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音乐中的人大——纪宝成校长谈《中国人民大学之歌》
时间:2007.10.24

金秋的和煦阳光洒进明德主楼那间明净的办公室, 百忙之中的纪宝成校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用饱满的激情将《中国人民大学之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创作目的等,娓娓道来,其间闪烁着思想者的火花,洋溢着开拓者的豪情,挥洒着诗人般的浪漫情怀,饱含着对人民大学深沉的爱,承载着一位大学校长厚重的历史使命感。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回荡,奋发向上的歌词激荡着人心,纪校长的讲述令人感悟、发人深省:什么是人大精神、人大风骨、人大气派?      

诞生篇:从战火中走来的豪迈

想创作人大之歌的愿望在纪校长心中已经酝酿2、3年了,但进入正式创作是在一年多以前。纪校长创作时浮想连翩,人民大学70年多少风风雨雨,新世纪多少艰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句歌词就是:“从战火中走来的豪迈”,这句充满了激情和沧桑风雨的词从写下后就一直没改。当时,纪校长随着喷涌而出的诗情,一气呵成: “在发展中奋斗的风采,风云际会焕发着崇高理想,洪波涌起激荡着赤子情怀。”很快,初稿挥洒而就。

纪校长说,围绕写作歌词,有过三次讨论。第二次讨论时,与会的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赵方教授提出,整个歌词比较宏观,希望有点具象的东西。纪校长受此启发,添加了第二段:“百家廊下的花团锦簇,求是园中的流光溢彩”。

今年7月14日进行的第三次讨论对现在的歌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原先的稿子只有一段,不好谱曲。与会的印青提出能否像《我的祖国》那样,分为主歌和副歌。经过修改,当天晚上再次定稿。7月16日,纪校长在去云南的飞机上还在思考,“百家廊下的花团锦簇,求是园中的流光溢彩”这两句,感觉文学色彩太浓重了。于是17日晚,他把这两句改为“百家廊下的宁静圣洁,求是园中的自由和谐”。这时整个歌曲已基本定型。

纪校长认为,反映一个组织的歌曲,应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穿透力。人民大学要有一首歌,表现自己的校风。人大已有了“三人行”的校徽,它承载了人大的办学理念。一首好的歌,同样是学校精神、理念、校风、学风、风气、风骨展示的重要载体。  

人大由于特殊的历史和传统,这首歌应当充满豪情、激情和感情,要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旋律。要具备这些东西,首先要有体现这些精神的歌词,然后才为之作曲。在酝酿歌词的一年多时间里,纪校长一直在思考,怎样浓缩人大70年的历史、展现新世纪的特征和面向未来三者的有机统一。人大特有的气质、功能、特点、优良传统、办学理念,人大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所承担的重大责任,这些都是创作歌词需要考虑的因素。

纪校长说,在写作歌词的过程中,许多校内外人士都建言献策。还提了一些技术性的建议。纪校长还十分感谢印青先生,他说,印青作的曲子基于对歌词,对人大历史的深刻理解,把歌词中的感情非常完美地抒发了出来。

阐释篇:歌词中的微言大义  

纪校长认为,因为是校歌,所以还要写得优美一点,雅致一点,庄重一点,但必须充满激情,应该文字比较精练。例如,歌词里的“洪波涌起”,引自曹孟德的诗;“浩荡弦歌”的“弦歌”,则出自孔子的《论语》。  

歌词展现了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纪校长一句一句地为我们解说:“从战火中走来的豪迈”,人大的前身陕北工学、华北大学等都是从炮火中的大学;“在发展中奋斗的风采”,人大70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这两句意蕴深远,很朴实、厚重。

接着写的是70年的时代风雨与人大的关系,“风云际会焕发着崇高理想,洪波涌起激荡着赤子情怀”,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大人所共有的特质和追求。纪校长说:“唱到这里,就能想到吴玉章老校长,想到张志新、吴福明、陈锡添等这样的校友,也可以想到人大走出的共和国的建设者、领袖人才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回顾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以后,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友可以很豪迈地一致宣称:“壮哉人大,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纪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回顾这70年,用“壮哉”来浓缩我们对人大的赞美,是合适的。但我们并不仅仅满足赞美,我们还要继续与时代共进,于是唱到“浩荡弦歌,我们阔步奋进在时代”。  

纪校长继续为我们解释副歌(第二段),他说,虽然很简短,但却是对人大今天已有成就的讴歌。它体现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学校的赞美,是我们要把学校办得更好,要自强不息,永远奋进。    

歌词第二段体现了人大的社会功能,包容了人大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往,落脚于培养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体现了学校的气质。    

“百家廊下的宁静圣洁,求是园中的自由和谐”。这两句看上去可以认为是写景、抒情,也可以认为它是对人大精神的写照。人大建筑很多,我们在歌词中用了“百家廊”、“求是园”两个富于寓意的地方。“百家廊”表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求是园”表明人民大学实事求是,敢于探索,追求真理、光明和进步。

“宁静圣洁”是说大学是潜心治学的学术殿堂,是个讲究科学、讲究真理的地方,这里拒绝诱惑,拒绝浮躁。

“自由和谐”,是指自由与和谐的统一。处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教学科研才有丰硕的成果,师生才能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  

“德智体雅”,纪校长在此着重解释了“雅育”。他认为,除了德育、智育、体育,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急切呼唤雅育。因为“德智体”很难把“雅”全部包括进去,也不能说“德智体美”。因为“美”不等于“雅”,“雅育”比“美育”的外延更广一些。“雅育”是说要有礼貌、尊老爱幼、谦和、善于团结他人、尊重他人,要有一种礼让、谦让的精神,就像《论语》中所说:“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胡总书记讲话中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仅是对师范学校师生的要求,也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德智体方面要发展,还要讲风度,做个优雅的人,拥有一个优雅的人生。

接下来,作为社会栋梁,我们培养的人才是要为社会做事的。不但做事方面是社会栋梁,做人也要“真善美爱”,塑造人格,不但要做合格的公民,还要做国民表率。人大汇集了全国的青年精英,他们应当成为社会的精英。这个地方强调八个字:“德智体雅,真善美爱”。我们觉得“真善美”不完全包括爱心,这里单提出“爱”,可以更加突出、强调一下。这样八个字并提,我们的教育理念就很全面了。  

有人说,纪校长做事很务实,但目标是理想主义的。而“德智体雅,真善美爱”的标准也正好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色彩。纪校长说,这八个字要求很高,我们一辈子也很难达到这个目标,但有没有这八个字,是否向这个目标努力,结果就大不相同。有了这个目标,并向它努力,这一辈子就是有价值的,辉煌的,也是优雅的一生,有成就的一生;没有这个目标,那就很难说了。


寓意篇:对人大的多维透视

纪校长由衷地认为,歌词的创作既是基于对人大70年历史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又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大改革、发展、奋斗的实践,这些都为歌词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他说,歌词是从历史当中来的,是从我们广大师生员工奋斗的实践当中来的。  

进入新时期,人大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如“三人”(即人民、人本、人文)、“三大”(即大师、大楼、大气)、“三真”(即真情、真想、真干)、提出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培养目标,这些都体现在歌词里面。没有这些实践,没有这些奋斗所获得的成就,没有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对人大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很难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这首歌的歌词是自觉、自信、自豪的。  

纪校长说,我还要感谢印青先生对歌词的深刻理解。印青对我讲,看到第一句他就震撼,“从战火中走来的豪迈”,在中国,除了人大,哪一所大学能讲这样的话? 纪校长认为,作曲家基于对歌词、对人大历史的深刻理解,把词中的感情非常完美地抒发了出来:豪迈、光明、健康、向上,唱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旋律优美、昂扬,可以说充分展现了人大的理念、优良传统、光荣历史,唱出了人大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  

《中国人民大学之歌》推出之后,师生反响强烈,好评如潮。纪校长还拿出了老教授周诚的致信,周老在信中对词的音韵提出了建议,并称赞:歌词“高屋建瓴,气势雄浑,令人叹为观止。”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