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不忘对学术的赤诚之爱
来源:学生记者 何怡然
时间:2013.05.03
何安华 何安华,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2012年“宝钢奖学金”获得者。教育部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 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届“学术新星”提名奖获得者。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07-2013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6篇,参编著作6部,主持学校和学院研究生资助课题2项,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地方政府等单位相关课题研究十余项;社会实践丰富,曾担任国家科技部铁道部秦巴山片区农村扶贫工作联合调研专家组成员。 成绩优异,一路保研、保博,多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学术与调研实践成果显著……初次见面,人们总是被何安华众多的荣誉与扎实的学术功底所吸引。但何安华自己却认为,褪去各种光环,他不过是一个兢兢业业做着喜欢的事、追寻梦想的普通人。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调研”一词可谓是何安华9年研究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道路上的核心词:早在大二,第一次在河南兰考县南马庄村调研的经历就使他认识到基层调研的意义,从此树立了在学术道路上坚持调研的目标;硕士、博士期间,他抓住各种机会,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地方政府等单位相关课题研究十余项;几年的调研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实与书本的不同、实际与理论的差异。他说,不同于一些应用大量文献资料做研究的学科,是社会现象养活了我们这个学科的人;在调研中我们用书本理论指导调研实践,同时,我们在调研中观察到和体悟到的促使我们回过头去更深刻地思考和理解书本,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回顾调研生活,何安华说四处调研确实很辛苦,但辛苦并快乐着。虽然何安华在读博期间也考虑过出国,但在国内调研和出国的选择上,他选择了前者,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一次,他仍会坚持当初的选择。 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何安华还经常到其他学院、其他学校去“蹭课”:包括经济学院、汉青学院的经济学课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课程班和人大经济论坛统计软件培训班。他认为,尽管旁听的这些课程与自己研究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是其研究方法能为本学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给予他对本学科一种新的认知与感悟。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当谈到平时的生活时,何安华笑着说:其实博士的生活并非仅仅围绕着学术和调研——整天埋头于各类文献,忙碌于各类研究;博士生也和大家一样,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虽然学术和调研的压力的确很大,但是何安华并没有荒废自己的兴趣爱好,反而很好地将各种爱好用于减压放松。偏好各种球类运动的他一有时间就会和同学切磋球技,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样样拿得出手;几个宿舍的同学偶尔会相约打牌,边打牌边讨论时事新闻,往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作为广东人,平日里他也很喜欢看港剧,聊起TVB的时候侃侃而谈。这些都使他的博士生活始终丰富多彩,意义非凡。

未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当谈及毕业之后的规划时,何安华说道,做调研仍会是他日后工作的核心,因此他的首选是科研机构。硕博五年,何安华已经先后在北京中社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产经所农村室、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等科研机构实习实践,在其中锻炼了能力,也更增强了他坚持走做调研这条路的信念。他说,科研机构这个平台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去支持调研工作,提供更多了解农村信息和社会真实情况的机会,调研人员因此能够提供真正切实有效的政策,真正服务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何安华学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初衷,是他一直热爱的事业,也是他一直坚持的方向。 

寄语师弟师妹

当谈及对师弟师妹大学规划的建议时,何安华诚恳地说:希望师弟师妹多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因为从高中到大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对知识的接受形式从老师灌输为主逐渐过渡为以自由涉猎为主。因此,大学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大家关注社会,是养成独立思考与分析社会问题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在始终把学习摆在最根本位置的基础上,还可以多参与社团活动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经历。 最后,对于创新杯,结合自己的经验,何安华还谈了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创新杯要始终围绕一个主题,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在调研过程中要戒躁戒躁,克服功利心,始终保持着自己对学术调研的热爱和赤诚之心。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