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2025中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及行业发展交流会”在京举办。交流会以“数智化变革 体系化创新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构建,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数智化、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凝聚共识、贡献智慧。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和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致辞并主持开幕式,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徐春学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丛虎教授,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应用推进处处长徐云,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布宁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常朝晖,国资委商业信用中心主任袁星煜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发展”发表主旨演讲。
严金明表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当前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数字化水平不足、区域协同不够、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挑战。因此,行业需以数智化为突破口,推动交易流程再造、服务模式创新、监管机制优化;以体系化为支撑,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以高质量为目标,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服务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提升。
徐春学表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核心载体,需以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深化整合共享。公共资源交易要全面落实信息公开要求,推动交易过程透明化;以交易主体为中心优化电子化服务,提升项目登记等环节效率;深化数据融合共享,释放交易数据在监管、分析等领域的价值。他同时呼吁,围绕统一平台标准、破除区域壁垒、深化人工智能应用等议题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王丛虎作《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的若干思考》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总结来看,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的核心在于整合分散平台,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度规则、服务标准和技术支撑,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制度、组织和技术的协同推进。
徐云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趋势和挑战》主题报告。她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既面临数据共享、跨域协同等挑战,也承载着通过数字化推动经济态势监测分析的新机遇。未来需在制度完善、技术赋能和协同治理方面持续突破,以实现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目标。
马亮作《公共资源交易的平台治理》主题报告。他表示,平台通过信息整合、信用机制和网络效应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线下转向线上。在这一过程中,核心挑战在于需要强化交易价值、优化治理机制,兼顾效率、服务体验与廉政建设,以应对统一平台与专项平台之争,实现政府、企业与社会多赢。
会上,来自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南京市、济南市、广州市、昆明市、西安市、鄂尔多斯市、马鞍山市等省、市、自治区交易机构实践部门负责人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化建设”分享创新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祁凡骅,《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松伟,浙江省公共资源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尹剑斌作为主题演讲和实践分享环节主持人,推动交流会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