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为有源头活水来——劳动人事学院教师党支部建设侧记
来源:校报 学生记者 毕玥
时间:2018.06.08

48、40.6、38,这三个数字分别是劳动人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院长助理和系主任等具有行政职务的教师,以及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在这里,教师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我们把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学院后备干部的中坚力量培养。在党支部委员层面,副高及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就更多了,他们又与现在的支部书记队伍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年龄梯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唐鑛介绍说。

劳动人事学院党政班子于2014年底率先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始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创新开展教师党支部建设,建立完善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扶”制度,组织党员骨干理论学习轮训,建设“党员之家”和“党员阅读角”,从源头上激发了教师党建工作的活力,让基层党组织为学院发展真正起到了凝心聚气铸魂的作用。

为青年教师党员的成长树立标杆

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安排下,劳动人事学院的党委负责人亲自负责对各支部重点工作的督导,所有党员院领导都积极支持、保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活动,履行好作为支部成员的义务。对于青年教师党员而言,入口无疑是重要的一关,在这样的重要节点处,学院党委不仅会进行原则指导,还将谈心谈话、入党考察等工作都交由党委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一起研判。“海归”教师陈轩就是在这样的关怀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

陈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后于美国迈阿密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年来到劳动人事学院任教。她在入党材料中提到,“刚来到学校工作时,学生稚气还未脱去,学院领导和同事给予自己很多支持和帮助。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感悟到教师工作的神圣,也了解了我国政府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对如何运用自身所学分析我国的具体经济问题有了切身体会和极大收获。”———她的这些经验来自于三尺讲台,来自于担任班主任工作,来自于参加“海归”人才挂职锻炼。带着这些收获,2016年,陈轩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在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党课培训和谈心谈话。在学院党课上,她认真聆听了唐鑛教授讲授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梦》,对“理想”和“幸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对周石教授讲授《追求真理是人民大学同学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的记录,其中最后一句是“共产党人应坚守底线,始终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在党校课堂之外,陈轩还去观摩过学院硕士班党支部专题生活会与党员民主评议会,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对党的组织生活有了一次感性认识,感受到了其亲和力。”她这样说。后来,她还参加了全国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党员数量和质量问题研究”组织的“党外青年教师座谈会”,感受到了同龄人对党组织的热诚,“大家的发言坦率真诚、开诚布公,我们对入党工作、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党的组织活动各抒己见,非常热烈。”

通过学校党课的考核后,2017年12月14日,陈轩在劳动经济系支部大会上宣读了自己的入党志愿书。而在此之前,陈轩已与唐鑛书记进行了三次谈话。“第一次谈话内容和氛围比较轻松,主要是我向唐老师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陈轩笑着说。在第二次谈话里,唐鑛书记和陈轩聊起了关于党的宏观情况,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员现在的总体规模,我国的法治建设,老一辈革命家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等等———陈轩认为这是自己亟需补足的欠缺之处。第三次谈话则是在宣誓之前,她向唐鑛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青年教师,成为对组织、集体有贡献的人。就这样,“当唐老师带领学院新一批预备党员宣读入党誓词时,我感受到了自己角色的变化,感受到了党组织的亲切和温暖。”

对陈轩的入党培养是劳动人事学院发展青年教师入党的一个缩影。学院党校每学期定期开班,坚持院党委书记、院长亲自上党校讲坛授课,并修订完善了逾1万字的《劳动人事学院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制定了新的学院党校考核细则,对发展对象实施两轮理论考试选拔,确保推荐的学员质量过硬;坚持由党委负责人审看所有的发展材料并和全部发展对象作个别谈话,并带领他们统一进行入党宣誓,增强新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责任意识。

用文化润泽教师党员的精神家园

劳动人事学院的“党员之家”就在求是楼里,还设有“党员阅读角”。根据重大事件的节点,学院会及时组织全院党员骨干的理论学习轮训,曾先后邀请吴美华、陶文昭等知名专家来院作辅导报告。除了每学期利用工作部署、集中学习等机会对所有党支部书记进行常规培训之外,还积极组织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等骨干参加学校和北京市组织的线上和线下培训。“为了保证学习培训等党支部活动开展的效果,学院减免了党支部书记的教学工作量;尤其珍惜组织调训的机会,做好院内调课等安排,全力支持教师党员参加脱产培训。”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自强介绍道。

在劳动人事学院,“劳人文化”是时刻浸润在师生心中的精神源泉,在教师党支部建设中,挖掘传承劳人院的党性教育文化就是重要的一环。学院在全校较早申请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邀请离退休教师以参与学位授予仪式、为新生作开学报告等形式发挥独特优势参与学院建设。从2015年起的每一年,离退休教工党支部都联合在职教师党支部举办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暨“薪火相传”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老同志来讲述党史国史校史院史,参与交流的老同志包括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劳动经济学家赵履宽教授(88岁),建院元老、著名社会保障学者孙光德教授(87岁)等,让新老党员围绕政策和理论学习热点、教师党员的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进行交流。这样的活动不仅是思维的碰撞,更是文化的继承,老同志的经历和寄语就是学院党性教育的独特资源。

在校园里,与教师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就是同学们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党建工作,劳动人事学院积极促进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互动。例如,所有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都被安排担任了对应专业研究生班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导师,学院党委要求教师党支部书记经常性地参加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既是去指导,也能观摩“取经”。2017年12月15日,劳动关系专业2017级硕士班党支部与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党支部共同举办红色“1+1”活动,就邀请了劳动关系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涂永前老师参加,与会的党员们结合十九大精神和自身学习、工作的经验展开了交流。教师党支部书记赵丽秋、郭瑜等也分别参加了定点联系的学生党支部的活动。2017年底,劳动人事学院实现了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全覆盖,苏中兴、王非、郭瑜、涂永前、张石磊等教工支部书记、委员在全院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大会上报告工作。这进一步增进了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的互相了解,也能通过发现共性和差异性为党支部书记工作树立典型,是对劳人文化的共同继承与发扬。

让党员教师成为党建和学术工作的“领头雁”

劳动人事学院现有4个教师党支部,与现有的系(教研室)相配套,其设置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起到支撑作用。“在党员教师的培养上,劳动人事学院的特色在于专业研究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教师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强。学院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平台,大力支持青年教师独当一面、在学院管理中发挥作用,积极推荐教师到广阔领域去承担工作任务。”劳动人事学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杨伟国这样说。

学院各个基层党支部都能做到自觉地将学习十九大精神与展望专业前景、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探讨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结合起来,党员教师纷纷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人力资本服务领域新增长点,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等重大命题都与劳动人事学院的学科领域密切相关,时代为个人提供了一展抱负的机遇。近期,杨伟国、杨立雄两位教授围绕“一带一路”和残疾人保障开展的研究分别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正是学院党员教师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来指导科研的现实成果之一。自去年5月以来,刘松博、王桢、李育辉等党员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在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优。这些例子正是劳动人事学院教师党员在党建和本职工作中争当“领头雁”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学院入职的“海归”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其中有的本来就是党员,有的则是学院党委认为可以考虑发展入党的对象。学院为此专门召开了海外归国人才工作专题研讨会,帮助“海归”人才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劳动经济系系主任韩军副教授来校报到后不久,就被选派参加了中组部博士团、在新疆和田地区挂职锻炼。他与基层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返回工作岗位后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贫困问题的攻关研究。

“要在教学科研中坚持党的政策,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首先保证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过硬、作风顽强、形象优良。”唐鑛书记说。在未来,劳动人事学院将会继续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根基来夯实,从源头激活党支部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发挥好教师党支部政治引领、立心铸魂的作用,发挥教师党员“领头雁”的作用,为学院新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编辑:赵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