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2日,第七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办。活动由北京邮电大学主办,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北京市学校思政课“青年名师工作室”(李全喜工作室)、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青年红色筑梦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协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增进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深度融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来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及《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媒体期刊单位的120余人参加研讨。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孙存良主持开幕式,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启镔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主任张强分别致辞。
胡启镔指出,新时代以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增进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成为当前学界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他表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北京邮电大学作为信息通信领域“黄埔军校”的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形成更多服务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和方案,打造拓展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引擎”。二是要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的全国影响力,孵化更多具有北邮特色的学术品牌、智库样板,搭建数字生态文明学者的对话交流平台,形成汇聚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合力”。三是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开启铸魂育人的“新思路”。
张强对北京邮电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表示祝贺,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要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推动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数字生态文明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从物理空间和世界拓展到数字空间和世界,深刻改变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微观和宏观世界认识、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带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模式、业态、价值等的深刻变革。之后,张强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别指出数字生态文明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高端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云飞作“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的科学指南”的主题报告。张云飞教授解析了数字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探讨了数字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进而从数字生态文明科技基础、数字化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高端报告环节由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全喜主持。
专题论坛(一)环节,南京工业大学黄爱宝教授从哲学层面论述了数字生态文明的制度安排。中国政法大学张秀华教授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基于新工程思维的工程生态范式的建构。北京工商大学王鲁娜教授阐释了数字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北京邮电大学刘海霞教授分析并阐释了信息时代民众生态环境注意力的新境况及其数字化因应。专题论坛(一)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辑王临霞主持。
专题论坛(二)环节,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教授阐释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逻辑进路。江南大学张乐教授基于“数智锡引力”阐释了加快碳足迹核算的重大意义。北京化工大学刘国菊副教授以现实案例阐释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石家庄铁道大学樊瑞科副教授基于数智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分析了数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题论坛(二)由《光明日报》编辑张蕾主持。
青年论坛(一)环节,上海大学博士生张劲松通过批判分析数字资本主义的生态超越,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数字生态文明效应。南开大学博士生李培鑫论述了数字生态文明的异化风险与规范进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赵恩德分析了数字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南开大学博士生周岳揭示了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逆生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超越路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王晨阳阐释了资本主义绿色技术悖论的生态批判及其回应。北京邮电大学杜专家老师探讨了数字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青年论坛(一)由《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夏雪主持。
青年论坛(二)环节,中国农业大学张南燕老师论证了新时代数字生态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榆林学院耿宏宏老师阐释了“两个结合”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意蕴。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张珑凡探究了数字生态文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张悦冉通过分析数字生态文明的生成依据、本质要义与价值超越,阐释了数字生态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王晨菲,从价值意蕴、问题审思、现实应用三个维度阐释了数智技术赋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路径。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生单景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数字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实践要求。青年论坛(二)由《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王洪秀主持。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全喜主持闭幕式,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孙存良作总结发言。孙存良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三个特点:其一,研究主题鲜明,紧扣社会发展现实。立足当前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北京邮电大学学科特点,强化数字生态文明研究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其二,研究视角开阔,突出多元交叉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管理学、哲学等多个维度对数字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其三,研究内容前沿,关注学界最新进展。数字生态文明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对数字生态文明的内涵、价值、机制、路径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原文链接:[光明网]第七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