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程天权: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14.03.24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典范。

一、党的十七大为我们全面勾画了未来中国的宏伟蓝图

十七大报告既是一个主题突出、旗帜鲜明的政治宣言,又是一个全面规划小康社会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

第一,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回答了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关于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争议和疑问,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无比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通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任何怀疑和责难都是站不住脚的。正因如此,十七大报告才庄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在各项事业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第二,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为我们党提供了又一科学的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十七大的又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实践意义,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展的实践呼唤发展的理论,新的理论必将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于,既继承和坚持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既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注意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既立足于当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又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既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可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党心和民意,也是当代中国最受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重申,必将载入历史史册,成为对我党我国乃至全人类发展的新贡献。

第三、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未来各项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是指导我们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对过去五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这一宏伟目标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一个全面的指标,它的实现,将使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文明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重要的基础。然而,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初级的、低水平的、很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的奋斗目标,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需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十七大报告正是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基础上,对未来五年内各个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为人们指明了发展的前景和努力的方向。十七大确立的各项奋斗目标,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十分巨大,影响十分深远,必将激励和带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努力奋进。

二、党的十七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精神,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客观环境。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正是在准确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论述。

第一、发展高等教育,就要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将高等教育事业置于国家建设各项事业当中优先发展的地位。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仍然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因此高等教育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仍然要落实优先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从政府角度而言,首要的就是要确保高等教育的有效投入,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就高等院校自身而言,就是要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调整发展政策,坚持走内涵提高式的发展道路,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

第二、发展高等教育,就要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要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求我们要稳步发展,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要以学生为本,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和谐。总体来说,高等教育就要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重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第三、发展高等教育,就要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注重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且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这足以证明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是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方面,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平等地分享高等教育资源,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进程,通过完善高等人才的选拔制度,让更多有才华的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完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有志青年完成学业,扫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加大对地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的支持力度,来保证广大青年学生都同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严惩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腐败问题,杜绝各种“关系”,堵住各种“后门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平享受高等教育方面的合法权益。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和冷静思考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形成共识,迎难而上,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再上新台阶,迎接挑战达到新水平。

三、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高举“发展、创新、和谐”的旗帜,坚持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的发展道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大学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党的工作要始终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这一中心,以学校事业发展为主题,总揽全局抓党建,服务中心促发展。

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必须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重要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增强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党委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必须认真组织师生员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笔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重要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激发信心和力量,增强办好人民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报告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任务上来。学校各级党团组织要认真组织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橱窗等媒体,广泛宣传十七大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宣传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积极营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良好氛围。学校各级职能部门要在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实际,认真总结和归纳工作中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和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教学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狠抓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依托和发挥学科优势,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重镇。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基地,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紧紧抓住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有利契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新的成绩。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入报告和党章,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是十七大的灵魂和亮点。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来说,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发挥理论学科优势,组织力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贡献。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一理论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指引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的职责,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高等学校也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没有高校校园的和谐,难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同时,只有不断提高党对高校的领导水平,才能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才能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师资队伍,从而为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才能完成构建和谐校园的伟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用和谐的理念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精心谋划,全面推进,开拓进取,克服矛盾和阻力,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推动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进步,才能不断取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载于《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7年11期)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