品行,起到了良好的思想动员效果,促使学员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畏困难、勇于争先,圆满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军政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有效模式。 (二)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引领学生坚定爱国报国志向 “红船领航”计划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活动,在组织学员研习《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经典文献的同时,组织学员前往嘉兴、井冈山、瑞金、古田、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参观实践,结合时事开展集体研讨。带领学员在红色实践中感悟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光辉历史,应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当下的形势和问题。“红船领航”计划还与部队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员前往实践学习,观摩部队训练成果,了解部队建设情况,参观武器装备,并与部队官兵座谈交流。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活动,深化学员对国防的认识理解,帮助学员明确自己身为大学生,身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身为民兵营一员,对于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三)朋辈互助,充分激发学生主体自觉,提升教育实效 “红船领航”计划党员先锋营自营长、教导员以下,各项职务均由学生骨干担任,党员先锋营的各项军事训练与政治学习活动,也均由高年级国防生和高年级党员骨干担任的辅导员带领学员分小组,按学校的总体方案自主策划开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退向后台当“导演”,让学生站到前台来“演戏”。学员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都有清晰认识,并主动以此为目标去策划开展各项教育学习活动,学校只需根据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军事训练的各项纪律也都由学员共同认可并主动遵守。这一模式让学员在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有“被参加”的感觉,而是将各项任务和自己的成长目标融为一体,主动规划、自觉参与,实现了“教与学的一致”。 本文系2016—2017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宣传思想工作研究课题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年的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邵式平教育文选[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13. (原文刊于《北京教育(德育)》2017年第7-8期合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后勤集团)  
编辑:陈骊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