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求学路上永远保持奔跑的姿态
来源:学生记者 王洋
时间:2013.05.03
宝钢_吴韵曦 吴韵曦,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2012年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博士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社团指导中心副主任,博士生部部长,学术部部长。曾获首都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一等奖学金。曾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论文,佛山市征文活动二等奖,曾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这两天一直在忙毕业论文”,一身合身的休闲装,一个单肩运动挎包,满脸亲切的笑容,瘦高的身材显得精神饱满。他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宝钢奖学金”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吴韵曦。 虽然已经是博士生师兄了,但是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察到任何的距离感,一样的青春朝气,一样的充满着向上和阳光的正能量。唯一感到有些许不同的,或许是拥有过更多阅历之后,师兄身上独特的厚重、沉稳与谦逊。 “觉得很多人更加优秀,自己只是比较幸运。感谢人大,要感谢导师的宽容和评委的认可。”当谈到自己所获得的“宝钢奖学金”这一殊荣时,吴韵曦的这种超于常人的谦逊便流露无遗,但是我们从那种喜悦的神态中,依旧可以想象当初拿到奖项时的惊喜。 “申请的时候才有所了解。这个奖与吴玉章奖学金一样,全校仅10人,是人大学子的很高荣誉”,一提到这个奖项,吴韵曦好像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学院通知申请这个奖项,我自己上网查看后,决定要去试试,自己当时并没有想太多。” 但申请归申请,这个奖项毕竟是人大全校所有的优秀学子共同在竞争,最终得到它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了。说到这个,他也丝毫不去掩饰:“反正那一段前前后后经历了很多,包括像准备材料啦,经过层层推荐啦,总之还是比较困难的。想想看,全校本科、硕士、博士一起竞争,一定会是比较激烈的。” 诚然,正如吴韵曦所说,在人大的万千学子中,一定还有很多更加优秀、更加有特长的莘莘学子没有被发现,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得到这样的荣誉。但是所有已经被评上的获奖者一定都有充分的资格成为人大的骄傲,也一定会在不同的方面拥有着其他竞争者暂时还无法企及的高度。 “嘿嘿,要说优势嘛,也许就在于读博期间发表了一些论文,当然有些获得过一些小奖。还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所以经历可能相对其他人会比较丰富些。” 虽然吴韵曦不愿意太多地提及自己所谓的成就,但是不论是曾经指导过他的老师,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与他一起在社团中工作过的同事,哪怕是曾经让师兄自己都略有发怵的学生工作中的领导,对他的努力勤奋的精神和所取得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同学眼中,他是大家在学习中的一面旗帜。除了平时的学习内容之外,多篇论文曾经被期刊发表,有些还得过学校不同级别的奖。“每写一篇论文我都尽量做到完善与严谨,虽然有时这样做会很费时费神,但是只有这样我才觉得能够对得起所有即将要读到它的人。” 在完成最近的一篇论文时,吴韵曦留下了这样的一串文字:“脑力活+体力活、突击战+持久战,还伴随着不时降临的高原反应。身边同学大多悠闲,相继放假回家。鉴于题目挺难,材料挺多,积累又少,码字又慢,唯有笨鸟先飞,留守校园。心平气和,正是做学问的好时机。于是,狂飙突进……” 在学生工作中,他是研究生会共事的同学和师弟师妹口中的“主席师兄”。在大家眼中,他似乎有两种角色与形象,在正式的场合中,他是拿得起放得下,临危不乱,能hold住全场的“吴主席”。而在平时的交往中,他又是亲切近人,有求必应的“师兄”,然而他更喜欢别人叫自己一个可爱的绰号——“曦仔”。所有在这个组织中的成员充满了归属感,而他自己也说:“在这里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真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在吴韵曦自己空间的个人标签中,师兄留下了这样的一串标记——“中老校区→华师桂子山→北大未名湖→人大明德楼”。 是的,从北大国关到人大国关,吴韵曦的性格与个性也在这两所学府中被打磨、雕琢,被两种不同的氛围所熏陶,也自然而然地被渲染上了两种不同的色彩。 “我想是务实”,当被问到人大给自己留下最深的印象时他这样评价,“人大的学生不喜欢好高骛远,他们总是脚踏实地地,踏踏实实地去走出自己的路”。“还有最想感谢的就是这里所提供的十分优越的平台,让我们的发展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和视野。当然,更应该感谢的是这里所有的优秀的老师和同学,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厚重严谨、实事求是的校风也让吴韵曦自己更加踏实和谦逊。“沉稳,低调”是师兄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师兄对自己的成绩都是三缄其口,就算被问到,也只是用“幸运”这样的词敷衍过去。“世上有很多可以挽回和不可挽回的,机会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我不过抓住了几次机会。” 机会固然重要,但其实,哪里有这样多的幸运,只不过背后往往是付出过他人很难做到的艰辛。 “做简历难免回首往事,最大感触总是不务正业、虚度光阴。”在给自己做总结时,当他说出了这样的话,一下子,我不知是从哪里来的莫名的震撼感,然后是汗颜。 “我没有什么所为可供分享的成功经验”,他微微一笑,“不过我想和所有依然在苦苦求索的人大人分享一句话——有机会多争取,落选后少在意;成功时少得意,失败后多努力。” 不为过去懊恼,不为未来愁苦,保持现在永远奔跑的姿态和方向,永不言弃。也许这就是吴韵曦求学与做人的处世哲学。不论别人如何评价你,是羡慕,是嫉妒,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完善,可以追求到更好,所以学会淡然的说一句“只是幸运”。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