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思考是我最大的乐趣
来源:学生记者 何添翼
时间:2013.05.03
宝钢_冯艳芳 冯燕芳,哲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2012年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两次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类一等奖学金。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助教。曾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14篇,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各1篇。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新星提名奖,教育社科医学研究奖。

起步

第一次听说宝钢奖学金这个词的时候,冯燕芳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当时知道这是全国大学生的最高奖,但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获得这份殊荣。获奖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激动万分,第一时间告诉了家人,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悦。但很快,冯燕芳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觉得这个奖是对自己三年来在人大辛勤研究的肯定与鼓励。 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小村庄,冯燕芳的生活半径并不大。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的时间,冯燕芳一步一步的成长,和其他的孩子没什么两样。高考后,她进入河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专业学习。在工科院校学习文科专业,她没有觉得别扭。相反,那里严谨求实、勤奋好学的学风深深影响了她。本科期间,课程虽多,但她几乎没有逃过一节课,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本专业前五名。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作为文科生的她还自学了计算机,拿到了计算机一到三级的全部证书。学习之余她还参加了学院的记者团,为学院的各种活动写通讯稿。 从大学二年级起,冯燕芳就萌生了当大学老师的念头,而且是当一名公共课的老师。“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谈起自己的理想,冯燕芳激动地说。 理想的风帆扬起后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开公共课,因此冯燕芳在自己接触到的几类哲学中选择了马哲作为自己的攻读方向。几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从河北工业大学所在的天津到北京,虽然仅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但冯燕芳却觉得这是个巨大的飞跃。 北京师范大学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让这个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姑娘满怀喜悦。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思考哲学问题,为自己心中的理想默默奋斗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老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授并不是完全照着书本讲,老师的观点有时候甚至与理论完全不一样,这让初入学的冯燕芳感觉很新鲜也很好奇。一个又一个的理论问题不但没有成为她的拦路虎,反倒成了她开动思维马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自己碰到的理论难题,冯燕芳总是昼思夜想,不想出个所以然来决不罢休。在思考的过程中,她对看似枯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兴趣也驱使着她不断向思维的高峰进发。那时,除了学习,冯燕芳还协助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组织各种学术会议,其中不乏国内国际的大型学术会议。她说这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很大,但也耽误了自己不少的时间。 “很遗憾那时候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读专业书”,谈到自己大学期间最大的遗憾时冯燕芳如是说。

理想

理想的风帆继续在前行的风浪中高高飘扬。三年前,硕士毕业的冯燕芳来到心仪已久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安启念教授。在冯燕芳眼中,人大是一座学术的殿堂,十分注重学生的成长进步,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班级里定期举行的读书交流会中,大家互相交流近期读书的心得体会,让参加读书交流会的每名同学都获益匪浅。 每学期开学时,冯燕芳都会找导师安启念教授交流学术问题。安教授不仅在课题选择、研究方法上给了冯燕芳很多的指导和启迪,还仔细地阅读她所写的每篇论文并认真地回复评语及修改意见。每次临走时,安教授还不忘关心冯燕芳:“把身体养好点儿!”。 在人大的两年半时间,冯燕芳和她所在的哲学院2010级博士班的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优秀、科研成果丰硕的女生。而在冯燕芳眼中,她的同学也是一群可爱、有爱的人。谈起同学间的关系,冯燕芳很是兴奋。她说虽然交际面不广,但她和许多同学都保持着真挚、深厚的感情,她也很幸运能交到这么多能互相帮助的朋友。哲学院2010级博士班的班长王彬彬就是其中之一。冯燕芳说班级里有什么活儿王彬彬都尽量一个人担下来,不给同学们添麻烦。她还说:“每次收发材料,他都挨个宿舍楼的跑,我想帮他提他都说不用。他真的是一个特别热心,特别称职的好班长!”。虽然现在冯燕芳正集中精力写作毕业论文,和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少了,但她说和同学们间的友谊会一直保持下去。

成长

学习哲学已经快十年了,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已经成为了冯燕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没怎么想过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在我眼中它就是一门吸引着我的高深的学问”,冯燕芳谈到陪伴了自己快十年的哲学时说。哲学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体会纯粹的精神乐趣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特征。而在中国,哲学自古就与人生的责任和价值相联系。冯燕芳没有把她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任何功利的色彩,只是将其当作纯粹的学术研究。她潜心苦读卷轶浩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如同一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踩着帆板自由滑翔的运动健儿。 正所谓“钻之弥深,仰之弥高。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理论高峰的过程中,她对哲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这浓厚的兴趣激励着冯燕芳勇往直前,乐此不疲。 目前冯燕芳研究的方向是国外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研究国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变化以及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新的诠释和解读。她在研究中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两大新的情况:一是工人阶级的衰微。西方国家推行的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人阶级的战斗性。还有消费社会的兴起、公民身份的确立以及知识和教育的提高等因素都导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衰微,而这自然就削弱了社会阶级矛盾。二是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社会上兴起的不再是阶级斗争,取而代之的是同性恋、女权主义者等群体的要求群体权利的运动。这些群体的凸显弱化了阶级的概念。这些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读博士的近三年的时间里,冯燕芳先后发表了15篇论文,其中有10篇在校级的B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每一篇论文从最初构思到形成总体框架再到最后的成文一般要花两个月的时间。论文初稿完成后还要与导师交流沟通并反复修改。这次申请宝钢奖学金所提交的三篇论文全部是冯燕芳独立完成并独立发表的。“这可能也是我最打动评委老师的地方吧”,冯燕芳说道。三篇高质量的论文让冯燕芳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全校仅十位获得宝钢奖学金这一殊荣的同学之一。 还有几个月,冯燕芳就要博士毕业了,二十多年的求学生涯就要结束了。但她即将踏入新的征程,去实现自己新的理想。她近来一直在寻找一所有哲学系的大学,希望当上专业课的讲师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不久前,她与西安的一所大学确立了初步的就业意向,不久后就将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哲学教师。不过随着对理论研究的深入,冯燕芳的理想由最初的成为一名公共课教师变成了成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关于未来,冯燕芳的内心充满了期待,憧憬着一边搞科研,一边教书育人的教师生活。同时她希望工作的学校能给她充分的自由学术的空间,让她继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享受思考带给她的无穷乐趣。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