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时间:2012.07.25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为进一步探讨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化对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与研究》杂志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共同主办的“‘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C座401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副书记马俊杰,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指委主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教授分别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就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就理想信念的基本问题、90后大学生的特点、理想信念与信仰的关系、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学者们强调,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厘清理想信念的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前提。理想和信念成为一个合成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理想信念并不是理想和信念的简单相加,它是理想中的最高层次,是信念的最高形式。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等问题,以大学生新闻乐见的形式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

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有利于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学者对目前大学生们的特点作了简要分析,认为“90后”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迅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视野开阔,善于借助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强,排斥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理想、社会现实与未来理想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新媒体和大众文化,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功能。

学者们认为要正确处理理想信念与信仰的关系,信仰是理想信念的基础。信仰一般分为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两种形式。目前民间宗教的势头发展很快,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引起了与会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有学者以写信的方式与大学生对话,提出如何过、怎样过一种科学信仰的生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信仰。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每一个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也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信仰问题,就是从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改善和保障民生,形成一套符合社会存在发展现状的、让人民安身立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相当一部分参会的学者本身就专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是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师,大家针对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弊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些具体问题。有学者指出,要把感恩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还有学者指出,面对“90后”大学生这一更加关注自我、更加务实的特殊群体,理想信念教育应该适当转换角度,更加贴近大学生思想与生活的实际,把理想信念问题的解决融会在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把社会理想、长远理想、崇高理想的实现融会在个人理想、近期理想和一般理想的实现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融会在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与判断的培养之中,真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编辑:卢思颖)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