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主题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与趋势”的线上论坛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多位学术和公益界的专家,共同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相关政策的重点与趋势。
论坛中,专家们就流动人口的城市化进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服务业的发展等议题发表了见解。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详细剖析了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服务业发展及政策动向。陆铭指出,随着制造业产能逐渐需要通过出口来消化,国内市场对制造业的需求相对有限,再加上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替代,制造业在未来的就业增长空间十分有限。服务业方面,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创造就业的主要领域。
陆铭强调,服务业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但供给方面仍存在显著短缺。除了电影行业近期受市场表现影响,许多领域如餐饮、旅游、养老、教育等生活服务业都有供需失衡的问题。
“尽管有一部分随迁子女能够留在上海接受高中教育,但大部分孩子在初中或小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媛媛介绍了她的团队对上海流动儿童的长期跟踪调研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很多家庭选择让孩子回流,是因为对升学政策缺乏了解,或者认为在大城市升学机会渺茫。对此,陈媛媛建议,应加强宣传,帮助随迁子女家庭更好地了解教育资源和政策机会,让家长们可以更加积极地为孩子争取在城市继续学习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吕利丹分享了她对大城市随迁儿童回流现象的研究成果。吕利丹指出,回流的随迁儿童面临着复杂的困境,例如教育资源的巨大落差,社会融入的困难等,甚至有一些孩子在返回家乡后经历了情感上的孤立和心理上的压力。吕利丹建议,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多元需求,特别是要建立更加灵活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确保这些儿童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家乡,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会专家共同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节点,亟需各界凝聚共识,推动户籍和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加快城镇化进程,确保更多外来人口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将逐步提速,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也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