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张东刚书记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并作主题发言
来源:文/任瑾 时间:2025.04.15

2025年是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4月14日至15日,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香港举行。

亚太峰会为全球互联网社群提供高层次对话平台,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国际组织、企业、民间团体高级别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近千名嘉宾参会,探讨共同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未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国家网信办主任、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长庄荣文,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大会开幕式,出席主论坛暨数智未来论坛、数字金融论坛并发言。数字金融论坛上,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撰写的《商业银行数据要素金融产品与业务探索研究报告》发布。

主论坛暨数智未来论坛设置“打造数智未来坚实底座”“人工智能+千行百业”“数智时代的安全与治理”三个专题板块。

张东刚围绕“以人为本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发言。他表示,2025年是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十年来,这一重要理念从倡议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彰显了积极作为的中国担当,贡献了共赢共进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数智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人类认知,强烈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引领我们加速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面向“数智未来”,张东刚指出,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初心,打造真正突出人的地位、体现人的价值、符合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以人为本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根基在于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确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普遍利益的方向发展;动力源自激发人的创新活力,为世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识来自促进人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对话;目标指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在数智时代全面扩展和丰富精神境界;底线要求保障人的平等权利,保障全人类平等享有互联网发展红利的权利。

张东刚强调,大学是培育卓越人才的核心殿堂,是孕育人文精神的不竭源泉,更是推动数智技术发展的先锋力量。推动以人为本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大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大学应推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在数字技术研发中的深度耦合,持续不断为推动数智融合赋能发展贡献新成果;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为全球互联网建设发展贡献新智慧;培养一大批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高素质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力量。

数字金融论坛探讨如何推动金融行业与数智技术有机融合,构建可信的普惠金融生态。

张东刚表示,面向数智时代,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变革正深刻改变着金融发展逻辑。要以技术创新筑牢发展基石,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边界、重塑服务格局、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深度应用;以审慎监管谋定发展边界,完善“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和框架,提高体系韧性,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以人才培养积蓄发展动能,培育一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把数字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数智发展的“最大增量”。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融通中外,始终坚持奋进在时代前列。”张东刚指出,“聚焦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愿同大家一道,共同培养一流人才、贡献一流成果,推动建立稳定、平等、均衡、包容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服务亚太地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为实现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和人类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代表学校发布《商业银行数据要素金融产品与业务探索研究报告》。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力量。


(2024年4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


涵育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示范者。加强高等教育人文浸润机制,涵养人文精神,厚植人文力量,推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在数字技术研发中的深度耦合,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人文底蕴的拔尖人才。


(2025年2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在苏州成立第二家人工智能学院。)


激发创新活力,培养技术进步的先行者。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将技术研发的触角延伸到人类认知的未知领域,使高校成为孕育颠覆性创新的摇篮,培养能够突破技术瓶颈、引领范式变革的先锋力量。


(2024年,中法、中匈、中非、中国—西班牙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先后成立。)


塑造开放胸襟,培养文明交流的推动者。面向数智时代需求,培养一大批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高素质人才,打造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生力量。


(2024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全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


树立大同情怀,培养普惠发展的践行者。培育以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信念,以坚持发展共同推进、推动数智技术普惠化发展为目标的生力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香江潮涌,未来已至。这场国际盛会既是对亚太数字经济发展的前瞻呼应,更是一场以“新”破题、以“新”聚力的全球智慧共振,激荡出时代的新声。

中国人民大学愿当先锋、做表率,为推进全球网络空间发展和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方案,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造福世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再上新的台阶。

编辑:陈子玥
责任编辑:董涵琪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