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民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华美乐章谱写辉煌十载
时间:2008.02.21

1997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八百人礼堂,学生艺术团器乐团举办了一场器乐专场音乐会,室内乐队首次登台演奏了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嬉游曲》和亨德尔的《帕萨卡丽亚》。因为他们的出现,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个校园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室内乐团,宣告了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器乐团室内乐队正式以一支正规乐队的身份出现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这支乐队,正是今天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交响乐团的前身和发源。这十年,是交响乐团成长的十年,也是收获的十年。

悠悠十载,乐音声声

2007年10月12日晚,在北京音乐厅,在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中,人民大学青年交响乐团谢幕三次,指挥张峥老师最终几乎含着泪水,恋恋不舍地走下了舞台。

这是人民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十周年专场音乐会。乐队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辛泸光的《嘎达梅林》交响诗以普罗科菲耶夫的《升C小调第七交响乐》。而此时距乐团上次到北京音乐厅演出,已经隔了整整6年了。

1997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交响乐团的前身——室内乐团成立。乐团成立时,只有6位小提琴手、2位中提琴手、2位大提琴手。时隔一年,到了1998年8月,乐队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海军歌舞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蒋雄达教授为室内乐团常任指挥。乐团成员也扩大为14人,成为北京高校中的一只完整的室内乐团,乐团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又隔了一年,到了1999年8月,室内乐团进一步扩大编制,招收了管乐。乐团排演的曲目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探索走适应校内外不同欣赏水平、欣赏口味的观众的道路。而到了2000年8月,室内乐团编制几近齐全,扩大了弦乐人数,管乐、打击乐基本齐备,并达到双管编制。也就是在这一年10月,室内乐团正式更名为管弦乐团。

此后,乐团发展步伐加快,到2001年8月,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以及通过相关领导的努力,管弦乐团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扩编,新招收了30位团员。通过这次扩编,管弦乐团已经达到了完整的编制,共有演奏员80余人。2002年5月,乐团迎来又一发展高峰,聘请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指挥家张峥担任乐团常任指挥,并聘请曹欢、何小清、毕国祥、石鑫、张平等著名音乐人士担任乐团声部老师。同时,乐团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团”,对外宣传为“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交响乐团”。乐团编制完整、结构合理,是高校学生乐团中最具影响力的团体之一,人民大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交响乐团。仅仅两个月后,乐团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合作录制出版乐团的首张专辑《春之声》。

业余团队,专业水准

业余的团队,近乎专业的选拔方式。据交响乐团团长赵永强介绍,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举行一场规模浩大的冬令营活动,乐团的很多成员,就从里边挑选。到了第二年正式入学后的十月上旬,乐团会组织一场“入团考试”,要求严格。

业余的团队,专业的训练。乐团现有成员80余名,来自学校不同院系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乐团每周会组织一到两次训练,有时遇到寒暑假,也会组织同学集训。此外,乐团训练的曲目多样,西洋交响乐作品、室内乐作品、音乐剧、中国小品、外国小品、影视配乐、声乐曲——涉猎曲目之广泛,在全国高校内实属不易。

业余的团队,专业的敬业精神。团员们在完成自己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活动。“我们演奏的曲目很多都是有难度的,然同学们却乐于克服困难,并积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演奏也更绘声绘色,贴近人心了。”团长赵永强向记者介绍道。

业余的团队,专业的指导。乐团成立以来,得到著名音乐教育家蒋雄达先生、青年指挥家张峥先生、张海峰的悉心指导,并与著名指挥家徐新先生有过成功的合作。乐团现聘请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先生为乐团首席指挥,著名指挥家邹小龙为常任指挥,崔晓蕾、张平、宣艺龙、沙米、何小青等老师担任声部辅导,在多位专家的严格训练和指导下,乐团演奏水平有了很快的发展和提高。

业余的团队,专业的演出。在2001年,乐团与北京音乐厅签订演出合同,于2001年上演4场系列演出:春之声、夏之梦、秋之韵、冬之恋。从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乐团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分别举办“韦伯与维瓦尔第的对话”专场音乐会、“纪念德沃夏克逝世一百周年”交响音乐会、“聆听•随想”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交响乐团与美国密歇根青年管乐团交流音乐会。2006年5月14日,乐团在中山音乐堂举办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专场音乐会,等等 。

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视察了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的排练,给予了 “业余团体,专业水平”的高度评价,其中就包括交响乐团。

暖暖旋律 乐满人心

“交响乐团不是为了比赛,而为了演出,是为了挖掘、演奏一些人们不常听到的曲子,将高雅艺术带到校园,带到普通大众心间,丰富校园文化舞台。”采访中,团长赵永强不止一次这样说道。

1998年11月9日,交响乐团(时称室内乐团)首场专场演出“梦幻之夜”专场音乐会选择在人民大学新图报告厅;2001年12月底,管弦乐团与学生艺术团民族乐团共同在校内八百人礼堂举办人民大学首场新年音乐会;2002年12月底,乐团与学生艺术团民族乐团联合承办“首都大学生2003新年音乐会”,演出地点在人民大学世纪馆;2006年6月9日,乐团与其他分团于学生活动中心门前举办清凉夏日露天晚会……“乐团始终立足校内,同学只要花费很低的成本甚至是免费,就可以看到一场高雅的交响乐演奏会。音乐修养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乐团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走近高雅艺术殿堂的平台。在商业化的今天,乐团力求更加贴近听众,贴近学生。”团长赵永强说道。

来自06级金融硕士班的长号手李晓鹏讲到:“在我们自己写团庆特刊序言的时候,其实一直想用‘我们的交响乐团’这个称谓,我们始终不变的追求就是建立自己的乐团,建立‘我们的乐团,人民大学的乐团’。在07年迎新音乐会上,台上、台下互动很好,同学反响很强烈,‘为人大人创造一种精神寄托和归属’是我们一直体现的思路。”

走“群众路线”的交响乐团赢得了在校师生的认可与支持,甚至喜爱与关注。“在乐团呆了几年了,也发了几年的票。单从发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乐团发展很快。以前卖票的时候,同学们关注度很低,而现在,甚至会有同学凑上来询问某支乐曲是不是在以前的演出中演奏过,我们和同学的交流加强了。乐队成员的努力、学校的重视和广大同学的支持使我们的交响乐团更加成熟多了。”05级档案学的中提琴手薛晓倩感慨到。

在赢得校内人心的同时,乐团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与称赞,扩大了乐团和人民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1999年11,乐团(时称室内乐团)赴三峡建设工区慰问演出。此次演出是人民大学艺术团也是室内乐团第一次代表人大走出北京赴外地进行专场演出。虽然乐团是第一支赴三峡演出的业余团体,但演出非常的成功,观众爆满,并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次演出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播发了消息,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为乐团更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乐团也因此次活动增强了凝聚力。

2001年在北京音乐厅上演的4场系列演出:春之声、夏之梦、秋之韵、冬之恋,这次演出不仅为学校带来了收入,扩大了学校、乐团的社会影响。2007年4月8日,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成功演出“心系交通安全,关爱受害家庭”三菱戈蓝专场慈善音乐会。同学们精湛的演出得到了到场领导和专家、来宾的一致好评,扩大了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团在上海地区的影响。

就是这样,十年间,乐团坚持定期在校内举办专场音乐会和室内乐音乐会,并参加赈灾义演、慰问部队、文化艺术交流等演出活动,代表学校先后赴上海、天津、山东、云南、广西、青海、香港、台湾等地进行交流演出。正如校艺术团负责人王建老师所说,十年矢志不渝,只为心灵交响。

余音袅袅 情意绵绵

十年,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乐团来讲,是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对于一个人来讲,确会影响几年、十几年乃至一生。

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团长、前交响乐团团长任巍在交响乐团团庆十周年特刊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天,离开心爱的母校,离开心爱的交响乐团,走上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栋梁,也许那个时候,关于校园和乐团的一切,都会变成了空闲时的回忆。但是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个梦想,它们将会不断地被发扬光大,引领者一届届团员走下去。”或许,这就是音乐瞬间的永恒。

03级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本科、贝司部的赵丹青也这样写道:“人大的交响乐团是校园里最令人有家的感觉的地方,因为这里都是些喜爱音乐的人,大家在这里交流,更多的是音乐的东西。如果说巴别塔有一天真的建成,它一定是用音乐做成的,因为那是人灵魂里真正的语言。”

在这十年的发展历程里,乐团始终保持着与母校同呼吸的使命感与荣誉感,亲自见证了许多学校历史精彩的瞬间。

在2000年10月,乐团在中国剧院参加人民大学命名50周年纪念晚会;2002年10月,乐团与民族乐团在校内八百人礼堂合作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校庆65周年音乐会”;同年11月,乐团参加在新落成的世纪馆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庆65周年”综合文艺演出;2006年9月8日,人民大学庆祝2006年教师节文艺晚会在新落成的明德堂隆重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与学校师生共同观看由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和人大附中艺术团共同表演的晚会,交响乐团也参与了演出;同年10月11日,乐团与合唱团、舞蹈团参加了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在人民大学明德堂举办的首都高校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文艺汇演;2007世界汉学大会在人民大学举行之际, 学生艺术团在如论讲堂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场精心准备的专场音乐会……

目前乐团仍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之中,正向着成为一支编制齐全、独具风格,在高校、社会中具有影响力的业余文艺团体的目标而努力,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为普及社会青少年音乐教育做出贡献。

(编辑:文静)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