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新时代人才培养大会,开启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新征程。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任务部署,回顾总结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经验成就,着眼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谋划部署面向2037建校百年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与行动方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上乘势而上、行稳致远。
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长林尚立就落实《中国人民大学面向2037建校百年人才自主培养创新行动计划》作工作部署,在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朱信凯、吴付来、郑水泉、王易、冯仕政、郑新业、支晓强、青格勒图出席会议。
张东刚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在2037年建校百年之际,学校将建设成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顶尖学府。两个历史节点的相遇耦合,是党和国家以及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中国人民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光荣责任,也彰显着中国人民大学与党同心、和党同行、跟党奋斗的情怀担当。学校召开首次新时代人才培养大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从历史维度看,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从实践维度看,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进入整体性革命性重塑的改革攻坚期;从全球维度看,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张东刚指出,未来一个时期,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聚焦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高站位强化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党的意志主张在教书育人第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引导人大学子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矢志扎根人民、服务国家、奉献祖国;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学生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做事业闯将;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育人体系创造性转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哲理、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高要求落实核心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要着眼于“新”,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课内外一体设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创“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要立足于“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全面发展;要聚焦于“师”,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做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打造“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三是高标准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要服务国家需求,锚定人才培养战略方位,以构建完善“独树一帜”学科专业发展大格局为目标,从政治上看、从战略上谋、从基础上抓、从重点上破,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要探索交叉融合,开辟人才培养发展空间,有效促进创新要素聚集、融合和贯通,培养具备跨学科思考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拔尖人才;要强化能力训练,锻造人才培养过硬本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向能力转化,打通育人和成才的“最后一公里”;要立足时代前沿,率先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应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主流趋势,塑造人才培养全新生态。
张东刚强调,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道路上,我们要拿出勇气、坚定信心,总结好、运用好延安时期以来学校人才培养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和发展趋势,系统推进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创新,以教书育人的实际成效回报社会、引领时代,用实际行动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提供人大方案、形成人大智慧、贡献人大力量。
林尚立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以人民为名,为人民而生。在八十余载峥嵘岁月中,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的担当作为,彰显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面向未来,学校牢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的政治嘱托,自2022年4月启动《中国人民大学面向2037建校百年人才自主培养创新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历经两年时间反复修改最终成稿。
林尚立深入解读了《中国人民大学面向2037建校百年人才自主培养创新行动计划》并作工作部署。他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扎实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用心写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人大答卷,要把人才培养置于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地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学校服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能力。
林尚立指出,人才培养是“良心活”,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涵养学生的道德、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呼声,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人才培养是“操心活”,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的学术进展、心理状态和职业发展,努力做“父母之心”和“教师之责”的统一者;人才培养是“匠心活”,要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个人成长,做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统一者。希望全校师生凝聚共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面向2037建校百年,着力打造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以百年人大支撑教育强国,以人大百年夯实复兴之路,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国家一级教授、崇实书院院长杨瑞龙,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郗戈,哲学院2020级本科生伍润昊,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黄晶,统计学院本科教务秘书董珂,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洪荞作为师生代表先后作交流发言。
杨瑞龙表示,崇实书院通过研制一流培养方案、深化一流教材建设、打造一流课堂生态三个环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努力把人才培养路线图变成施工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郗戈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构建培优思政“金课”的课程体系;建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夯实培优思政“金课”的学理支撑;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汇聚培优思政“金课”的最大合力;升级技术赋能,强化培优思政“金课”的创新优势,努力在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伍润昊表示,作为“强基计划”的首批学生和学校面向2037建校百年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受益者,自己在人大的求学生涯可以用 “强基”“实践”和“服务”三个关键词总结。未来,将继续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黄晶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系统完备的学术训练体系和多元的国际交流渠道,涵养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坚定了自己的学术志趣、拓宽了自己的研究视野。今后自己定会将人大的精神底蕴薪火相传,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董珂表示,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身处教学服务保障的第一线,必须提高站位谋育人,主动进取抓培养,敢于担当促发展,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主线,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工作创新,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地落实,以高质量教学管理工作服务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发展新格局。
洪荞表示,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要强化思政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贯穿学生工作始终;重构交往体系,为“三全育人”疏通盲点盲区;践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成熟理性真诚的人,为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坚力量而努力奋斗。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围绕思政育人、本研贯通、课堂教学、国际交流、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分六组进行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大会为构建“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提供了遵循,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指明了方向。今后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剖析问题,在工作中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全员、全程、全心投入建校百年人才培养改革的宏伟征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代表;学校各有关部(处)、教学支持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学院(系)、书院等教学单位负责同志,各学院(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务秘书、学生代表等38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