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改革报]多行业增速“转正”消费温和复苏
来源:中国改革报
时间:2024.10.30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9月份,以消费为代表的多项经济指标出现明显好转,促使经济复苏的动能进一步增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64亿元,同比增长3.3%。特别是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9%。“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创今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强调。

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两者相互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对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必要的管理,保持两者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相关专家表示,必须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立足多个维度拓展消费需求,打好提振消费的组合拳,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有亮点也要注意风险点

“分析三季度的消费情况,首先要从宏观上注意几个回升的数据变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从生产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长5.4%,比8月份回升0.9个百分点,这是在工业增速下滑4个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其次从需求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月份增长3.2%,比8月份提升1.1个百分点。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与1~8月份持平,这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多个月下滑以后首次止跌回稳。“这些积极变化是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的有力证明,同时,稳定的经济基础又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支撑。”邹蕴涵说。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月回升,是政策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的体现。”邹蕴涵表示,此前有关部门安排约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政策落实,各地也加快出台相关细则,这些政策对9月份当月的消费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个行业数据的回升释放出消费市场向“暖”的积极信号。9月份,汽车类零售额增长0.4%,这是在汽车零售已经连续几个月下降,8月份下降7.3%的情况下,实现当月转正。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9月份当月零售增长20.5%,比8月份大幅加快17.1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9月份当月增长10%。上个月下降1.9%的家具类,9月份零售额也是由负转正。“从这些方面情况来看,‘两新’政策在对消费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投资产生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邹蕴涵如是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9月份消费品零售市场表现出的复苏势头,以及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家电、汽车的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了相关产品需求的回升,部分抵消了此前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金银珠宝、化妆品等非必需品销售放缓的影响。数据显示,9月份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速为-7.8%,1~9月份则为-3.1%;化妆品类消费在9月份的同比增速是-4.5%,1~9月份则为-1.0%。反映出可选消费品受到的压力较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消费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3.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出行类、文体休闲类服务消费增速持续高于服务消费总体增速。

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地落实落细促消费相关政策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上海宣布在餐饮、住宿、电影等多领域发放消费券;广东提出努力提振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安徽明确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放大节庆、赛事、展会等消费热点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消费‘主引擎’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邹蕴涵说。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虽然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较于前几个月有明显增长,但是与去年同期的5.5%相比,仍低了2.3个百分点。他提醒,后续消费市场能否加速回暖,取决于政策扶持的力度与持续性。

既看重眼下又着眼长远

在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牵引下,“两新”发展势头良好。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年底将继续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专场活动,同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下乡,新增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也显示,9月份“两新”发展提速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6.5%,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5%,较8月份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受国家鼓励、地方支持和企业让利等因素带动,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0.2%和6.5%;与家装相关的家具零售、卫生洁具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0.5%。9月份,上述四个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6%、16.3%、7%和6.2%,均明显快于8月份增速。

对此,苏剑分析,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刺激消费;大规模设备更新则首先会提高企业投资,之后通过投资转化为收入,再进一步刺激消费,形成间接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积极效应立竿见影。而从长远来看,进一步促进消费,又应如何将过去的存量政策与现在的增量政策有机结合并有效落实?在受访专家看来,主要体现在兜牢底线和挖掘新增长点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接受采访时说,“关于促进消费,在过去的存量政策中已经采取了很多举措,这次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则特别强调,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比如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

记者注意到,在促进消费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首先是加大了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据介绍,有关部门已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将提高并扩大政策覆盖面,同时还将提高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等。

为何促消费中要强调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这些年大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就是促消费,根本上是要促进增收,还要改善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从而使消费具有收入和资产的支撑。这一轮促消费的举措,首先是稳地产、稳房产,同时把特殊人群收入的提升纳入了一揽子政策。对于中低收入群体,通过惠民生来提高其收入,成了首要的政策举措。通过惠民生对一些特殊人群的服务消费进行补贴和支持,使消费与民生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一致。

需求之变,也催生了动能之变。在受访专家看来,挖掘消费新增长点,在服务消费方面发力是重要一环。“服务消费是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撑,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消费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升级趋势,消费形态也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服务消费在扩大内需乃至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在新形势下,我国服务消费则呈现消费供给数字化、消费需求品质化、消费主体年轻化的趋势,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深刻变革,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专门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各地也不断优化消费供给,培育新的服务消费增长点。“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7%的结果,也是政策落地的具体体现。”王强说。

此外,王强表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挖掘消费新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进一步深入,消费品置换更新需求不断提升。产品更多应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技术,更加适应个性化、体验化需求,成为置换更新的主要方向。“积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新产品新消费规模效应,将对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推动相关行业技术升级进步,促进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值得期待也要有攻克难点的决心

进入四季度,为了向全年发展目标冲刺,各地加快了行动的步伐,促消费成为一个重要抓手。

记者发现,多地将促消费与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浙江省提出,聚焦需求端促消费、惠民生,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大宗消费,促进教育、医疗、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织密社会保障网。天津市要求,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群众增收,优化消费服务供给,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动文旅商贸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既必要又可行,是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两者联动,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消费质量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对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品质化的生活性服务业需求日益增加。“从服务消费的趋势来看,人口结构变化蕴含着新动能。”王强表示,“银发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家政、健康、护理等生活服务需求更迫切,老年助餐、居家助老、老人旅居等服务业态逐渐丰富,孕育服务消费的新“蓝海”。主力消费群体的更替和偏好改变加速了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服务消费须围绕各群体消费需求精准发力。

此外,王强认为,科技创新也将持续创造服务消费的新供给。“我国消费升级与数字经济形成交汇并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消费,催生数字健康、数字教育、智慧餐饮等行业发展,送餐、教育、医疗服务机器人不断迭代升级,新型消费潜能加速释放。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快速成长,数字化对服务业商家降本提效作用明显。”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下一步,提高消费能力主要还需从提高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两方面入手。居民收入一方面是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是财产性收入。这就需要通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近日,民营经济促进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就是一个积极的变化。此外,还需稳定楼市、提振股市。

(原文刊载于《中国改革报》2024年10月30日第01版。)

原文链接:[中国改革报]多行业增速“转正”消费温和复苏

编辑:徐一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