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策马扬鞭春来时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建设纪实
时间:2012.07.29

走进人民大学的校园,人们见到了一幅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景观。校园内,重新命名的道路充满着新的文化意味,宽阔的道路向四边伸展,新起的世纪体育馆、多媒体教学楼,呈现着一流大学的气派,昔日缺少绿色的校园内,花草繁茂,欣欣向荣,而新建的百家园与百家廊,更是向人们昭示着人民大学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范与襟怀风度。校园的景观烘托出人民大学浓郁的人文气氛,徜徉其间,人们深刻感受到人民大学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灰色的记忆

然而,曾几何时,人们还记得过去人民大学校园的简陋与尴尬,它与人民大学曾经遭受过的痛苦经历相陪伴。

人民大学是从解放区迁移到北京城的一座由我党亲自创办的大学,由于战争年代转战南北的历史原因,解放后进入北京城之后,还一直保留着战争年代因陋就简的校园格局。十年浩劫中,人民大学被强行解散,校园变成军队营房。由于这些原因,人民大学在1978年复校后,百废待兴,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各种基本的教学秩序,校园建设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80年代中后期,正是中国高教事业取得迅猛发展的年代,而人民大学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一些应有的发展机会,无论是在学校的软件还是作为硬件的校园建设方面,都与其他兄弟院校的距离越拉越远。原本就简陋零乱的校园,此时更是与中国高教事业的发展遥遥落后。校园建设的规模与一流大学的水平远远不能匹配。

过去,人们常说,人大校园有三多三少,就是破房多,摊点多,土路多;新楼少,绿地少,文化内涵少。很多年来,提起人大的校园,人们想到的就是灰蒙蒙的颜色,听见的是一声叹息:人大怎么是这样的?在人们心目,大学是培养宽广恢宏、温润儒雅的学术人格的神圣殿堂。但是人大这样的环境未能烘托出学校应有的学术与文化氛围,还影响着人们的心态与精神。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与人民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教育的软件与硬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那么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校园建设必须与我们伟大祖国的改革和发展一样,跟上时代的步伐,走上新的腾飞之路,这也是吴玉章、成仿吾等老一辈教育家创办人民大学的心愿。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讲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然而,大师与大楼也是相互依存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一流的大学,除了大师的层出不穷外,还在于她们有着举世闻名的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清华的西洋风格校景,北大的古典建筑风格,都营造出一种特有的高等学府的精神文化氛围。

经历过烽火硝烟,饱尝了风雨沧桑的人民大学,更是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更需要有一批充满现代气息的大楼,来承载学校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21世纪的人民大学要有大师,还要有大楼,有大气。这是人大人迫切的愿望,共同的心声。

打造绿色空间

全面建设,魄力先行。

要彻底改变人大在人们心目中“灰头土脸”的形象,必定要经历一场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式的彻底的打造。富有创新精神的校领导班子决心对校园环境进行大手笔的改变。为此,他们请来了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教授,重新对校园进行了规划;邀请了园林专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他们还充分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调动大家重建校园的积极性。其目的是要勾画出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营造出一个充满浓郁人文氛围的新校园。

随着人大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久,一个个风格独特的花园相继在校园亮相。汇贤园、宜园、凝园、雅园,她们或以雍容大度的气势或以妩媚多姿的风情,吸引人们的目光,带给大家惊喜。园中有一片片冬不改柯、夏不易叶的翠绿草坪,草坪上是拼成各种图案的绿篱和鲜花,清香四溢。

特别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古典传统特色的园林建筑——百家园更显示出新世纪人大的精神和理念。园内劲松翠柏之中,建有50米长,21米宽的半圆形长廊,廊内刻有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著名思想家的石像以及经典名言。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和人民大学在21世纪面向世界开放的胸襟,以及百家争鸣,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学术胸怀。纪宝成校长为百家廊题写的一副对联“汇中外学术有容乃大,凝古今正气无欲则刚”,正体现了人大风格。园内有一块镌刻着《百家廊记》的铭文,文中写道:“大学之精神,非惟求索知识,坚持真理,亦在融会百家,博古通今,锐意创新矣。有容乃大,沾溉后学,虽百世不可易也。今建成百家园,亦为彰显人民大学海纳百川,再造辉煌之襟怀。”昭示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展示,也是精神文明的弘扬。

“追求”、“吴玉章校长与学生在一起”、“成仿吾校长”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映入人大人的眼帘;“孔子”的巨大铜像也驾临人大校园。

置身这些新的校园景观之间,人们既可领略秀丽多姿的人大风光,又可感受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日新月异的人大新貌。人们说,今天的人大校园是一个渗透着文化的气息,彰显着学校精神的绿色空间。

明珠璀璨的校园

学校的校园基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昔日,“拖泥带水的断肠路”已经变成一条绿树掩映下名副其实的春华路;“大风起兮沙飞扬”的简陋的操场已经被一个拥有草坪足球场和塑胶跑道的现代化的运动场所取代。人民大学已经拥有了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场馆——世纪馆;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公共教学大楼为一体的教学楼——多媒体楼;外观优美别致,内部环境现代舒适的游泳馆。一部分学生已经住进了网络线、有线电视线一应俱全,完全按照国家421标准建设的宿舍楼。

目前,人大正在校园西区打造多项“精品工程”。整个项目占地19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犹记2003年9月,随着学生公寓A座——知行1楼的投入使用,人大西北区逐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更现代化、更富有“人文”气息的人大校园新貌让人期盼。

14万平方米的学院楼群不久的将来屹立在校园的西部,它将从根本上缓解学校教学、科研楼紧缺的现状,其中有2万平方米的教师办公室,保证了每个教师都有办公地点,每位教授都有办公室。每幢学科楼就都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而建设的。其中经法楼为14层,建筑面积9万4千平米;新闻人文楼将呈“回”字结构建造,建有能容纳1500人的礼堂,新闻学院楼为7层高,人文学院楼为9层高,共4万6千平米建筑面积。新的学科楼在办公条件上给予了教师充分的保障,由于考虑到是人文学科,所以给教师提供的是能供其安心钻研的研究室,而不同于理科教师需要的精密实验室。学科楼按照每个学科的不同要求而做不同的设计。如经济学的一些模型需要用大型计算机做运算,因此经法楼的实验区域给大型计算机预留了空间。

还有2万平方米的教育培训大楼,可接待外宾,提供教室、客房、餐厅等,用以培养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一个大型的颇具现代风格的建筑群已显雏形。经法楼4月中旬封顶!文化大厦4月封顶!新闻人文楼结构9月建成!刚刚迈进2004年的新学期,笼罩在绿色防护网中的校园在建工程已隐隐透出憾人的气势。

西北区学生公寓B栋到F栋将在今年9月的新学年投入使用。连同率先使用的知行1楼,这6栋学生公寓和食堂建筑面积共8万6千平方米,从6层到16层不等,将极大缓解人大扩招带来的宿舍紧张问题,并且为全面翻修旧学生宿舍提供了可能的时机。作为学生公寓的配套设施,西北区还将建起1万多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浴室和学生活动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在新建筑的建造中。学生公寓还将充分利用地下室,开设自行车库、超市和水吧等公用设施,力求让同学们生活更便利,生活质量更高。

往日不堪入目的西校区,如今已是明珠璀璨,成为人大校园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与西北区遥相辉映的是校园东部拔地而起的文化大厦(即原来的“仁达大厦”)。明年初投入使用的“文化大厦”高22层,建筑面积5万8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万7千平方米,地下面积为1万1千平方米,定位为中高档写字楼,是北京市政府建设以人大为依托的“文化科技园”的重要环节,将充分展现人大的文化建设和厚重的学术氛围,同时采用市场化运作,为人大创收。文化大厦将使“文化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一起带动整个中关村的活力。

现在,进东门,是气度不凡,生气盎然的求是园;入西门,是秀丽多姿,绿影婆娑的汇贤园、宜园;有芳草萋萋,曲水流觞的百家园;校园中央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翠绿的草坪。汇贤园多彩的喷泉,百家园清丽的湖水更让人流连忘返,学生们纷纷在这里留影,老师们悠闲地在此散步。
  人大校园在流溢着青春气息的晚风吹拂下,让五光十色的柔媚彩灯勾勒得更是玲珑剔透,风情万种。喷泉在五颜六色彩灯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绚烂夜景;在灯影朦胧的百家园,人们悠闲地徜徉其间,静心领略人大之夜浓郁如酒的文化韵味;在宜园、雅园、凝园等处,行人又是那么舒缓地流淌着,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情调;求是园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当一曲《命运》随着变幻多彩的水柱喷射而出时,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着。

在短短几年里,人们目睹了人民大学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名学生说,今天的人大校园真的是一卷让人爱不释手的充满个性的美丽画轴。

透过这一切,人们看到了人民大学对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也听到了人民大学正在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定的脚步。

人大人正策马扬鞭,昂首奋进。(校报1157期)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