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三十周年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三十周年
2012.07.29
方立天: 四十余载的佛学人生
对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方立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新图书馆四层的库本阅览室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张桌子。一位刘姓工作人员说:“自从我在库本阅览室工作,他就一直在这儿!”在学术界也流传着一段佳话,那就是方立天老师“端着一杯水,背着一个学生书包,和大学生一起按时泡图书馆”的故事...
2012.07.29
罗国杰:著道德文章 育天下英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学者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无数理论家、哲学教育家等。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我国首位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前会长(现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罗国杰教授就是其中卓越的一位。一罗国杰,1928年1月生,河南内乡人。1940年春至1946年夏,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初中、开封高中。1946夏年考入上海同济大...
2012.07.29
宋涛:风吹松林涛声阵阵
冬日耀眼的阳光透过窗户,撒在宋涛老师身上,撒在他的办公桌上。阳光里的宋涛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言谈中透出一股浩然正气,让人很难相信他已是年过九旬的老人。“我一生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党和周围同志的事情,我问心无愧。”12月5日,在人民大学科研楼这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宋涛坦诚、率真地回顾、讲述了自己的治学之路和风雨...
2012.07.29
在教育的春天里
1978年,被撤销的中国人民大学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重新恢复。我们——中国人民大学1977级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3个专业的140名同学,作为复校后的首批学生,于1978年4月20日进入学校,与亲爱的母校一起开始了新的创业,开始了当时人们所说的新时期的新长征。说是1977级,实际上国务院于1977年1...
2012.07.29
回忆人大的文化广场
人民大学灰楼(教学一楼)北侧,是一块广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人民大学的活动中心。每年的开学、毕业典礼,节庆盛会,报告会,文艺、体育表演,放映电影等等,一般都在这里举行,为此,广场名为文化广场。广场西头有舞台,左右两厢是具有服务、准备、化妆、休息、扩音等多功能的后台。如今,舞台际毁,依然矗立的右厢就是那残台一角。那时,许多...
2012.07.29
梦回东风楼
人生便是风景如画的旅途。或许时光易逝,过往的时光更让人留恋。秋之将至,绿树丛中又点染出黄色的美丽与温馨。流连户外的景色,回望中,又是那一座东风楼。其实,那是很普通的楼房。座南朝北,砖混结构,四层,除去外墙的一层赭红,没有任何的装饰。窗户不大,排列却整齐。让人想见古城堡用来瞭望的方孔。若把这幢楼放置当今都市广厦之间,无疑是一栋低矮...
2012.07.29
双松一楼
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头版图片专栏《伟大的祖国》,曾刊登一幅中国人民大学的照片:两株高大挺拔的古松,巍立在庄重朴实的三层大楼左侧。这幅照片记载的是人大西郊校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标志性景观。那座楼,兴建于1950年,一年后落成,被称为灰楼,校部办公和教室共用,现在叫做“求是楼”。尽管当时它只有...
2012.07.29
今夜灯光灿烂 ——校园一个普通夜晚记录
我们随意选择了3月30日,星期五,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普通的夜晚,想用自己的眼睛对校园里的学生生活来个“全方位”扫描。图书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座位19点15分,华灯初上,校园里静悄悄。阅报室已挤进了23位同学。一张对开四版的《中国青年报》前竟站着5位读者,每个人只好“鸭”着脖子阅读...
2012.07.29
人大:我们的“初恋情人”
一梦三四年,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四年一觉人大梦,此去一别身是客!我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时间进入6月之后,我特别希望她的步伐能够格外地慢一点。当离校的日期真的可以计日而待时,我才真正成熟起来,真正后悔起来、伤感起来。我就像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犯人一样,每天掰着指头计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在人大度过。我的身体成了理智和情感对峙的战场...
1 5 67 8 9 11