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签署协议 合作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
来源:人大新闻网
时间:2012.07.31

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协议》。双方将本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和“世界城市”建设的宗旨,推进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建设,进而带动北京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发展。

签约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出席仪式并致辞。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波主持签字仪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与通州区区长岳鹏代表合作双方签署协议。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寿全,北京市国土局总规划师丁晓,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北京市住建委委员王荣武,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牛维麟、林岗、马俊杰、陈一兵、王利明、杨慧林,通州区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仪式。

据介绍,通州校区(东校区)将与中关村校区(西校区)一起构成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的双主校区,共同承担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两校区将合理分工,在办学规模、学科布局、教学科研机构设置等方面,按照总体平衡、略侧重通州校区的原则进行。东校区将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布局的一般规律,结合国家战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学校具有传统优势的人文社会学科,有选择地适当发展理工医学科、艺术学科,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高水平跨学科研究服务。按照规划,东校区将建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培养层次齐全的新型校区和留学生培养的主要基地。同时,结合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打造北京市金融中心、通州新城的战略部署,东校区将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打造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基地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合作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将中国人民大学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对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快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实现国家战略任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将对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的规划与建设予以大力支持。希望学校抓住新校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深化改革,加快“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要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主动融入北京和通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支撑“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指出,在通州建设新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需要,也是通州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需要,希望双方能有良好的合作。从教育的角度看,通州应该有两到三所有特色的大学,特别是像中国人民大学这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著名大学。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讲话中称,这次合作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双方的眼光。通州区是北京最具潜力、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现代化新城,中国人民大学的引入必将对通州新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州新校区也必将为人民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重点大学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我国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中,中国人民大学应当通过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立足于建设通州东校区,学校将一举解决办学空间极其紧张这一最大发展瓶颈问题,带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提升国际性等各项事业发展,有利于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符合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同时结合北京市区域发展定位,助力于完善北京教育发展格局,有利于改变北京教育发展总体上“西强东弱”的格局,改善区域文化生态,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加快通州新城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的建立意义重大,扩大人民大学这所具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高校的办学空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个战略性举措。作为人民大学历史上的“第三次创业”,新校区的建设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签约仪式迈出了第一步,距离最终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的建立一定会使人民大学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灿烂,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北京市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表示,通州将全力保障合作的开展,相信双方合作一定能够结出累累硕果,实现共同发展。通州是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特色、享誉海内外的影响力、丰厚的学术人才资源必将极大促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同时,借助现代化国际新城良好的空间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中国人民大学也必将能够更好地推进“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2002年4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要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2010年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指出,“60年来,人民大学始终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要将中国人民大学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但由于历史的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办学空间非常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学校未来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最大瓶颈。目前校园占地总面积和生均占地面积在全部39所985高校中,中国人民大学均居倒数几位。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的建设得到中央领导和教育部、北京市的高度重视。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既是落实2010年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重大部署,也是推进通州新城建设、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延安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1950年在北京正式命名组建。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以来,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北京市高校建设起到了示范连带作用。学校还建设了一流的附属中学、小学,在加强区域基础教育的同时,推动全市的基础教育整体优化。作为新建校区,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将努力按照符合世界一流大学教学科研发展趋势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建设,努力打造北京最具特色、最美的现代化校园,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水平示范校园。

媒体链接:[新华网]中国人民大学将在通州建新校区

[中国教育报]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落户北京通州区

[北京日报]人民大学通州建新校区 面积大一倍

[北京青年报]人民大学将在通州 开建两千亩东校区

(编辑 杨默)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