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聚焦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论坛举办
来源:生态环境学院
时间:2024.10.22

10月19日,“聚焦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论坛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道和厅举办。本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的分论坛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与能源基金会共同承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贾铁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克主持,贾铁英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气候经济学家谢春萍、湖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涛、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三峡集团国际清洁能源研究室主任黄俊灵、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杨秀、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许光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敏鹏、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顾佰和等专家学者参加此次活动。

本场论坛围绕“全球绿色发展新趋势”和“2035美丽中国愿景”两大议题展开讨论。论坛上半场由王金照、李婷分别做引导发言,深入探讨了全球绿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王金照在《携手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报告中,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进展与挑战。他提出,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当前主要面临发达国家在碳减排承诺上进展有限、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投资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集体行动共识、加强全球气候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深化重点领域国际化合作、加大气候融资支持力度等相关应对策略。

李婷以《重点行业能源转型的国际进展以及展望》为题发言。她表示,为实现零碳目标,全球各国需通过目标引领、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尤其是通过催化全球市场规模化,推动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转型。具体来说,在电力领域,应关注当下对于火电依赖较高的问题;在工业方面,中国低碳技术规模化生产面临成本挑战,需通过构建全球大市场缓解;在交通领域,重点解决重卡、航空和航运的新能源替代问题;建筑领域则需要通过提升能效、电气化与绿色采购等方式,推进零碳供暖和减排。各国需加速产业布局与能源转型匹配,推动全球低碳发展进程。

上半场圆桌讨论环节由傅莎主持,顾佰和、胡涛、刘强、谢春萍先后发言,探讨如何通过合作打破零和博弈,克服能源转型中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政治挑战,推动绿色成果共享,并分析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关键角色。

论坛下半场由王克主持,王灿、柴麒敏聚焦中国的绿色发展战略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长远目标分别作了引导发言。

王灿在《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贡献》报告中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期,技术成本快速下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凸显。可再生能源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促进出口、创新和就业增长,产生拉动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减污降碳、健康改善、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带来积极影响,并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成本。尽管短期内其发展轨迹难以预测,但长期来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柴麒敏以《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下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研究》为主题,围绕“情景”“情绪”“多目标”“务实”“长期主义”五个关键词进行了分享。他表示,目前全球对于中国绿色低碳产能的依赖引发了国际贸易政策保护,美丽中国、气候变化、双碳目标等多个发展目标亟待统筹均衡,环境领域学术研究应该主动回应此类现实问题,既要关注新兴产业发挥的作用,也要关注传统产业转型进程。基于当下,学者专家要保持务实态度、战略定力以及灵活应对的能力,共同迈向绿色繁荣的未来。


下半场圆桌讨论由许光清主持,陈敏鹏、黄俊灵、滕飞、杨秀先后围绕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政策、技术与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深入讨论,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协同推进,促进全球绿色转型。

本次论坛活动交流充分深入、卓有成效,与会专家学者共话美丽中国愿景与全球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战略方向,为助推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创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关注全球发展、关怀人类命运”为宗旨,构筑世界各国政界、学术界及商界共商共议全球发展战略问题的高端对话平台,从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个维度产出原创性、前瞻性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撑。

编辑:佧米然·克里木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